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英雄的議論文800字

【篇一】

我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編完這期稿子的:因為那些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的稿子,所體現的思考的力度、知識的廣度、文筆的風生水起……實在太出乎我們的意料!有什麼回饋比這奪目的愉悅更讓我們愉悅?有什麼意外的驚喜更讓我們驚喜?

相比漫長的人生,高考只是一個新起點,一次新檢閱。伴之而來的是你的成長、成熟。那么,這塊園地,將是你的預演——來吧,筆澆塊壘,舒胸中抱負,紙畫藍圖,展不凡才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對原稿不作修改,只在可供推敲處加下劃線並提出建議(括弧內的文字),供大家來觀摩、切磋,以便對文章更好地煉意、煉詞、鍊句。說英雄,孰是英雄不逞無謂之能,不做無謂之事,堅其心,立其行,正其身,可謂英雄。

某日,一習武者因故將一孩童踢至重傷,後將其行言於網上,竟有人謂之“英雄”!可笑,說英雄,誰是英雄?孩童,知無邪,豈人性本惡?何以重傷之?況此無非意外耳,何以下重腳傷人?

雖是非皆有,難辨孰是孰非,踢人者言其乃忍無可忍,而孩童之鄰以旁觀者言之始末,雖未明言,亦表其意矣。況網路,虛擬者,焉知此(人及其)鄰人之真偽?然此大有可類者也。

是非二字,非是即非,誠如善惡。世雖有爭辯對錯者,然若歸於一事,則是亦可為非,非亦能為是,此境況不同耳。夫英雄者,亦乃鼠輩耳。楚霸王,世人謂之英雄,然觀其烏江一役,能伸不能屈,非丈夫之類,敗無志,終自刎,此非鼠輩之所為哉?夫鼠輩者,亦可成事:孟嘗之困於齊,非雞鳴狗盜二人難安然脫身,焉可成其千古之名?盡說英雄,誰是英雄?

一事之於人,往往有異,然大是大非之類,無論之於何樣境況,大是即是大是,絕難成非;大非亦然。段祺瑞者,北洋軍閥也,人所不齒(側目),然(當)其面日本(臨日寇)之威逼利誘,概不與之同污,守其節,孫文亦為之贊。蔣,亂國者也,然其雖逃之台灣,拒不(堅斥)台哇獨,此亦謂之大是也。上帝之與《聖經》,是也;之與無神論者,非也。是非之數,豈可定乎?

今觀網友之評,或曰武者對,或曰武者錯,此人之所見,不免有異,誠然。然竟有稱其“英雄”者,余惑矣!此人何堪“英雄”二字?究其所為,難稱大是大非,是非亦不然,直意外耳。論是非,此行徑斷難稱是,介於非與是之間,然有冠之“英雄”之名者,余難猜其意矣。故(古)人之與是非,易斷也;今之人於是非,難判也。想此乃錢鍾書之謂“社會進步”之成果也。錢謂“古為幼,今為長”,故幼之所為孩童嬉戲也,一眼洞穿;長者所為,思之果也,謀而後動,既謀故難猜其意,雖數觀之,亦旁觀者迷也。

“6”之於頭者,以其乃“6”也;之於尾者,以其乃“9”也,夫“6”與“9”。直顛之,其意全不同也。故是者之於人,其可將白描黑,亦可將黑漂白。人嘴兩張皮,吐之黑白,蓋難辨矣,故謂“人言可畏”矣。由此觀之,說英雄,誰可謂之英雄?

此武者之所為,直瑣事耳,日有發生,然觀其一踢之後(網上群言洶洶),又可得無盡思慮也。說英雄,誰是英雄?此余之所慮也。

【篇二】

人人皆知,歷漢高祖劉邦是個英雄,而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的項羽只不過是空有雄才大志的失敗者。

但事實上呢,劉邦只是一個無賴,什麼事都乾。當過那小小的亭長,還做著殺雞宰狗的窩囊事。他也什麼都愛,愛吃,愛貪,愛喝酒,愛騙人,還愛美姬,就連《史記》都把他這一好色之行載於其中。當地的父老鄉親有誰想去跟著他,又有誰想到劉邦會有現在的風光?要不是他妻子呂雉騙鄉親斬白蛇起義,要不是他學了項羽的幾句大志之言,他能帶領鄉親去起義嗎?他根本沒機會,也沒這想法。說到底,劉邦就是個懦弱,膽小,依靠女人成就事業的痞子。他沒有主見,沒有策略,只有虛偽,幌子主義和騙人的伎倆。

而項羽卻恰恰相反,他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一個特地為起義而戰鬥的人,一個敢做敢為,身懷武技的霸主。

頗有大將之風的項羽竟然在名聲上輸給了市井無賴劉邦,有誰願意相信呢?可又有誰能不承認這一事實呢?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劉邦勝了,而項羽敗得烏江自刎。

所以不得不說,只有活在英雄街上的人才是英雄,那死在英雄街上的人就是狗熊。

我們暫且不說歷史英雄,就說說文學界中的才子。

辛棄疾,一個有著蘇軾豪放遺風的詞人。這誰都知道,就連小孩子也知道他那流傳至今的名句。可又有誰了解,他曾是一個抗金英雄呢?22歲的他就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義軍,就有“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的決心。可因他遭到主和派的打擊,長期不被提用去抗金。他多么想去上陣殺敵,就連他的詞《破陣子》也有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但他終究是因病而卒,他的一切豐功偉績也就被風雨沖淡了。沒有人知道他還是個英雄,戰場上的英雄,只因他“死”在了“英雄”這條街上。

可以說辛棄疾是因為生在金宋戰亂時期,被迫去當英雄,但生活在盛唐的李白有做何種解說呢?

