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作文8篇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將“元旦”稱為公曆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曆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我的新年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我的新年作文1

春節,是團圓的日子。春節,也是我撒歡玩的日子!春節的美好時光就是在吃喝玩樂時,像錢塘江水一樣流逝而去。

在我外婆家,過春節非常有意思,因為外婆一直堅持過她年輕時過的春節!除夕晚上大家一起吃麥餅筒喝酒水飲料。麥餅筒就是特大號的春卷皮,裡面裹一堆不同的菜,如冬粉、芹菜炒肉絲、土豆絲、雞蛋絲、紅燒肉片等等,然後把裹好的麥餅筒放平底鍋里兩面煎成金黃色,非常美味,就是費時!

除夕那天早上,外婆一起床就趕緊拿出一個大缽倒入很多麵粉,放水順時針開始攪拌,麵粉活好後再在麵粉上面留一點點水養著。等吃好早飯,外婆就開始在沒有鍋沿的平底鍋上一張紙弄麥餅筒的皮子(就是我們平常看見的春卷皮放大5—6倍)。我仔細觀察後發現外婆好厲害!只見她以手為勺舀起一團奶粉,在平底鍋上劃拉一圈,一個大圓皮子就形成了,等麵粉皮子變乾後輕輕一揭,就能把皮子從鍋里拿起來!我覺得好玩,再三請求後外婆同意我嘗試。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用右手去拿了一團麵粉,手還沒放到平底鍋上就覺得熱烘烘的,等手碰到平底鍋時感覺到燙。我咬牙堅持著,手在平底鍋里劃拉了下就燙的受不了了,趕緊抬起手,看鍋里,一小坨不成型的麵粉黏在鍋上。外婆在邊上哈哈大笑說我方法不對,我嘗試了幾次,仍然因燙手而半途放棄!追問外婆,她偷偷告訴我,有點熱但能堅持,訣竅就是一個字:快,而快就是熟能生巧的結果啦!皮子弄好後,外婆就開始忙著炒各種菜,等祭祖後再把麥餅筒一個個裹起來再放到平底鍋上用油煎!我問外婆為啥不直接吃飯,每年弄這個這么麻煩。

外婆回答說,麥餅筒的皮子是個大圓圈,代表著一家團圓,春節了就是希望大家團團圓圓的;還有是因為外公愛吃。外婆說她不做的話外公就吃不到了……

聽到這我哭了,為了外婆簡樸的情意(外公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這么多年外婆一直能堅持著,真不容易啊!

再說農村的春節,永遠離不開鞭炮,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目。在任何一家小超市,你都能看見各式各樣的鞭炮,大人放的小孩子放的,種類繁多,雙響炮、小水雷、大紅鷹、摔炮等等,這都是給小朋友玩的。

外婆家的春節,就是這么有特色。十分感謝外婆的堅持,讓我能體驗不一樣的春節!

我的新年作文2

叮叮叮,新年的鐘聲敲響了。

風景如畫的故鄉里,有一種奇特的風俗,那就是每逢春節的時候,只要是那裡的人,都要走過名叫“珞河”上的一條狹窄而長的橋,並要在橋邊燒一串鞭炮,以祈求這年的安康與幸福。

還模糊的記得距離上次走過這座橋,已經過去了六七年。那次我還是要母親抱著我過去,但這一次,是我一個人走過了。

先是隆重的開幕儀式。“劈里啪啦~”幾聲鞭炮在耳邊響起,漫天飛舞的鞭炮紙灑落在人的身上,雖說有點異味,但每個人都不會把它拿下來,因為通紅的鞭炮紙就代表著財富,像冬天飄雪的一樣繽紛多彩。十幾個小伙子駕馭著幾條兇猛而威嚴的龍“從天而降”,去追尋珍貴的龍珠。

寓意著跨過困難,迎接順意的過橋儀式開始了。第一個走過的是村長,年邁的他看上去垂老無力,走起路來卻精神抖擻,一點兒也不比年輕人遜色。村長走過去了,接著一個又一個,整齊有序地走到了對岸。

