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作文

咚咚鏘,咚咚鏘,新年的鑼鼓敲響了,新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氣氛感染了每一個人。下面是有關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作文,歡迎閱讀。

有關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作文1

記得我小時候,過年就意味著能穿上新衣,吃上甜甜的糖果,人們來來去去的串門,在噼哩啪啦的鞭炮聲中,感覺就是一張張的笑臉迎來送往,一陣陣的熱鬧非凡,所以我那個時代,小孩翹首企盼著年關的到來。現在自己有了孩子,生活條件今非昔比,平時孩子穿得也不差,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也就買來了。城市過年也不像農村——農村過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天天不停的串門,城市裡的年只有短短的幾天,都在大人們的吃吃喝喝中匆匆過去了,年味淡得很。可能唯一值得小孩子盼望的就是那繽紛多彩的煙花了。

下班去幼稚園接孩子,看到年味十足的教室,猛然感到快過年了。幼稚園的老師們已經早早把教室裝扮一新。到處是艷艷的紅色,牆上、房頂上掛滿了紅通通的中國結,各色的宮燈、各色的拉花,各色的剪紙,看著,就覺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心裡不由得暗暗感謝老師們,是他們讓孩子早早置身在年的氛圍里。近了、近了、年快到了。家裡還沒準備什麼,幼稚園里已經在張羅著要開聯歡會了。於是,我們緊張的準備著聯歡的節目。和著鏗鏘的鼓點學點京劇,煞有介事的學唱一首兒歌,紅紅的肚兜系在孩子身上,寬寬的綢褲也打扮起來。還沒到聯歡會,我們家裡倒已經春意融融的了。到了聯歡那天,幼稚園里熱鬧非凡,到處是歡聲笑語。在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孩子們歡呼著:“過年啦!過年啦!”聯歡會上,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剛剛停止,幼稚園老師灑脫、優美的舞蹈登場了,看得小朋友一個個使勁鼓掌。節目正在進行,聖誕老人帶來了節日的禮物,孩子們蜂擁而上,興奮地吵著,叫著,笑著,從聖誕老人手中接過可愛的禮物,緊緊的抱在懷中。聯歡剛剛結束,遊藝活動開始了。幼稚園里到處張燈結彩,五彩的小旗迎風飄揚,一家三口拋拋球,跑跑接力,我覺得我們也回到了童年,真想就這樣在幼稚園里笑下去,笑下去。遊藝活動結束了,好吃的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每人領到了一份蓬鬆新鮮的蛋糕,小心的拿著,這就是今年最香甜的食物了吧。捨不得走?還沒有結束呢!你看家長們興高采烈的帶著孩子們,拿著杯盤碟碗,抱著面板,正往教室里去。教室的桌子上早已經擺滿了幾十個家庭的拿手菜,熱騰騰的冒著汽,香味彌散在整個教室、走廊。先到的家長們挽著袖子,有的在揉面,有的在擀皮,有的在包餃子。再看那包好的餃子,各具特色,形狀各不相同,但都好像在笑,笑調皮的孩子鼻翼上沾滿了白白的麵粉,笑家長們熱火朝天的幹勁,笑這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歡歡喜喜的大年!

年到了,到了幼稚園孩子的心裡。今年的年味啊,是那么濃,那么濃。濃得足足可以回味到明年的今天,甚至更遠——讓所有參加活動的家庭回味一生!

有關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作文2

爆竹聲聲辭舊歲,紅紅火火過大年。

在中國,再沒有比過大年更令炎黃子孫開懷沉醉和欣喜若狂的了。

一年之中,中國的傳統節日頻頻接續,什麼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唯有延續不衰的傳統春節獨占鰲首尊為大,民間故稱過大年:更歲之交夜融融叫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節氣濃叫大年初一,走親訪友送祝福叫拜大年,正月十五鬧得歡叫大年十五。可見,中國過大年的方式豐富多彩,習俗源遠流長。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被稱作為年的怪獸,個高如牛,力大無比,吼聲似雷,跑動象風,本性兇殘,每到隆冬季節就出來進莊騷擾,食人傷畜,弄得百姓惶惶不安,無寧靜之日。天神只好把年鎖進深山,只許每年臘月三十晚上放出來找東西吃,以示懲罰。一次,年跑出來衝進一個村子,恰巧有兩個牧童正比賽甩牛鞭,噼噼啪啪的響聲驚得年暈頭轉向,扭身就跑,又竄到第二個村子,迎頭瞅見一家門口晾曬大紅衣服,又懼怕逃命,一口氣奔到天黑,又偷偷的鑽進了第三個村子,抬頭看見農家屋舍燭光通明,頓時頭暈目眩,逃之夭夭。從此,年一頭扎進了深山,再也不敢露面,人們便用燃放煙花爆竹、貼春聯、點紅燈的方式驅妖逐鬼,對付怪獸,謂之過年。久而久之漸漸形成了一種傳統風俗。

傳說歸傳說,雖不足為據,但卻為春節的來歷增添了神話般的色彩。其實,年只是表示歲序更迭。古時候,人們把五穀皆熟周期為年,並通過天體運行觀測確定歲時節候,在夏朝就產生了夏曆。據《史記》記載,夏朝以正月初一為歲首,稱為年,至今也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民間過大年,實際上從臘月初八便開始。到歲末俗稱小年。吃過臘八粥,人人忙不休:掃房間,洗床單,打發灶爺上了天;辦年貨,貼對聯,里里外外購置全。臘月三十為歲末,家家戶戶忙忙碌碌蒸餃子做年飯喜迎新春,全家人團團圓圓敘舊話圍攏看電視徹夜不眠,如今為闔家守歲賦予了新的概念。大年初一大拜年,走親訪友相互祝福,伴著喜慶的溫馨,舉杯痛飲香馥的美酒,人們如醉如痴在新年的歡樂氛圍中,享受著生活的甜蜜!

過大年最歡樂莫過於鬧。鬧新春,鬧社火,鬧花燈,特別是正月十五以象徵圓滿的元宵節為鬧元宵,把守大年的大喜大慶推上了高潮。直到大春牛勸農才為過大年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飽含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深層意識的過大年裡,人們歲歲年年恭喜發財的祝福上,互道吉祥的大拜年上,維繫著中國無數個家庭骨肉間的情結,交融成炎黃子孫千百年來不可分離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