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寫人作文:因為有我

因為有我

有那么一個人,在家,有時充當一個十足的搗亂狂,有時又充當家長的出氣筒,又有時還成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反面例子。在校,又是一個十分“老實”卻又愛出風頭的人(但常常用弄巧成拙,丟人現眼)。何為此人?就是我。

咱們先說搗亂,兩周前,家務零花錢“政策”實施的第一天,就被搞得一團糟。老娘說:“吸塵器吸一個屋子一毛錢,洗一個碟子一毛錢,一件衣服二元錢,洗馬桶10元錢,洗一隻襪子5分錢,洗.....”後來的我都沒聽,反正滿腦子全是錢、錢、錢!說乾就乾,抄起吸塵器,客廳、廁所、小臥、書房、廚房、大臥。我正吸得不亦樂乎,床上傳來老爸的怒吼:“我的襪子呢?”老爸昨晚趕了一夜課正要起床“那是我一雙乾淨襪子了!”我自豪地說到:“正在洗衣機里,大概快洗好了!”我話音還未落,老娘又開始“河東獅吼”了:“我的羊毛衫呢?”我又答到:“在洗衣機里!”老爸一把推開我衝到廁所,打開洗衣機,奪出羊毛衫,早晚了,羊毛衫已又瘦又小,爸、媽二人正要發脾氣,廚房又傳出一陣“啪啪”聲,我們又丟下羊毛衫往廚房跑。媽呀!廚房更是慘不忍睹:盤子碎片掉了一地,一米高的盤子塔搖搖欲倒。喔!我想起來了,剛才洗完盤子玩疊羅漢忘收了,這下完了。“啪!”又打了一個,老爸、老媽,無奈地對我說:“總有一天,你……”“啪!”得,又碎了一個“得把我們…..”“啪!”又碎了一個,老爸也顧不上訓我了,跑去保盤子了。天助我也!我溜!

因為有我經常搗亂,所以我發現了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我想各位有同感,當你稍有不使父母如意之時,父母經常會搬出一個你一生不換一見的“別人家的孩子”來唬你,對吧?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皆有弊,此事我認為利弊勢均力敵。先講弊:也許我們和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相比我們在父母眼中無一是處,你的優點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之下只可算是一絲鴻毛,但請各位家長注意:您這樣來激勵我們是對的,但要注意適度和語言表達方法,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打擊了孩子的自信與每人應有的自尊。而他的利就在於他可以激勵我們努力向前,比如我小提琴過了八級,我父母可能會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鋼琴都過了十級。我數學考第三,我父母可能會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華杯賽都得金獎了…..不知你是如何對待這類話語的,我淘氣之後,爸媽要是搬出“別人家的孩子”來,我就是去放平心態,調整自己的態度,把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一個萬惡難赦的敵人,去和他一起成長、學習,時間長了,也自然不覺得他討厭了。

正如老舍先生在散文《養花》一文中提到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我的生活一同常人,是多姿多彩的,我也擁有我自己“如詩如夢”的美好校園生活

的確,正如開頭所述我在學校是個愛出風頭但又常常弄巧成拙糗事百出的人。就說有一次在課上,數學老師讓說一下加法的定義,我第一個舉手,往起一站,來了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在全班同學的鬨笑聲中,我才發現背成乘法的意義了,老師剛才的喜悅臉一下子消失變成了張苦瓜臉出來,用眼神示意我坐下,我恨不得在地上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就是我,一個真實的我,無論你是否願意,我已存在了,我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因為有我,這個家中多了一分生氣,少了一分黯然;因為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