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滿分作文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真可謂大智大能。關於諸葛亮的滿分作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諸葛亮滿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諸葛亮滿分作文篇1:給諸葛亮的一封信

驚悉街亭失守,閣下追思先主遺言,思過責己,且自貶三級,竊以為不智也。先生既為 “ 中華智星 ” ,又有 “ 鬼神不測之機 ” ,應善為自謀,如何能陷自己於不義,自毀前程呢?小子雖不才,也願為先生謀劃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馬謖之過。兩軍相接之初,先生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且一一授以戰術要訣,可謂勞心盡力,周詳之至。然馬謖違先生節度,舉動失宜,最終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 “ 捨車保帥 ” ,將干係推得一乾二淨,何苦大包大攬呢?自古 “ 刑不上大夫 ” ,先生貴為一國丞相、三軍統帥,即使擔當 “ 領導責任 ” ,亦不過檢討反省、做做樣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貶三級,亦太過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過,保全軍民有功。街亭既遇險,先生並未驚惶失措,而是指揮若定,設疑兵擾敵,設伏兵斷後,令修劍閣,以備歸路,使蜀兵盡回漢中,且智收姜維,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糧草輜重並無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實力。更不用說於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拒十五萬魏兵。如此看來,先生非但無過,而且有 “ 驚天地,泣鬼神 ” 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辯證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勢,只盯著 “ 陰暗面 ” , “ 鑽牛角尖 ” 。先生雖謂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虛美,可隱惡。街亭之失,往好處想,可以說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積累了經驗(哪怕是負面的)。按時下的說法,只當交了 “ 學費 ” 。先生一出空城計,軍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乾 “ 筆桿子 ” 寫成《三尺瑤琴退雄兵》的長篇報告文學,在《蜀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發。白帝城託孤時,先主曾囑咐馬謖其人,不可重用。這段歷史委實對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直到如今還在搞什麼 “ 失街亭,誰之過 ” 的討論。有人更是把矛頭指向先生,說什麼 “ 知人不明,用人不善 ” ,嚴重影響了領導的威信。以後的工作如何開展?真是 “ 成也宣傳,敗也宣傳 ” 吶!

先生深諳行軍用兵之理,於為言之道則一竅不通。長此以往,怎能不落得個 “ 出師未捷身先死 ” 的結局?故為先生謀劃,望先生三思。

諸葛亮滿分作文篇2:我看諸葛亮

諸葛亮自古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評論,深受人們的愛戴,出於茅廬的他輔佐實力單薄的劉備成王霸業,忠貞地獻上自己的謀略,為蜀國打拚了一片天下。他的聰明才智和忠貞不虞讓許多人都為之欽佩。

小時侯就聽過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也看過一點《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所以,諸葛亮在我的心中總是神秘的,出神入化,無所不能。他是一個神奇的人,隱居于山中未能與外界接觸,卻能熟知當時的情形,對外界了如指掌。面對劉備的提問,他將時局分析得相當透徹,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是那樣的周密,面面俱到。另外,他對於與曹操,孫權的關係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當精妙的解析。最後還做出了最為重要的一個謀略——取荊州,作為蜀國的國土,並將荊州的地理環境,人文關係都進行了嚴密的分析。可以說,沒有哪個謀士能像諸葛亮一樣將各個方面都考慮到,對於各個地理環鏡那樣的熟悉。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算準天氣,“呼風喚雨”借東風,對於赤壁之戰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可真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他的聰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後人一提起他,必將首先想到他的神機妙算與錦囊妙計,是智慧的化生諸葛亮設空城計,下退司馬懿大軍,實行的心理戰術;草船借箭,竟向敵人獲取了戰鬥工具。看似不容易做到的,卻如此輕鬆地在他的計謀中完成。這些計謀都很奇特,令人意想不到,在危難時刻幫了蜀國大忙,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絕對不會立足於天下,與魏`吳兩國抗衡。諸葛亮也是相當忠義的一個人,劉備在世時,盡心盡力地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也耐心地輔佐劉禪,為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劉禪卻昏庸無能,不理朝政。諸葛亮非但沒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強國去,反而更加盡心地為劉禪出謀劃策。《出師表》一文中更是表現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義凜然。這一切都取決於對先主的感激與懷戀。可是我認為,諸葛亮雖然接受了先主劉備的遺命,但是蜀國卻早已不如當年,再怎么調整也不可能打敗曹操,後主如此地軟弱。也許,他太注重於忠,堅首誓言,盡心盡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遠沒有結果的事。最後死在了行軍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諸葛亮早日掙拖的束縛,看穿了這一點,他不會活得那么累。他可以歸隱山居,安度晚年。成為一名隱士。諸葛亮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啟發和迷團。然而他的聰明才智,忠貞不虞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千古流傳,永不磨滅。

諸葛亮滿分作文篇3:巧遇諸葛亮

打開繽紛的書簡,追隨先行者的腳步,站在歷史的河畔上,我在尋覓著臥龍先生的足跡。手持羽扇,身著道袍的臥龍先生似乎也在尋覓著什麼,是尋找幼主阿斗的身影嗎?還是在尋找蜀國的子民?

先生你可知道你離去以後,蜀國如風雨中的樹葉,隨風搖擺,搖搖欲墜;如太陽西沉的晚霞,變化不定,轉瞬即逝;如一座將要倒塌的大廈,頃刻之間,灰飛煙滅;如早晨瀰漫大地的薄霧,在旭日東升一瞬間,蒸發人間。你不禁要問,我在世時,精心治理蜀國,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蜀國雖比不上魏國的強盛,吳國的富庶,也不至於滅亡得那么快吧?

是的,先生為蜀國鞠躬盡瘁,忠於先帝和幼主,以至最後卒於五丈原,然而你一生最大的錯誤不是錯輔了無能的劉氏父子,而是你不知變通,一味死守著劉氏父子。

你火燒新野、博望坡、赤壁,為劉備打下帝王的霸業,而劉備只顧兄弟之情,傾蜀國之兵伐吳,被火燒七百里,最後卒於白帝城。臨終前劉備曾對你說:劉禪可輔則輔之,不可輔教你取而代之。而後來你卻一直輔佐不可輔的劉阿斗。

劉阿斗只知道花天酒地、聲色犬馬,聽信宦官黃皓的讒言,在你六出祁山,幾乎快要攻占魏國都城長安時,將你匆匆召回。因此使你錯過了大好良機,遺恨終生。

先生你假如不死守著劉氏父子,將劉禪廢掉或讓其有君王之名,無君王之實,給予很好的待遇,你一定會把蜀國治理得更加強大。憑藉你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能,定能讓蜀國子民更富裕。人民安居樂業,豈不快哉?憑藉你的神機妙算,文韜武略,定能北伐中原,直搗長安,統一中原,光復漢室,從此可以結束戰爭,休養生息,再現“文景之治”,讓天下老百姓從此安居樂業,免遭戰爭之苦。此時劉禪仍是漢家皇帝,你仍然是一位忠臣。只不過換了另一種方法,結果卻大相逕庭,一個瞬間滅亡,一個更加強盛,最後統一華夏。

在定軍山上我看見了道骨仙風的臥龍先生,似乎明白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