風吹得呼呼響看著眼前搖晃不停的橋,薄薄的橋板,洶湧流淌的河水,我本還是信心滿滿,一下子整個心都涼了一截。我慢慢地試著把腳伸出去一些,剛碰到橋面,又警惕的縮回來。這時,過了對岸的母親向我揮了揮手,大聲說:“快點過來,別耽誤著時間了。我又何嘗不是想快一些過去,但自信總拼不過內心的害怕。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步步走過去,剛到橋中間,橋被風吹得更厲害,我緊緊的抓住橋旁的扶繩,生怕抓不緊就會掉下去了。等風漸漸停下來,我便快步跑過橋,終於到了對岸,心裡一邊想著:真嚇人啊,差點兒就掉下去了!一邊也鼓勵著對面的其它跟我一樣害怕不敢過來的小孩。

“不用怕,過來吧,其實很快就過去了的。”我也揮動著雙手,用手指做出加油的姿勢。漸漸地,他們也過來了。“這是誰家的小孩,還不快看緊。”突然,一句驚慌的話刺激了大家雙眼,紛紛往說話的婦女所指的方向望去,啊,一個還不會走的小孩在橋上爬著,吊橋還在搖動中,小孩也許是因為貪玩才爬上去的,但現在被嚇得哭了。嗚嗚的哭啼聲在我們耳邊迴蕩,大人們趕緊向對面跑過去,誰也不敢走快,怕吊橋經受不起壓力倒下,孩子來回的爬著,“噗通”一下掉進了水裡。一些大人也慌了,揣急的河水依舊流淌著,沒人去救孩子。我向四周觀望,看見一個人脫掉衣服就往水裡跳,這時,又聽見一個聲音,“快救救我的孩子”一個婦女著急地向這裡跑來……

等孩子救上來後,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個英勇的人竟是年邁的村長,婦女是因為去上個廁所,所以才沒有照顧好。為了感謝村長,婦女在自家做了些菜,招呼大家。

虛驚一場過後,終於可以開開心心地過一個春節了。在盛宴上,幾乎全村的人都帶上了自己的一些食品,歡喜地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

叮叮叮,鐘聲再次在耳邊迴響,只是這次,我聽到了鐘聲里的幸福隨風飄起縈繞在每個人的臉上……

我的新年作文3

七十年前,臨近那個特殊的日子了。一年中,惟有那天,她才可以聞到酒肉的香味。

她張著兩隻小紅手——染料來自紅色的花泥——爬到簡陋的板凳上,用稚嫩的手在門上認真地畫出了一個菱形,塗滿。接著,她接過兩個妹妹從底下拿的炭塊,慢慢地在菱形上畫了幾筆——那是一個歪歪扭扭的“福”。

“姐姐,為什麼是倒著的呀?”“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呀。”她敏捷地從板凳上跳下來,在圍裙上拍拍手上的花泥和炭灰。“對了,我們今天把‘福’寫了,阿爹就不用到集市上買了!”“那為什麼一定要到春節買‘福’呢?”“這個嘛……”

三十多年前,同樣是臨近那個特殊日子的時辰。一年中,惟有那幾天可以一睹老街的繁華。

並不寬敞的堂屋內,擺著她昨晚漿染好的紅棉紙。女兒早已備好了上好的筆墨硯。丈夫抬起筆,凝神屏息,大筆一揮,一個漂亮的“福”字躍然紙上!

“哇,好漂亮呀!”女兒驚嘆著,一邊抹了把糨糊,一邊搶過了紅紙跑出門外。“等等!‘福’要倒著貼的!”她忙追出去,一面抓住女兒的小手在紙的背面抹,一邊輕輕地說:“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啊。”女兒望望手上的糨糊,不解地問:“媽媽,糨糊多么貴,從鍋里挖塊鍋巴不也可以嗎?”她笑了,搖晃著腦袋:“傻孩子,貼‘福’字那種事情,哪能馬虎?媽媽像你這么大時,都寫得很認真的呢……”

