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學同學為題的作文

大學畢業一晃三十年。在慨嘆時光如此飛逝的同時,對同學大聚會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濃濃的激動。無數青春年少的種種往事紛至沓來。回想起來,無比美好,倍感親切。三十年來,我們班依舊有各種聚會活動,只要坐到一起,同學們就宛如回到家裡,沒有顧忌,盡情談笑,不同於親情卻有特殊的感情;只要聚在一塊,大家不約而同話題會轉到過往的回憶,曾經的鮮活身影、言語笑貌,過去的點點滴滴乃至爭吵、不快和“恩恩怨怨”,都沉澱升華為美好的回憶;只要向他人提及“大學同學”,都倍感自豪。其實不過是短短四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卻鑄就了深厚的特殊情誼。

而這種具有普遍性的大學同學現象,並不是局部現象、單個現象。為什麼?

“大學同學”,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特定社會關係概念。

人一生除血親、姻親、友情之外還有許多的社會圈層關係,如同學關係、同鄉關係、同事關係、同業關係等,在這些社會圈層關係中,說到同學關係,總有一種特別的純粹性和親切感,而同學關係中又唯有大學同學最具有同學概念的全部內涵。事實上,除親情、友情之外,人一生最有群體情誼的就是大學同學;從最具有全部性和整體性意義上講,在所有社會圈層關係中整體圈層關係最親切、最自然、最純粹、最珍惜、最有厚度者莫過於大學同學。

同學關係絕不是在一起讀書就能形成的簡單的社會關係,而是多種因素的聚集和融合。

同學關係要形成一種深厚的整體的社會圈層關係,要有以下因素:群體的體量性,年齡的時段性,關係的完整性,情感的純粹性,生活的密切性,以及認知和修養的層次性。

各種各樣的同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教育和學歷教育同學,一類是各種各樣再教育和職業教育同學。如果說基礎教育和學歷教育構成教育的縱坐標,各種再教育和職業教育構成教育的橫坐標,那么大學同學正好處於縱橫坐標的交叉地帶,既是基本反映個體文化素質的基礎教育,又是基本決定職業選擇的職業教育,特別在上世紀前,兼有“入第”的意味。正因為如此,大學常常被稱之為“第一學歷”。“第一學歷”而鑄就“第一同學”關係和第一同學“情誼”。

擴招以前的大學生都是從獨木橋走過來、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才俊的集合體,比如我們班許多同學都在當地少有才名。這樣一群年齡相仿、專業愛好相近、洋溢著無限青春活力的聰穎青年,再經過四年同一性、同步性教育,不但知識積累、文化素養、認知水平達到很大的提高,總體修養和素質達到一定的層次,從此步入“知識分子”群體,有了一生都消解不掉的書卷氣,甚至“書生氣”。而且,就一個群體總體而言,情懷趣味、思維方式也趨於相近,甚至“臭氣相投”。不管個體性格、興趣有多大差異;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以後事業發展如何、職務或職稱是高是低,由於內在積澱的層次相同性,決定了同學之間一生交往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平等性。這是大學同學這個特殊圈層關係的堅厚的理性基石。

大學生活是最完整的、時間相對最長全食宿學校生活,也是人一生既單純又豐富的生命狀態。同學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學,宛如在一個特殊大家庭生活的兄弟姐妹,接觸自然最親密,相互影響自然很大,整體情感紐帶自然最堅韌。同時,這是一群帶著青春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美好嚮往的莘莘學子,大家如璞玉般青澀而單純,沒有什麼功利性羈絆,最具有進入成人階段的精神世界的純粹性,卻又青春躁動、思維躍動,是人生情感和思想最活躍階段。青春之花的綻放,思想火花的碰撞,構築成大學同學無比精彩紛呈而又純粹的生命狀態。可以說,日夜相伴形影不離的世俗生活、思想純粹活力無限的精神生活共同澆築了大學同學豐厚的生命積澱,熔鑄了一生難以割捨的特殊同學情誼。這種特殊情感無疑是全方位積澱,是任何一種其他形式、其他階段的教育難於比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