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精選5篇

世界遺產樂山大佛由紫紅色砂岩雕刻而成,是世界上年代久遠的最大石刻彌勒佛坐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供大家分享。

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篇一

今天,我們全家來到了有名的樂山大佛,一進大牌坊門就看見一座翠綠的山峰,山上綠樹成陰,長勢茂盛,山腳下有個山洞,就是樂山大佛的門,我們走進了山洞,就看到了很多人在爬山,於是我們也跟著爬了上去,不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

呀!大佛的耳朵都比一個人大,頭就更大了,大佛形像栩栩如生,高大雄偉,身著色彩鮮艷,很吸引人。很多遊客都拿出了相機或手機在拍照。當我們拍完照後,就沿著階梯往下走,去看大佛的全貌,階梯很陡,我們扶著手扶梯一梯一梯往下走,彎道很多,好不容易到了大佛的腳下。它大約有90米,大佛面向大河而立,向鎮江衛士一樣。它的左手邊有一個洞,進了洞後,我們便感到很涼爽,很舒服,很多遊客都在這休息。

已經快6點的時候,我們就驅車前往峨嵋山,等待著第二天的行程。

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篇二

今天,我和爺爺、奶奶、媽媽坐著爸爸開的車去樂山瞻仰樂山大佛。

經過將近200公里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樂山風景區。我們先遊玩了“東方佛都”,這裡有千手觀音、臥佛、羅漢洞等。臥佛平臥在半山腰上,聽說有170多米長。遠遠看去,只看見大佛的頭和腳,中間的身體看不見,隱藏在翠綠的樹木叢中。我們就不明白了,古人為什麼不把中間的身體雕刻出來呢?後來聽一個導遊說,這中間綠色的植被是臥佛的天然袈裟。

羅漢洞裡雕刻著十八羅漢降妖除魔。說起降妖魔,東門旁還有一個降妖池呢!如果把手放進降妖池裡洗一洗,那就不會沾上妖氣了。

千手觀音,有一千隻手,那么是不是真的有一千隻手呢?也不是,是比喻她的手很多,我猜,千手觀音做了一千件好事吧!

走著走著,我們終於來到了樂山景區。這裡遊玩拜佛的人很多,大家都自覺排著隊伍,沿著回形柵欄慢慢向大佛腳下移動,終於清楚看了71米高的樂山大佛了!他的眼睛眯眯的,鼻子上長出了青苔,雙腳差不多有籃球場那么大。

你們想親眼看一看樂山大佛嗎?那就去四川樂山吧!

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篇三

1月26日,姑姑帶我到樂山去玩。正好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太陽像個紅蘋果,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芒。

進了大門就來到333級石階。大約走了一半,便來到了虎穴。門前是一隻白色的老虎,它正張著血盆大口。我跑上去,坐了上去,看!我不怕老虎。姑姑連忙照了下來。

上完了石階,到了天王殿。四大天王便展現在眼前,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守護東方的多聞天王,南方的廣目天王,西方的持國天王,北方的增長天王。持國天王手拿琵琶,增長天王手拿寶劍,多聞天王手拿雨傘,廣目天王手拿蜃,代表風調雨順,他們多么的威武呀!

要下去看大佛,還要排長長的隊。大約排了半個多小時,便順利地下去了。下來了,終於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樂山大佛。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坐像。其始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20xx年),成於唐玄宗十九年(公元820xx年),歷史90年。佛像通高71米,負凌雲,踏三江:青衣江。氓江。大渡河,面峨眉。乃全國重點文物單位,1996年12月6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一個腳指拇可以站6個人,一個腳掌有我們教室那么大,耳朵長4米,身子長41米,腳長15米,一共高71米。旁邊人山人海的遊客都說:“啊!樂山大佛好高啊!”樂山大佛是海通師傅修的,有一句話叫:“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的眼睛注視著江水。

樂山大佛是一個吸引中外遊客的地方,歡迎您們來遊玩。

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篇四

今天,我們一大早就開始動身了,因為今天的目標是游神秘的樂山大佛。

我們坐了三個小時的車,終於來到了我嚮往的大佛那裡。據了解,樂山大佛位於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之處的凌雲山下。佛高71米,是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師發起建成的。工期整整90年。其浩大工程,令今日遊客對古代勞動人民深感敬佩。相傳海通法師不辭辛勞,寧願割去雙眼,也要保衛這批善款。其精神至今令人仰慕。

大佛依山面水,氣勢磅礴。,僅其一雙腳背就可圍坐數百人。人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尤其神奇的是,凌雲山整體像一座碩大無比的臥佛。遊客從岷江向對岸眺望。只見巨佛身姿分明,仰天長臥,其壯美稱“天下一絕”

樂山大佛體現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令人難以忘懷。使我大飽眼福,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遊玩樂山大佛的寫景作文範文篇五

自從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樂山大佛,我就被神奇的大佛所吸引,總想一睹為快。 暑假裡,我終於實現了願望。爺爺帶我來到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樂山大佛風景區旅遊。正如老師給我們講的一樣,七拾一米高的這尊大佛尤如一座山,他的一隻腳上就能坐幾百個人,就是大佛的一個足指甲都可站十來個人,這大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在大佛的頭頂區域,觀佛的遊客挨挨擠擠,有老人、小孩、中青年人、還有為數不少的外國人。遊客里,有的是一家人扶老攜幼;有的是情侶相伴;有的是……;還有不少旅行社帶來的團隊。這樂山大佛風景區的熱鬧就不言而喻了。 要到江邊佛腳觀佛的人,一起排成了一條弓字形的“長龍”,維持秩序的警察把遊客按照一定的人數,一批一批地安排下去。 這條弓字形的長龍緩慢地移動著,我們在這個擁擠的弓字形里移動了很久很久,直到腰酸背疼才輪到該下去了。

我扶著爺爺高興地沿著陡峭的九曲棧道一步一步地下行了很久,才來到波濤滾滾的江邊,大佛的腳下。

這裡也聚集了很多遊客,他們有的對著大佛磕頭、作揖;有的抬頭仰望;有的跑前跑前跑後地選擇角度,拍照、攝像。幾條載滿遊客的輪船,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打著鏇,目的是滿足船上遊客能多方位地觀佛。 可是,這個被譽為“天下獨尊”的大佛,一點也沒有理會遊客們在做什麼,而是穩穩噹噹地坐在江邊。他那高居於七拾一米身軀的頭專注地注視著大渡河、青依江、岷江三江交匯的寬闊江面,忠實地執行著如來佛祖的“佛旨”。 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江邊,沿著大佛身邊的隧道回到大佛頭部區域參觀。

這裡有一尊被挖了雙眼的蟬師塑像,他就是大佛的創作人“海通大師”。 相傳,唐玄宗時期地處樂山的三江年年遭遇水患,弄得樂山人民饑寒交迫,背井離鄉。為了建造這尊彌勒大佛鎮住水害,海通法師歷盡艱辛,多年化緣積蓄了一大筆佛財。當時的貪官樂山太守憑藉權勢逼迫他交出佛財,意欲據為己有。海通法師毫不畏懼地拋出“自目可剜,佛財難得”。他剜掉了自己的雙眼,威鎮了貪官保住了佛財。又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建造“請”來了這尊大佛。 從此,這尊彌勒大佛就穩坐在江邊,忠實地執行如來佛祖的佛旨,鎮住了水害。

三江河無論發多大的洪水,水也只能漲到大佛腳邊,樂山人民從此安居樂業了。 更為奇趣的是,在樂山城邊隔河遠望大佛景區全景,大佛山就像橫臥在滔滔江邊的一尊巨型睡佛。

真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