就在今年,就在幾天之前,又臨近了中國人心中最特殊的日子。現在啊,一年中,惟有這些天,才能夠見到車站裡有如潮的人群。

她回到城裡的家,見女婿置辦了許許多多的“福”字。她笑笑,不吭聲。“媽,您來挑一個。”她定了定神,俯身探頸:有油麵紅紙配金字的,下面還畫了兩條閃光的錦鯉;有紅竹宣紙與金箔作底的,用黑色的閃粉寫字;有玻璃紙材質的,用紅色的油性筆端端正正地寫著;還有一堆堆的窗花和精美的鏤刻……

“好,就要這個。”她指了指最樸素的那個。小孫女急不可待地跑上來,拿起紙往玻璃門前跑去。“膠布忘拿了!”她三步並做一步疾走至工具箱前,卻回身看到閃亮的門上早已有了一個赫然的“福”字!她詫異地瞅了幾眼,小孫女清脆的聲音便在耳畔響起:“姥姥,這是免膠靜電貼紙,只要按上去,便再也不會掉。對了,姥姥,您知道嗎,‘福’要倒著貼,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福到財到!”她展開笑顏,將我這個小孫女擁入懷中。

七十年風風雨雨走過,雖然“福”字的材質早已日新月異,但它的寓意、它所召喚的美好情感卻一絲都沒有改變。願“福”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願春節的盛況不會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改變,願春天的種子永遠萌動在人的心間!

我的新年作文4

小朋友們,想知道我的春節怎樣過得嗎?那就快快進入我的生活吧!

大年三十,我起了個大早。因為遠在天津的小姨一家要回來了。盼星星,盼月亮,上午十一點鐘,終於把小姨一家盼回來了。我和悠悠妹妹一會兒玩小人遊戲,一會兒玩紙牌遊戲。她高興得手舞足蹈,嘴裡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開飯啦!開飯啦!”我一看,哇!有:家鄉的土雞、香氣撲鼻的醬板鴨、熱氣騰騰的草魚、晶瑩透剔的紅薯粉、美味的三鮮……我們一家、舅舅一家、外公、外婆、小姨一家圍在餐桌旁,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迴蕩在客廳。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爺爺家。院子裡掛著紅色、長長的燈籠,正中間有一個大大的紅色福字,院子裡貼著紅對聯。奶奶滿面笑容地走出來,說:“呀!我的孫女回來了。”下午,我聽到別人家有噼哩啪啦的鞭炮聲,爺爺說:“他們放完鞭炮,就會吃年夜飯了。”

五點三十分,我家也放起了長長的紅色鞭炮,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享受著豐盛的年夜飯。吃過晚飯,我拿出早已準備的夜光花,來到院子裡,爺爺幫我點了一根蠟燭,我把夜光花點燃。嘩!火花劃破了黑色的夜空,我先用夜光花畫了一個圓圈,又畫了一個愛心,還畫了一個省略號,真美啊!正在我陶醉其中的時候,周圍陸續響起叭叭的響聲。我抬頭一看,哇!這真是煙花的世界啊!有的像綻放的花兒,有的像剛剛衝上天的火箭,有的像……美麗極了。寂靜的夜空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小朋友們,我的春節豐富多彩吧?你的春節呢?

我的新年作文5

當我又打開老舍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時,心裡暗暗讚嘆北京的春節如此熱鬧。可又轉念一想,我們黃石的春節也不遜色呀!你不相信?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我們在十一月份就開始醃臘肉、烤香腸了。不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聞到臘肉和香腸的香味。那個饞啊,甭提了!而且啊,這一年月份里還要備足年貨呢!

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小年了。這時便有了春節的味道。家家戶戶開始貼對聯。大人們都開始忙了起來:給全家買新衣服和過年時吃的、喝的、用的。這代表著萬象更新的氣象。小孩子們也歡樂,隨著父母買自己的新年禮物和零食。最重要的還是要買鞭炮呀!小年就像是為我們過的一樣。我們個個放著鞭炮,個個在大聲叫喊:“年獸快跑!年獸快跑!”

