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中國精神頌

中國精神頌

我們中華民族——一個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不僅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更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信仰。翻開中國的歷史,人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曾經歷過無數磨難,卻從沒有動搖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意志。中國在上下5000年的探索發展中,漸漸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支撐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脊樑,是中華民族發展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炎黃子孫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夠薪火相傳,永存生機與活力。

自古以來,每位仁人志士就發揚著偉大的中國精神。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議論:“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一名言佳句流傳至今,充分說明中華民族絕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凜然正氣。

從屈原的上下求索,到蘇武的“杖漢節牧羊”,從孔明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杜甫的“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一不是愛國精神的寫照。

先秦時代《周易》一書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名言佳句,真真切切地道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斷進取的特徵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周易》中還有一句話就是“厚德載物”,它告訴我們講團結,有寬容,寬厚的精神,也就是“厚德載物”的凝聚精神。

對於既能表現中華民族過去,又能昭示中華民族未來的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炎黃子孫是極為珍視的。作為90後我們,必將發揚這種民族精神。使這種精神把整箇中華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凝聚起來,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