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國家

拂曉時分,布姆唐河谷的農民上路了。他們身著五顏六色的衣服,三五成群沿著山路而下。今天是不丹一個重要的節日,女人們穿上了她們最漂亮的“基拉”裙,絲質的長裙閃閃發光;男人們穿著傳統服飾“果”,讓人聯想到日本和服和蘇格蘭裙。紅、黃、藍,彩色的剪影四散在稻田的綠色之上,更突顯了河谷之美。隨著巨大的鑼聲響起,最後到的人加快了腳步,這鑼聲標誌著一年一度紀念蓮花生大士節日的開始,8世紀時,蓮花生大士越過喜馬拉雅山將佛教傳到這裡。僧人們排著隊從廟裡走出來。穿著赭石色初級僧侶長袍的年輕樂師在鐃鈸聲中走來,他們身後是寺院長老和身著橘色長袍、頭戴頭巾的主要轉世喇嘛。僧侶們眼睛微闔,盤腿而坐,誦讀著曼特羅禱文,參加節日的人們恭敬地站在僧侶周圍。終於,鼓聲加快。第一批舞者開始跳祝聖的舞蹈,這支舞要持續整整一天。“這些是幸福的預兆,是節日的開場。”24歲的女教師澤仁說,她漫不經心地觀察著舞者,向在圓圈中跳舞的某個人暗送秋波,因為這一盛大節日也是各個村莊的男女相識的機會。“許多婚姻都是從這裡開始的,這是幸福婚姻生活的保證。”

澤仁熟悉幸福,她就教這個。如同眾多不丹年輕人一樣,澤仁剛一畢業就失業了。於是,她接受了一份薪水微薄的教師工作,在一所國小里傳播“國民幸福總值”(BNB)的理念。她解釋說:“對於孩子,要採用簡單的方法來教授幸福。比如在數學課上,孩子們不學‘3隻牛+2隻牛=5隻牛’,而學‘我有5隻牛,送給貧窮的鄰居兩隻,還剩幾隻?’除了文化課,孩子們還有宗教課和生態環保課,精神力量使我們遠離物質主義。”

幸福理念套用於不丹行政、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國民幸福總值委員會辦公室坐落在不丹首都延布的大西丘宗寺院,這裡也是不丹皇宮和政府所在地。“當然,我們不能命令人們必須幸福”,委員會領導加瑪·切提姆解釋說,“但我們認為政府的作用在於創造條件不讓任何事情阻擋一個人幸福。”

喜馬拉雅山最後一個佛教王國不丹坐落在中印之間,這個“竺域之國”、“雷電之國”、“神龍之國”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本國的特色。其核心是國民幸福總值。它有四大支柱:公平發展、良好管理、文化和環境。“我們可以把一切總結成一句話:不應該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一切。”加瑪說,他舉了森林的例子,“砍伐森林很容易,這能帶來可觀的收入,但這將是生態災難。”如今,從犀牛與象群散步的低海拔叢林,到遍布冷杉和雲杉、生活著小熊貓、老虎、雪豹以及十幾種世界獨一無二鳥類的高地,不丹四分之三的土地都被森林覆蓋。

“國民幸福總值”理念是一個突發的靈感。那是1972年,參加不結盟國家峰會的不丹國王到達新德里機場,一個印度記者問國王殿下不丹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不丹國王並沒有不知所措,他立馬回答說:“在我們國家重要的不是生產總值而是幸福總值!”“幸福”理論最終在20xx年被寫入不丹憲法,這一理論也吸引了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白宮顧問以及西方知識分子和好萊塢明星慕名而來。全球經濟危機之下,人們不斷質疑資本主義的原則,而“幸福”卻被列入了聯合國千年目標,此外,聯合國還把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

不丹對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甚至想要科學地測量幸福。結果顯示,約四分之三的不丹人認為自己幸福,甚至非常幸福。然而,仍有至少12%的不丹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他們生活在偏僻的村莊,沒電、沒電視、沒有現代的生活起居設備。這就是不丹面臨的兩難處境。與世隔絕,幾乎仍停留在中古時代的不丹王國開始奮力彌補自己的落後。但是它仍然執著地堅持著自己的傳統。

如今在不丹,沒人有權建造除不丹傳統樣式以外的房子,全是一種斜頂的木屋,牆壁通常繪有壁畫,圖案為巨大生殖器,在不丹,它被視為吉祥物。廣告牌是被禁止的:它很醜,還會引起消費主義。香菸也被禁止,酒卻到處都是。雖然在寺院、學校和公共場所,人們必須穿民族服裝,但在首都延布,有錢子弟卻像日本明星一樣染頭髮。爭搶進口牛仔褲。

不丹也向遊客開放,他們通常是被王國的幸福幻想和令人驚嘆的風景所吸引。每年,約有5萬西方遊客慕名而來,總體說來,這些遊客經濟寬裕,因為來不丹旅遊需要提前支付每天250美元的旅遊稅。即使出了錢,他們也並不能隨心所欲:20多座山禁止遠足,以免打擾山中的神靈。不丹的最高峰千卡本森峰海拔7570米,是世界上至今未有人攀登的最高峰。

不丹第一所大學的校長僧人郎坦恩說:“不丹的秘訣就是和諧。身為佛教徒,我們認為所有生靈都有內在相互聯繫,我們應該尊重它們,小到一隻動物、一眼泉水,大到一座森林,都同人一樣神聖。人類是神聖的,我們都是潛在的佛。”郎坦恩在知識分子中很有影響力,他認為儘管國家仍需依靠國際援助,但國民幸福總值的理念應該繼續發展下去,它將在世界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