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論半途而廢

論半途而廢

但凡提到“半途而廢”,人們一定會報以貶義的眼光,道這個人不堅韌,容易放棄終成不了大事。但對於某一些事情來說,對“半途而廢”的觀念則有必須更改一下,“半途而煩”還可能是一種積極的觀念喱!

比方說,一個人對經商一竅不通,卻準備下海大幹一場。他應該什麼時候放棄呢?是還沒下海時好呢還是虧了不多的時候好呢再或者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虧的永無翻身之地的時候好呢?答案顯而易見。

帕瓦羅蒂為了當歌手而毅然放棄了當教師釋迦摩尼若是放棄了王子的高貴有如何會有大慈大悲的佛教;而織鞋出生的劉備,也不見他當了漢昭烈帝之後重操舊業,乾起織席賣履這一行來?

其實,對於這一方面“半途而廢”就是放棄,只有放下了小的,才能抓住大的,若貪得無厭,則必定要失去更多。

還有一個方面,人們也是需要“半途而廢”。若一個人在做一件錯事,在犯法,則,更應該“懸崖勒馬”,更應該“放下屠刀”方才能“立地成佛”。這樣才能不做出悔恨終生的事來。

固然,有的時候需要堅持,需要“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需要永不放棄;但是,這不是絕對的,在有些時候人應該學會放棄,學會“半途而廢”,而不是一味的堅持。我們應該學會放棄,這樣,才有助於以後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