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學生作文

清晨,走在小徑里,右手邊的老牆上陰涼得很,沒有一絲的人情味,綠油油的爬山虎布滿了大半面牆。我一抬頭,發現在老牆的另一端,競有一縷陽光射在那裡,金燦燦的,格外醒目。我忍不住跑到那邊,看著那一片貼金的牆,感嘆著,新的一天將從這束陽光開始!咦?我發現牆上粘著一些個“小石頭”“似的東西。好奇心不禁促使我貼近過去——原來是些小蝸牛。它們的“家”就坐落在這面老牆上,正享受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的沐浴:。輕撥開爬山虎,那裡競有更多的小生命在夢中呢!我忍不住想要碰它們。可當我伸出的手就要觸到它們的“小房子”時,我把手收了回來。我害怕打擾它們的美夢,害怕它們會因為我這一親昵的舉動而受到驚嚇,畢竟它們不懂我的心意。

(這一段還不錯。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所見、所感,沒有什麼廢話和套話,很實在。)

看著這面老牆,我不禁湧上“一陣心酸,”(蝸牛們)這么小的身體,這么緩慢的速度,是花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攀爬上來的啊?爬山虎的葉子上粘著幾個蝸牛的軀殼——它們還沒到達就已經結束了生命。這是怎樣一段艱難而漫長的路程啊!儘管路很長,但是它們堅決的一點點的爬,就算一天下來只爬了不久船的一段路,也是離目標又近了一步。蝸牛這種堅持不懈、不辭辛苦的精神不值得人們給予深深的敬意嗎?

(這一段顯得想當然了。蝸牛真有作者說的這么慢嗎?假使真的“還沒到達就已經結束了生命”,那么它們是要“到達”哪裡呢?到了那裡又能怎么樣?作者寫的時候,似乎完全沒有細心地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這恐怕是不少同學都有的一種“思維定勢”,一寫螞蟻、蝸牛等,就必寫它們“渺小而偉大”。我想,總這么寫,就算合情合理,也顯得老套了吧。)

我摘下一個空殼,放在手心。在朝陽的那一面,我看到了最美的一刻,它的殼靜靜的躺在手心,陽光穿過它那棕白條紋的外衣,殼中充滿了金子般的光,似乎它那美好的生命從未逝去。我捨不得把它丟棄,而是把它放在口袋裡珍藏,因為在它身上,我見到了最美的時刻,尋覓到了最珍貴的東西。

(這一段依然顯得“思維定勢”,幾乎都是一些老話、套話。此外,它還明顯是在刻意“升華”——本期我們做了一個關於“升華”的策劃,大家可參考一下。

本文的開頭本來很不錯,為什麼不能沿著第一段的寫法,寫自己切實的所見所感呢?建議作者今後拋開老套的寫作思維,順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