臘月三十是除夕。家家戶戶都開始為團圓飯做準備,所有的人都穿起了新的衣服,屋裡都被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切都煥然一新。吃團圓飯時晚輩要向長輩祝詞。飯後就開始看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不能睡覺,必須守歲,燈火通宵。到了午夜十二點就要開始放鞭炮,意思是辭舊迎新。鞭炮聲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

正月初一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去親戚家拜年,並表示祝福。中午去奶奶家吃團圓飯,團圓飯也很有講究,團圓飯上總會有火鍋。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飯桌上不僅有火鍋,還有一條魚。“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有喻示“年年有餘”的意思。而且,這條魚不能吃,俗稱“聽話魚”。這條魚在桌上聽人們講述著這一年裡的事情以及新的一年裡的希望。另外,蘿蔔也是飯桌上的常菜。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亨油”。這天還會有人舞龍,或騰雲駕霧,或直插雲霄。聽說鑽龍頭還可以一年吉祥,年年有福呢!

元宵節不僅又是一個春節的高潮,還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很多小區都掛滿了燈籠;超市里也擠滿了人,都是來買元宵的。飯後,全家人邊吃元宵便看元宵晚會。那電視上的小品令人開懷大笑,這白胖胖的元宵令人回味無窮。在晚上還有燈展呢!當你剛走到文化宮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裡燈光四照。燈有各式各樣的。五顏六色的燈光美麗至極。

怎么樣,咱們黃石的春節不比北京遜色吧?

我的新年作文6

媽媽的家鄉在美麗的富陽,今年我跟著媽媽到富陽去過年,這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宜居城市,聽媽媽說富陽從20xx年撤市設區開始就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發生著巨大變化,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城市交通越來越方便了,還建造了高鐵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咱們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的變化吧!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最盼著過年了。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家家戶戶便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每家的房前就會撐起一條竹竿,上面晾滿了魚、雞、鴨、豬腿、臘腸等。過去肉類沒現在豐富,而且不方便儲藏,因此每家每戶都要提前準備,做成鹹貨儲存起來。現在,這些基本免了,準備年貨,直接到大型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購買,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不僅有雞、鴨、魚老三樣,水產、進口食品也應有盡有!對於那些不方便拎或比較重的年貨,外婆會通過手機App下單,直接免費送到家。

大年夜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日子,年夜飯可是重頭戲。過去,都是在家裡自己做,又包餃子,又做菜,忙得不可開交,連春晚都看不全;今年,我們是在江邊的大酒店裡吃,外婆還碰到了很多熟人,他們過年也在酒店裡吃,好熱鬧啊;吃好年夜飯出來,我們沿著江邊綠道一路上散步回家,沿江兩岸的風景在燈光的映襯下非常迷人,燈光在江面上暈染開來,透亮了整個城市。媽媽說,以前江的對岸有好多造紙廠,江面上浮著好多垃圾,水質也不乾淨,後來政府關閉了一些造紙廠,五水共治後,富春江的水變得清了。

一家人回到家,輕鬆愉快地圍坐一起看春晚,媽媽和爸爸一邊看著春晚,一邊用手機搶紅包,好開心啊。媽媽說,以前沒有微信的時候,她要準備很多紅紙包,包給長輩和小朋友,現在建立一個家族微信群,過年大家都通過微信紅包來恭祝啦。

過去,拜年都要從初一拜到十五,走親訪友,吃飯送禮,現在,除了吃喝,趁著春節長假,身邊出去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港澳游、新馬泰已經不新鮮啦,家鄉人的旅行足跡已經遍布世界,春節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節日啦!

在過年的變化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努力,讓我們今後的日子比現在更加好,天天都像在“過年”!

