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重塑真之信仰

重塑真之信仰

在這個人人談貧富論成敗、忙忙碌碌汲汲營營的當下,亂花已漸迷人眼,我們對“真”缺少了信仰!

身邊假冒偽劣的商品屢禁不止,置民生於不顧;瞞報礦難真相的事件常有耳聞,置事實於烏有;“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各路官員偽造政績,我們生活在虛假泛濫的世界中。

如今,無需真金白銀買真貨,一枚50元的法拉利跑車鑰匙扣就足以構建豪車假象;當下,裝腔指南火爆,淘寶一個月三塊錢的“手機QQ線上”就可以裝腔為“iPhoneQQ線上”,越來越虛浮的俗世,越來越“務虛”的裝腔手段,追求功利的世人似乎對“真”失去了起碼的敬畏。

紅柯有言:“一個軟弱的民族,一個血氣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長個子。”什麼時候, 我們才能重塑民族真之信仰?

20xx年前,太史公秉筆直書,煌煌巨著《史記》不虛美,不隱惡,這是太史公是做人的原則;“*”期間,張志新說真話,被殘忍地割斷喉管;美籍華人張純如為了揭露日軍侵華的歷史真相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巴金,用顫抖的手寫下了有懺悔意味的《隨想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做人的真諦——說真話做真人,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的良心” ; “不要說假話,要說真話” ,季羨林大師也如是說:“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世紀老人以“真”示人。

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20xx春晚全面真唱。有些歌手或跑調或破音,但絕沒有對口型的假唱。養牛大戶和種糧高手兩個農民更是全靠實力飆歌,調子跑偏反倒可愛,他們的演唱太真了,不修飾、不做作、不包裝。有人會疑惑真唱走點音鬧的笑話居然比假唱本身還要“可笑”嗎?這是什麼強盜邏輯?這真是文化藝術的悲哀!春晚,作為演出界的火車頭,如今舉起了“真”的大旗崇尚“真”。真唱這種形式,在虛假泛濫、信仰缺失的恐慌中,至少帶給驚悸的大眾內心一絲慰藉。

在今年的國慶中秋兩節,央視街頭隨機採訪“你幸福嗎?” 原生態播出,還原真相。“我姓曾”這種自我設防,被城市嫌棄的調侃原汁原味地得以呈現。重陽節“老年人最在乎什麼” 的採訪不過濾,不粉飾播出了“老了不想活著” 、“有話兒沒地說”這樣悲涼卻真實的回答。政府正在傾聽這些來自普通百姓的真實心聲。在一個假字當道卻被我們習慣的時代,任何重塑“真”字價值的點滴努力,都值得我們喝彩。

思想家索忍尼辛曾言:“一句真話重於整個世界”。唯有“真的”才可能是 “好的”,這應該成為我們時代的一個信仰。

考場作文能得幾分 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