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奇觀作文

【篇一:自然奇觀】

地球上有許多自然景觀,它們的存在使我們大開眼界,那么,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向你介紹雷雲的形成。水有多種形態,我們更熟悉的是液態水和固態水,它的第三種形態是看不見得水蒸氣,後者升上天空後會聚在一起形成雲團。千變萬化的雲正是每日奇觀之一。它隱藏於人們的視野之外,只有在日升日落時顯於太陽的光輝之下,或在閃電生成過程中堆積壯大,形成雷雲或雲。

其次想您介紹紐西蘭的石灰岩塔,它位於紐西蘭的教堂海岸。塔屹立在海島之上,石灰岩具有不易沉澱、不易侵蝕的特點。石灰岩岩質堅硬,一直是建築材料的首選,比如說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和柏台神農廟的主材料全是石灰岩。

怎么樣,看了我的介紹,您是不是也想去看看呢?

【篇二:自然奇觀】

《詩經》里說:“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種現象即使我說破嘴你也不會相信。但是,今天我們從一個炎炎夏日的大白天驟然見到一個深秋的茫茫黑夜,原來啊,全國矚目的日全食。台北時間8時36分,百年奇觀——日全食開始了。剛才天空的太陽還是圓潤飽滿,可現在就像摔碎了的玉盆一樣,缺了一塊。這讓我想起了《天狗吃太陽》的故事,我仿佛聽到了古人敲鑼打鼓驅趕“天狗”的聲音。此時,我不得不為古人的愚昧而亞然失笑。

偏偏這時,太陽又跟雲朵玩起了捉迷藏,又消瘦了許多,差不多跟柳葉眉一樣。太陽又經過一番變化由剛才纖細的體形變到了只戴著光環的神仙。突然,大家齊聲歡呼,那聲音勝過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震耳欲聾。我仔細一看,是那閃耀的光環多了一顆晶瑩透亮的珍珠,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一個成語典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有一天,皇帝高洋看到了日全食,他以為是上天對他的懲罰,便把上屆元氏皇帝的後代滿門抄斬。想到這裡,我正為現代科技發達而自豪。

又過了幾分鐘,在上次柳葉眉的另一邊,又有一個纖細的姿態,接著,太陽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經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這次日全食的原理: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到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就形成了日食。

這次日食不僅讓我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還讓我們感嘆科學的無限魅力。

【篇三:日環食奇觀作文

雲塊遮沒了我們觀看日環食的希望,我們都有點掃興。

突然,不知誰喊了一聲:“太陽出來了!”我抬頭望去,只見太陽從雲幕中飄然而出。

“看!天狗咬太陽了!”一個滿臉稚氣的小孩一手指著太陽,一手拿著觀察儀喊道,可不是嗎,太陽還真像被誰咬過一口似的,活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兩頭高高地翹起;又像一艘宇宙飛船,邀請我們到太空去遨遊。

此時,我想起了奶奶給我講過的一個神話:從前,由於太陽給地球上的人類帶來了溫暖和光明,很受人們的崇拜。一隻天狗看了很妒忌,趁太陽睡著的時候,就一下子把太陽銜到了嘴裡,天地間頓時昏暗起來。人們敲鑼打鼓,四下呼喊,才把天狗嚇跑了。

哈!現在想起來真可笑。聽自然老師講,日環食是一種自然奇觀,好多年才出現一次。在太陽系裡,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三個星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月亮在另外兩球之間時,就形成了日食。不信,你看!