我的新年作文7

我的春節,吃了幾頓團圓飯,喝了幾杯團圓酒。其實北方的年味兒從臘月初八就開始醞釀發酵了,正是“過了臘八就是年”。收拾屋子,採購年貨,準備吃食,樣樣都是為了佳節團圓。

除夕之夜,擺上一桌子飯菜,開一瓶陳年老酒,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喝邊聊邊看春晚。雖然一年又一年,年年都如此,卻並不單調,也不過時,反而一年當中最盼著這一天,盼著平時在外地工作而不得空見面的哥哥姐姐姑姑舅舅都回來,一敘親情。去年,哥哥姐姐家都喜添人丁,過年團圓也帶來了小寶貝,於是我也長了一輩,變成了姨姨姑姑,感覺又奇怪、又興奮!團圓之時,幸福感爆棚,也深切地覺得,過年的習俗不能丟,團圓的傳統不能丟,這是紐帶,這是根。

我的春節,旅了一趟游,走了兩個城市。正月初三到初八,跟著舅舅,帶著姥姥,遊覽了南京和揚州。有人說,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但我還是覺得這段拋開一切雜事煩擾的旅行時光可以讓我們從生活中跳脫出來,和自己待在一起,甚至與天地精神往來。

可不是嘛,六朝古都的一切都在呼喚著歷史和過去:夫子廟人潮流淌,秦淮河民俗蕩漾,烏衣巷不復斜陽,江南貢院也不見才郎,怎堪濤聲依舊,儘是紅樓遺夢;揚州瘦西湖的一情一景都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和情懷:二十四橋明月夜,小金山頂望揚州,萬花園中觀百花,熙春台前當惜春……一次出行,讓心靈和精神充滿了能量,新的一年從這樣的情懷開始,也便是鳥語花香的一年了。

我喜歡用這樣的新方式來歡度佳節,從刻板和繁瑣中解脫出來,換種方式,換個心情。不忘傳統,也樂於創新,這也許是我們這代人的特徵,也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我的新年作文8

坐在暖和的房間裡捧著手機,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祝福。

耳邊是電視機里傳來的《難忘今宵》和長輩不間斷的絮絮叨叨。

過去的年便在熱鬧與紛雜中,在觥籌交錯與碗筷相接中娓娓道來。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新鮮。

物資匱乏的年代,唯有過年最值得企盼。撕著日曆終於趕上年集,尼龍袋裡背回平日難見的物件,色彩繽紛的水果糖和一點添加劑都沒有的糕點蔓延著絲縷香甜;鮮艷喜慶的年畫上,張飛關羽手握利器圓眼怒睜;一把粗糙劣質的塑膠花總是紅的綠的,插在捨不得扔掉的酒瓶里;全家人好不容易去照相館照張相,連表情都緊張得看起來不是那么自然。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嘴饞。

小孩子一天往灶房跑幾遍,總想偷吃點炸帶魚或肉干,哈喇子差點流到裝食物的菜筐里,嘗一點後還想再嘗一點。沒有冰櫃的年代,大魚大肉和熏腸,都要在院內的老樹上晾乾。聞著鹹津津的味道,心想著啥時能敞開肚皮,把這些好吃的全部吃完。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儀式感。

自己動手的喜悅足以沖洗貧寒的難堪。遒勁有力的毛筆字與百種不重樣的窗花總是最般配的。豬圈雞圈旁貼下“六畜興旺”,米缸麵缸旁貼下“五穀豐登”,那時人與人之間很是親熱,一件喜事不出一會就能在鄉鄰中傳個遍。

過去的年,過得很緩慢。

走親戚能從初二走到十五,一大家子也沒人嫌煩。但親戚踏破門檻的壯觀,讓鄉鄰街坊間不像今天這般冰寒。那時候沒有手機,更沒有電話簡訊。吃飯時有說有笑地夾菜,見面時誠誠懇懇地聊天。沒有電子設備和高科技的年代,專注的心和真切的情就著一桌好菜,能再多扒幾碗飯。

我放下手機,聯歡晚會早已告一段落。

默默地看向窗外,長輩口中的紅燈籠、花對聯、噼啪作響的鞭炮聲都找不到蹤影。鱗次櫛比間,幾點柔軟的燈光卻依舊明亮。

過去的年回不去了,但我們終將走過過去,總要迎來明天。

如今的年味為什麼這么淡?

因為年味早已拌進了尋常日子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