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觀察蝸牛的作文

【篇一】小學生觀察蝸牛的作文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於是我回家後就到花園裡去尋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最後,在爺爺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潮濕的牆角里找到了兩隻小蝸牛。

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裡。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裡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鏇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裡,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 ,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裡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並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篇二】小學生觀察蝸牛的作文

夏天,一場大雨過後,花園裡的大樹下、牆角下或太陽曬不著陰涼的地方,有許多蝸牛在爬,它們有的在樹葉上,有的在花壇中。

蝸牛的長相太怪了,它沒有骨骼,全身幾乎都是肌肉。它整天背著它的房子?螺鏇形的殼,伸出柔軟的身軀,用扁平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前蠕動。在它的頭部長著兩對觸角。而且蝸牛的房子外殼,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白色、棕色、綠色、黑色,還有瑰麗的金黃色等,許多愛美的蝸牛還給自己的別墅裝飾上各色的彩條,其形狀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菸斗形等等。

有一次,上科學課的老師給我們每個小組都發了一隻小蝸牛,叫我們仔細觀察,我們發現蝸牛的殼是右鏇的,殼鏇四圈,高約1厘米,顏色是土黃色的。整個軀體分成嘴、頸、身、腹部上有扁平的足、尾、還有它的頭部上長著一前一後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前面的小,後面的大,後面的一對觸角上長著一對眼睛,背上馱著一個螺鏇形的貝殼。我們把蝸牛放在一塊玻璃上,讓它緩慢爬行,我們從玻璃的下方觀察蝸牛是如何行走的,發現蝸牛的肚子下的扁平的足實際上是一條條橫紋,這些橫紋像水波紋一樣向後波動著,蝸牛就靠著橫紋的波動,慢慢爬行。還發現小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亮晶晶的線,我們覺得很奇怪,後來查了百科全書,書上說蝸牛的足裡面有個叫“足腺”的小東西,那粘粘的像膠水一樣的東西就是足腺分泌出來的。爬行時,這種粘液不斷流出來,是為了減少摩擦,有利於蝸牛爬行,邊爬邊粘在了爬過的地方,等它幹了,就成了一條閃閃發光的線了。難怪平常我們順著牆壁上每一條閃閃發亮的線都能找到一隻小蝸牛。

放學後,我回到家問爸爸,蝸牛吃什麼?為什麼有時我們會看到很多蝸牛,有時一個也找不到?爸爸說,蝸牛一般吃的是一些嫩的樹葉和青菜的葉子,它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土地鬆軟的地方,因為蝸牛體內有很多水分,一但被太陽曬乾,它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天氣晴朗,太陽高照的時候,蝸牛把身體縮進殼裡,隱蔽到太陽照不著的地方,防止身體乾燥。下雨天,到處都濕淋淋的,蝸牛最高興,它就趁這個時候精神抖擻地四處活動起來。蝸牛一般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天氣乾燥時或冬天,它們就躲藏在陰暗潮濕隱蔽的地方冬眠。所以有時會見到很多蝸牛,有時一個也找不到。後來我去觀察蝸牛爬過的葉子,發現植物的葉子上有些缺口,我終於明白原來是蝸牛吃掉的,所以蝸牛是一種對蔬菜和果樹有害的小動物。

為了驗證爸爸說蝸牛是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有一天,天氣很晴朗,我在陰暗的太陽照不著的花叢里倒了很多很多的水,不一會兒,果然就發現有蝸牛出來活動了。蝸牛真是一種奇妙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