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的議論文作文700字

讀一本好書是很重要的,好的書籍能夠改變你的一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談讀書的議論文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談讀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不知為何,古人好像並不重視讀書,這與現代人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在古代,特別是戰火紛飛的年代,軍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誰的傢伙硬,誰才會有話語權,甚至君臨天下的帝王也不得不乖乖服從大元帥的命令,否則,難逃下台的厄運。可憐那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愁緒,最後被人毒死,帶著滿腔的悲憤與世長辭。後人會記得那些失敗者嗎?不會!只會記得那些用鮮血做鋪墊的豐功偉績,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被踩在腳下的人早已被忘記,頂多留下幾篇悲傷的詩歌給後人感慨罷了。這就是戰爭的年代,想要生存,那就要踏著敵人的屍體往上爬,沒有情感,只有殺戮!只有利益!

現代人似乎的確是更文明了,讀書好像成為了成功的必經之路。父母們整天往子女的耳朵里灌輸他們所謂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讀書讀好了,以後才會有出息,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討一個好媳婦。若是當個官,就可以擁有權力,金錢,親戚朋友也能跟著沾點兒光,那真是積了八輩子福了!”真是可笑,讀書就是為了這些嗎?讀書難道不是應該為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嗎?讀書難道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嗎?轉念微微一思索,父母們的這些看法還不是因為這吃人的社會么?在這現代化的都市中,有錢有權才有話語權,為了這個,許多人勞其一生地學習,連未成年人都被逼得走上了這條路,這與蠻荒社會有什麼區別呢?甚至還不如!蠻荒社會充斥著殘忍,血腥。而當今社會卻是人吃人的社會,陰謀,道德淪喪這些隨處可見,孔孟之道早都被現代人拋到了九霄雲外。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憐那些窮苦人民,被壓迫竟不懂得反抗,只會說一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屁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什麼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道德卻在一天天地淪喪?!為什麼沒有人敢站出來主持公道?!為什麼敢怒不敢言?

有時候,披露事實的人總是被唾罵的,呵呵,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談讀書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名言佳句是和讀書息息相關的。

我們現在課程很多,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我們每天真抽不出一點時間嗎?只要你每天抽出半個小時,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多頁,一年就可以讀四五本書,這樣的積少成多不但可以開拓你的視野,還可以陶冶你的情操。這也說明了,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社會有許多人都比你忙,但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弗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裡做小工,他都是抽閒暇的時爭分奪秒的讀書。我們心中敬佩的孫中山先生,我想你沒有那位奔走革命不暇暖的老人家還忙吧?他生平無論有多忙,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你只要看他的《建國方略》,你便知道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學者。不讀書而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這個道理,孫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說特別重“和”。

人類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你不努力跟著跑,便會落伍退後,這固不說。尤其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就是在學問中尋找一種興趣。如果你沒有你自己的嗜好,沒有一種東西來讓你從中感到快樂,將來離開了學校,說不定你會被惡習慣引誘。如果你能在讀書中尋出一種樂趣,你將來抵抗誘惑的能力肯定會比別人強。同樣,這種興趣現在不去培養,將來你是永不會尋出的。常人都是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孩子們那樣好奇。你長大一歲就會對敏銳力遲鈍一分。興趣要在少時設法培養,一旦過了正當時節,便會萎縮。比如寫字,你在少時就喜歡寫字,你到老都會喜歡。假如你在少時代錯過機會,後天又自願去學,那是比登天還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知識是無止境的,有的人一輩子去讀,也只是九牛一毛,當你真正的培養成“讀書會,會讀書”的時候,你便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那時你的生活將會過得非常的充實,知識也會越來越廣闊。聽了我的一番介紹後,你們會有所感嗎?讓我們從小就做起,熱愛知識,熱愛讀書,讓我們的情操得到陶冶。

談讀書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讀書的好處為人們所重視,有人“學而優則仕”,有人“滿腹經綸”走上“傳道授業解惑也”的道路……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筆者認為讀書的好處在於增加了我們做事的成功率,改善了生活的質量。

三國時期的大將呂蒙,行伍出身,不重視文化的學習,行文時,常常要他人捉刀。經過主君孫權的勸導,呂蒙懂得了讀書的重要性,從此手不釋卷,成為了一代儒將,連東吳的智囊魯肅都對他“刮目相待”。後來的事實證明,荊州之戰的勝利,擒獲“武聖”關羽,離不開呂蒙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他的韜略離不開平時的讀書。由此可見,一個人行事的成功率高低,與他的對讀書,對知識的重視程度是密切相關的。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曾近說過,“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鮮花和掌聲面前,一代偉人沒有迷失方向,自始至終對讀書保持著熱枕。牛頓的話語告訴我們,淵博的知識能讓我們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讀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依然不乏對讀書,對知識缺乏認知的人,《今日說法》中我們反覆看到農民工沒有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契約,最終討薪無果;屠戶不知道往牛肉里摻“巴西瘋牛肉”是犯法的;某父母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身心,也將自己送進了班房……對書本,對知識的零解讀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他們奔波在討薪的路上,當他們面對高牆電網時,幸福,從何談起?高質量的生活,從何談起?

讀書,讓我們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讀書,讓我們感知到“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無奈;讀書,讓我們感悟到“為報傾城隨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壯志。

讀書的好處在於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它填補了我們人生中的空白,讓我們不至於在大好的年華里無所事事,從書本中,我們學會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充分認識到讀書對改善生活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是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