人們都夸李白是詩仙,他的詩是浪漫的。可是已經六十一歲的詩人李白竟然在重病之中請纓。臨近死亡的李白,依然一手仗劍,一手持筆。當人們聽我說到:“李白五十九歲時,披掛上陣,毅然參加到永平王叛殺的隊伍。”肯定是讓人震破魂魄直呼英雄。

李白現今未被人稱為“英雄”,只因他未在“英雄街”走得順暢,而是走得死去活來的。

所以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可能的。還是那一句:“活在英雄街的人才是英雄,死在英雄街的人就只能做狗熊了。”

【篇三】

人皆言,時勢造英雄。可又有誰知,在歲月的長河中,堅守是多少英雄畢生的鐘愛,他們堅守的是理想,是信念,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正道直行。

同樣的是濁浪排空,不同的是英雄擁有聖潔的靈魂;同樣的是舉世混濁,不同的是英雄選擇投入清流。

他選擇堅守!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在濁浪滔滔的運勢下,他選擇了投入清流,縱身一躍,完美的弧線成為他一生的終結,聖潔的靈魂找到了歸宿。

屈原是大大的英雄,不過我認為他也可以用不死來報國。屈原也許不知道,英雄可以不死,他可以為了國家大事如後來的司馬遷式韓信式地活著。雖然,我們嘆息他生不逢時的同時,也不得不讚嘆他堅守直行的勇氣。

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張繼的理想似乎已經破滅,他在江邊徘徊躑躅,猶豫著。寒山寺的鐘聲傳來,張繼若有所思,提筆寫下“江楓漁火對愁眠”的詩句。而後獨對客船的他終於明白,實現理想不是僅有科舉這一條路,只看你能否勇敢地走下去。於是今天,我們不知道當年狀元的名字,卻時常將張繼掛在嘴邊。張繼堅守的是為國報恩的決心,而他的聰明之處恰恰在於他的轉路而行,最終得以用另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

當漢使謀反事敗時,蘇武拒絕折節叛國。在單于面前,他選擇了轉路而行,毅然舉起了羊鞭。蘇武在轉路而行時,同樣有著堅守直行的勇氣,他要用挺直的脊樑架起橫亘天山、溝通中原的橋樑。他弄一支禿筆,鐫刻出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誰說這不是英雄之大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他九死一生的經歷創造了一種英雄氣概,這同樣是堅守直行的勇氣。陶潛發現自己不容於黑暗的官場時,毅然另闢蹊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誰說他缺少英雄的本質!

英雄不在於他做了多少事,而在於他怎樣做事;英雄不在於他是否成功,而在於他如何面對過程。項羽失敗了,但他雖敗猶榮。因為他光明磊落,從未懼怕過對手;他講義氣,守信用,是真君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個失敗的英雄。

在條件無比優越的今天,靈活自如地選擇人生之路,做一個善運時勢的聰明人,只要是正道直行,堅守夢想,豈不也是真正的英雄!

【篇四】

通俗地說,英雄就是某一個行業的姣姣者,或者在某一個行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所以說,英雄就是連綿不斷的山峰中的峰,是草木叢生中的參天大樹,是四通八達的道路中的樞紐地帶。英雄是看得見的,因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生活在一起;英雄又是看不見的,因為他們無意誇飾自己,不會為自己打廣告。但英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因為他們本來也是涓涓細流,只因細大不捐,終成江河。所以說,英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是聚沙成塔的結果。

辛棄疾本是一介草民,也與他的同類一樣受苦受難。因為想為百姓出口氣,於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於是天下雲集回響。但因為有人害怕激怒金人,有人害怕辛棄疾出人頭地,於是大家不約而同想起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於是將辛棄疾一把按了下去。辛棄疾只好每天在落日之時登上樓台“把吳鉤看了,欄桿迫遍”,天天神遊當年,“金戈鐵馬,氣呑萬里如虎”。與其說辛棄疾是抗金英雄,不如說他是一位精神領袖。他一輩子不得意,一輩子不改初衷,除了時間在變,什麼也沒有變,至死都在以廉頗自比。

說起英雄,人們想得最多的自然是將軍。但我說,英雄最多的時候是體現在他的靈魂深處。那百折不撓的品質,那到了黃河心也不死的道行,便是英雄所見略同。誰說柳永不是英雄?“凡有無井水處,皆詠柳詞”。柳永依靠他的詞才詞風威風八面,冬粉無數,據可靠訊息,不亞於當今的超級女生。他甚至想拜見達官貴人時也是送上佳詞一篇,“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簘鼓,吟賞煙霞”。何大人看完,當場喜暈,至於效應自不待言。無論陰晴圓缺,生離死別,柳永概以詞訴之。柳永是宋朝流行歌曲的創作者,每有新曲,無論娛樂歌手還是青樓妓女,爭相演唱,柳永當之無愧榮獲“紅顏殺手”稱號。最後雖潦倒而逝,自有紅顏冬粉集資厚葬,真可謂來也精彩去也風光。

難怪有一位非英雄說,做人要做到柳永這個境界,死一千次也行。

不過,我倒是覺得柳永要再多來點陽剛之氣就好了。所以我更崇拜女中豪傑王熙鳳。娶妻當娶王熙鳳。賈府這么大的一攤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幾百號人,一大堆事如同亂麻,要沒有王熙鳳,怎一個“愁”字了得?她憑藉其天才的管理能力,充當起賈府的總經理。在別人明爭暗鬥偷雞摸狗之時,在別人爭風吃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之時,王熙鳳談笑間賈府服服帖帖,井井有條。

然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英雄已然無覓處。抓住三位英雄不放,那是呆子。我們應該是化英雄為力量,從英雄的一生中抽象出英雄的精華,忽略掉英雄的其它,古為今用,人為我用,天天用用,終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