太陽正像一葉扁舟,在雲海里飄呀,飄呀!它周圍的雲彩也好像受到了感染,變得像一團團紅紅的火焰,給那厚厚的黑雲鑲上了一條瑰麗的金邊。太陽還在繼續向前飄去。這時,我覺得身上有點冷,天色也變得發暗了,點點日光灑向大地,大地就像穿上了華麗的銀裝。我盡情地享受著這清幽的日光,仿佛到了一個迷人的童話世界。

這時的太陽像彎彎的細眉,又像魔術師變出的美麗的金鉤。

最精彩的一刻終於到了!太陽變成了燦爛美麗的光圈,像那閃光的金環,又像哪咤的護身法寶乾坤圈。這可真是百年不見的奇異景象呀!正在這時候,一些同學卻圍在大樹底下議論著什麼。我跑去一看,嘴巴也合不攏了,只見那樹葉的影子也都成了一個一個的圓圈,就和這時天空中太陽的形狀一模一樣,我的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大問號。

天上的雲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散去。我在想,這宇宙間真是無奇不有,神秘莫測。還有好多問號正期待著我們去換成感嘆號啊!我們能擔起這樣的重任嗎?

【篇四:自然奇觀】

風起雲湧,潮漲潮落,奇花異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術師,它的傑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嘆。

今天風起雲湧,空中出現了一條閃電,又從遠處傳來轟隆隆的響聲,震耳欲聾。不一會兒天空下起了大雨。

豆大的雨點落在了地上,濺起了水花,那水花如同一個個小小的噴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時候,又變成了一個個小水泡,小水泡看起來就像一頂頂透明的小帽子。細心看那雨點變成一個個小帽子的過程,真是有趣極了!

大自然可真奇妙啊!以後我要多觀察,多思考。

【篇五:自然奇觀騰龍洞】

我給大家說說一個世界最大的洞吧!

騰龍洞位於中國湖北利川市附近,由旱洞和水洞兩大洞穴組成。騰龍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主洞以探明長58、8千米,洞穴總面積156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洞。

主洞前段平坦,寬可容15輛卡車並駕文驅,平均高度為60米。

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主洞與支洞相通,旱洞與水洞相連。洞中石灰地貌發育完好,石柱,石筍,石花,石人等奇觀隨處可見。

【篇六:月牙泉之奇景】

在我所去過的地方里只有鳴沙山—————月牙泉和青海湖是最有趣而且最神奇的地方,因為青海湖會變色,而月牙泉是在大沙漠中的一個好像月牙一樣的小水池,很奇妙吧!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鳴沙山—————月牙泉吧!

在那裡有許多很奇妙之處,比如那個小月牙泉、金黃色的沙子、冬天美景等等。

夏天時,這裡是烈日炎炎的酷暑。金燦燦的沙子好像一座座金山,終於到了月牙泉,大家高興地向它奔去。站在月牙泉邊,我想:明明是一座座沙山,怎么能跑出泉水呢?我不是在夢裡吧!說起月牙泉我還真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姐姐,月牙泉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問,姐姐不緊不慢地告訴我:“處於黨河洪積扇扇間窪地的月牙泉,是低洼的地形條件和較高區域地下水位溢出地表形成的,月牙泉外圍沙丘特徵則是風力地質作用改造後的產物。”喔!原來是這樣呀!在冬天時,這裡是冰天雪地沒有一絲金黃,往日的光輝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遠遠望去,仿佛成了一片連綿的“棉花山”。

月牙泉真是很壯觀,我永遠都會記得這片奇妙的土地,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也一定會和大家一起看遍咱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篇七:奇觀源於自然】

博山被人們稱為是風景名勝區,特別是自然景觀獨具特色。那裡山清水秀,是遊覽觀光的最佳去處。

今天,我參觀了北國第一洞天——博山溶洞。

博山溶洞已開發進深1600米,是中國華北地區罕見的大型石灰岩洞穴系統。洞中各類化學沉積物,諸如鐘乳石,石筍,石花,石幔等琳琅滿目,姿態萬千,不啻為一座地下宮殿,實不愧“北國第一洞天”之稱。洞內再加之在本地流傳已久的一些古老神奇的傳說,古古今今,珠聯璧合,洞裡碧水潺緩,構成了一座別具特色的風景以她獨特的景色吸引著中外遊客。

博山溶洞形成已有6700多年,全長1600米,大概有被多米之高,洞內蜿蜒崎嶇,又窄又寬,窄的地方一個人斜著身體才能通過,一不小心就會磕著頭。寬的地方則像個大廳,可以容納四五被人開會不成問題。洞內常年恆溫16度,步入深洞是14度。

