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老人的作文

敬老,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在古時候,都有皇帝賜給國家老大臣一根手杖的習慣,使大家見了任何一個老年人都必須敬仰他們。現在是資訊時代,人們更應該尊敬老年人。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敬愛老人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敬愛老人的作文篇1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和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尊敬老人。

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就是尊老敬老助老的楷模。在1959年的時候,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離別多年的故鄉一一湖南韶山。在這些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他在向一位70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被傳為佳話。全心全意的照顧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的話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要求自己多為別人做好事。

為老人多做好事這很簡單,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早晨起床,放學回家,見到長輩主動向他們問好;爺爺奶奶有困難時,主動幫助他們。還有很多。

‘敬老’‘愛老’‘助老’‘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那種強大的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24篇關於孝順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成為我們做人的一個準側。因為老年人是為我們國家,為這個社會作出了一定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國家,共和國大廈使用它們的辛勤勞動甚至生命建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敬老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要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汪泉水;久旱時的一場甘雨。美德,其實就是別人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一句親切的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生活的老人,才能感覺到社會中的溫馨與美好;才能欣慰的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才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新世紀少年的我們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弘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充滿陽光,充滿愛心。

說到老年人,我們不禁想起一個節日一一一重陽節。重陽節已經過去了,這個節日雖然我們知道,但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不向‘六·一’、國慶那樣熟悉。只有一些老年人還有以前的老習慣。不知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詩人王維寫的,表達了自己思念親人的情感。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尊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敬愛老人的作文篇2

他們滿頭銀髮,滿臉皺紋,卻總是露出慈祥的笑容。他們雖手拄拐杖,卻還有硬朗的身軀。他們是老人。

他們顯然不受人們的歡迎。因為他們老了,不中用了。不僅不能幹活,反而會成為兒女的累贅。但,記得有人曾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場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人是一部歷史;把握今朝,老人是一面旗幟;憧憬未來,老人是一道風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是陳紅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難道它不是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嗎?可前些日子,我在報紙上卻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青年,吃、喝、嫖、賭,無論父母怎樣勸告,都無濟於事。最終,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他的母親也被他打死了。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劇啊!

回想一下,有多少老人流離失所,有多少老人被兒女拋棄,又有多少老人因貧窮和飢餓而死?每個地區都設有敬老院,為什麼子女不將老人送到那裡去呢?怕花錢嗎?九九重陽節,我們每個學校都要向敬老院捐贈雞蛋,以表示我們對老人的尊敬。連我們孩子都擁有的愛心,大人們怎么沒有呢?

請讓老人都安樂地享受晚年吧!讓我們對老人付出百分之二百的關心和照料,千萬不要讓他們孤獨的晚年,不要讓他們的晚年留下遺憾。

讓每一片“夕陽”都燦爛如花!

敬愛老人的作文篇3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我的外婆雖然已經74歲了,可總是閒不住。一有空就做一做鞋墊,或幫我媽媽擇一擇菜、弄一弄飯。媽媽總是勸她:“您就別忙活了,我們幹得過來,您就歇一會兒吧。”

我卻想:她願意乾,就讓她乾去唄!每當我在家寫作業時,外婆就坐在一旁。我口渴了,就讓外婆給我倒一杯水;我熱了,就讓外婆給我扇扇子;我冷了,就讓外婆給我拿衣服披上。天天如此,外婆似乎習慣了為我“服務“;久而久之,我也心安理得地當起了“小皇帝“。

看到毛主席尊敬老人的故事,再看看我自己,我真是無地自容。我發誓,再也不那樣對待外婆了!從現在起,我要以我的實際行動來孝敬我的外婆。外婆腰疼,我就學著媽媽的樣子,輕輕地為外婆捶腰,直到外婆滿意為止;外婆做鞋墊,要穿針引線,外婆年老眼花穿不上,我就替她引線;外婆要洗衣服,我就替她洗……每當這時,外婆那長滿皺紋的臉上就會泛起幸福的笑容:“銘銘長大了,懂事了……”

是啊,我與每個人一樣都會有年老的時候,老人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尊敬老人其實就是尊敬我們自己。如果你現在不尊敬老人,將來又怎么會得到晚輩的尊敬呢?我們應該尊敬老人,讓他們感到家庭的溫暖。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