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議論文素材積累

議論文是學生在高考作文中選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而學生寫議論文最大的困難是素材化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中考議論文素材積累,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xx中考議論文素材積累篇1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祖籍浙江諸暨,出生於湖南長沙[1] 。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北京清華學堂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後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1920xx年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

金岳霖寧守一下午,不擾學生原則

一個周末,吃過午飯後,時為西南聯大教授的金岳霖突然想起一件事:過兩天他要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主辦方允許他帶一名助手前往。有這么一個學習鍛鍊的機會他自然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王浩。

但是,當他急匆匆地趕到王浩的單身宿舍時,卻發現王浩的門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周末學習,雷打不動,請勿打擾。看到牌子,金岳霖不由得笑了。他站在門口良久,儘管心裡很著急,卻始終沒有敲門。

其他學生路過,好奇地詢問金岳霖站在那裡幹嗎。在聽了金岳霖的回答後,都不解地說:‚您敲下門不就得了嗎?您是王浩的恩師,再說您找他也是好事呢。‛金岳霖擺了擺手,笑著說:‚話不能這么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不管什麼原因,我們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人的原則。‛同學們聽了金岳霖的話,都暗暗地豎起了大拇指。直到傍晚,王浩出來吃飯時才看到等在門口的金岳霖,聽完事情的原委後,王浩更是對金岳霖教授敬重有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當我們的原則與他人的原則相遇,甚至產生衝撞之時,要記得尊重他人的原則。這種做法彰顯的不僅是一個人的修養,更是寬容大度的節操和品德。

【名師解讀】堅守原則是一種修養,但當自己的原則與他人的原則相碰撞時,尊重他人便成了一種美德。金岳霖教授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敬佩,正是因為他寬容大度的胸懷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質。

【適用話題】原則 尊重 自我修養 寬容大度

20xx中考議論文素材積累篇2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鄭板橋去薄存厚,不遷孤墳

出身寒微的鄭板橋一生做人厚道,時刻心存善念、與人為善。他曾經在一封家書中這樣告誡家人:‚我們做人處世,必須去薄存厚。‛

鄭板橋曾經托人在家鄉買下一塊地,打算將來作墓地用。有一年清明節回家祭祖,他到那塊墓地看了看,發現墓地中立著一座孤墳。他有些生氣,叫來幫著買地的鄰居,鄰居拍著胸脯先開口說:‚您放心,那是一座無主孤墳,您只要吩咐一聲,就可以隨時挖掉它。‛鄭板橋極為失望地說:‚怎么可以隨便挖掘人家的墳墓呢?現在沒人認領,並不代表以後永遠沒人認領。就算是無主孤墳,那也是留下的深深的懷念。‛他讓家人到那座無主孤墳前祭奠一番後,就想放棄那塊墓地,讓鄰居幫著原價轉手賣出去。可第二天,鄭板橋又將那位鄰居請來,鄭重其事地說:‚那塊地我不賣了。

‛鄰居很疑惑,猜測鄭板橋可能想漲價,便說:‚您放心,我一定幫您賣個高價。‛鄭板橋若有所思地說:‚你想錯了。把這塊墓地賣出去容易,無論誰買到手,都要把那座孤墳挖掉。我不賣就是想留著那座孤墳。‛鄭板橋轉頭看著自己的子女一字一句地說:‚我終老後埋在那裡,那座孤墳就留著與我為伴。我不僅自己不能幹,也不能讓親鄰乾挖墳掘墓這樣無德的事情。‛鄭板橋不僅說到,而且在那塊墓地上立碑告訴子孫後代,這座孤墳今後誰也不能挖,每年清明節還要祭拜,並立下規矩,百世不變。

【名師解讀】寬容、大度、厚道、友善、義舉都屬於美好的道德範疇。鄭板橋摒棄刻薄,心存善念,心比海大,不計得失,為世人做了很好的示範。他立的不僅是墓碑,更是美德碑,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仍是應該大力弘揚的。

【適用話題】寬容 厚道 義舉 善行

20xx中考議論文素材積累篇3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0xx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包拯的拒禮詩

北宋清官包拯,一生因其不畏權貴、清正廉潔,成為百姓心中的青天。包拯曾寫過兩首拒禮詩,一時被傳為佳話。

嘉祐六年(1061年),禮部侍郎包拯六十大壽,宋仁宗念其德高望重,要給他做壽。包拯推辭不過,只好勉強從命。但他言於皇上: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意思是做壽可以,但‚拒收壽禮‛。 生日這天,皇帝派太監來送壽禮。太監擔心包大人不收禮,自己不好交差,附詩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之門外理不通。

這個聰明的太監等於把老包公‚將‛了一軍,不收禮是不給皇帝面子,但收了禮又壞了自己的規矩。包公思索良久,揮毫題詩,以詩拒禮: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太監沒辦法,只好帶著拒禮詩回去復命。

同在朝廷為官的張奎是包拯的同鄉,兩人私交甚密。張奎帶著壽禮來到包府,禮單上賦詩一首:同窗同師同鄉人,同科同榜同殿臣。無話不談肝膽照,怎能拒禮在府門。

包拯看後,提筆寫道:我們本是知音人,肝膽相照心相印。壽日薄酒促膝談,勝似送禮染俗塵。 張奎只好讓家人把禮品帶了回去。兩人相視一笑,步入宴席。

【名師解讀】貪贓者往往以“情義為重”“盛情難卻”,給自己的貪污行為找藉口;他們貪,其實是本性使

然。皇恩浩蕩的壽禮、至交朋友的“盛情”,應該最難拒絕的,但包拯卻能夠委婉拒絕。這表明,只要你心中有“不逾矩”的底線,就能遠離貪婪的泥淖,做個名垂青史、百姓擁戴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