站在洞外抬頭望,山高大陡峭,氣勢磅礴。洞口像橋洞一般,比較寬,大約有三米。

洞內景觀容你大飽眼福。有“靈山金塔”拔地而起;有“擎天柱”直衝雲霄;有像黃河洶湧澎湃的“百丈黃滔”嘩嘩流淌有大片珊瑚林呈現在你眼前:還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真像我們山東半島呀!旁邊還有一個洞,在這裡上下有百米高。嘿,你們看,

那兒多像從懸崖頂上瀉落的瀑布,這使我自然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這時我忽然聽到雷鳴般的轟響。突然,一塊小小的響石出現在大家眼前,我們一擁而上,都敲了敲這位“天生的音樂家”,那聲音時大時小,時高時低,像一位穿著晚禮服的姑娘,彈奏著美妙的音樂。

隨後我們又看到了水晶宮——孫悟空活靈活現,鴛鴦樓,靈石飛聲,金龜背子,太白醉酒,霹天電閃,烏龍潭,臨溪聽琴,天階步雲,金雞報曉,雄鷹展翅等。最奇怪的是,有一塊石筍上有八個年輪的痕跡,這就說明這塊石筍已有800年的歷史。我們還走了九曲橋,在旁邊還有觀音菩薩,錦帶垂花……

博山溶洞氣勢磅礴,風景優美,吸引了眾多遊客踴躍觀瞻,無不領首稱讚。洞內石筍,石鐘乳景象萬千,奇幻迷離,莫窮其源,真是鍾靈造化,神斧天工。

博山溶洞的奇觀不愧被人們稱為“北國第一洞天”呀!

【篇八:自然奇觀】

今天,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觀看日全食。聽說,日食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才發生,那時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月球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一大早,我就興奮地起床,跟著老爸做觀日的準備。老爸告訴我,我們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太陽,因為太陽的光線很強烈,會刺傷眼睛的,因此我們要用特殊的工具來觀看太陽。只見老爸拿來一塊長條形的玻璃片,往上塗了一層黑墨水,然後放在一邊晾乾。他吩咐我到時就用這“眼鏡”觀看日全食,並做好觀察記錄。

從八點半開始,我時不時地拿起“眼鏡”觀看太陽。我覺得太陽圓乎乎的,跟以往沒什麼不同。等到八點五十左右,我驚喜地發現圓圓的太陽缺了一角,真像被誰咬了一口似的。奶奶說這是天狗吃日,要放在從前呀,人們會敲鑼打鼓嚇唬天狗,讓它把吃進去的太陽吐出來。

過了二十分鐘左右,太陽缺得更厲害了,差不多少了一半。它的光芒也在逐漸減弱。大地也涼快了不少。

又過了些時間,這時,太陽的形狀跟月亮沒什麼不一樣的了。你看它彎彎的,細細的,不就是個金色的月牙嗎?月牙越來越細,漸漸地變成了一道娥眉,散發著微弱的光芒。大地也越來越暗,似乎黑夜快要來臨。此時,街上的路燈亮了起來,車燈也亮了起來。

當太陽完全被月亮遮蔽,大地就被黑暗籠罩了,周圍的世界仿佛也安靜了不少。抬頭觀看,發現黑乎乎的太陽周圍有一圈金色光環。再仔細看,發現光環的一側有珍珠似的亮點,它散發著奪目的光輝,又像一顆碩大無比的鑽石。光環加上這鑽石,像極了媽媽手上戴的鑽石戒指,美麗極了!

不久,鑽石環消失了,太陽又一點一點地從月亮的陰影里鑽了出來。娥眉般,月牙形,馬蹄形……直至露出整張臉。

太陽又驕傲地懸掛在空中了。它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大地,把它驕人的光芒灑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大地又充滿了光明,一切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通過電視上的專題節目,我對日全食又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了日全食分五個階段: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知道了那珍珠似的亮光,科學家叫它貝利珠。我還知道了這樣的日全食四五百年才能見上一次。我真幸運啊,能親眼目睹這大自然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