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議論文600字

孝,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孝順也是一種道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孝的議論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孝心其實也是一種美德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華兒女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有責任和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並讓它熠熠生輝,發揚光大,讓這些文明美德伴隨我們成長。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十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孝”讓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奉獻的偉大。同時,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義——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孝心其實也是一種美德。

但同時,又有多少人擁有這種美德呢?在11月12日中午十一點左右,青島四方區發安陽路102號附近發生一起慘案,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朝一名女子頭部和頸部連捅數刀,受傷女子送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而兇手竟是被害人的兒子。

我只希望讓美德永駐心間!

孝心是人類的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有人這樣形容:孝心是一縷和煦的陽光,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頭的堅冰;孝心是一股輕柔的春風能把炎熱帶出乾渴的心靈;孝心是一顆種子,能讓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綠。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麼?是兒女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每一個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盡了自己的孝心呢?

其實做有孝心的兒女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也許是一件華麗的皮草,也許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許是一桌豐盛的酒席,也許是一桌家常便飯;也許是一棟豪宅,也許是一間平房。可它們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時候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覽?孝行》中說:“務本莫貴於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是啊,確定做人的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子女長大成人,為事業拼搏,為名利奮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面對的卻是父母的一方墳墓。這人間悲劇不知何能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時再盡孝心,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你一份孝心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呢?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更要學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開門時的一句問候,疲憊時的一杯白水,衝突時的一次退讓就會讓父母心滿意足。

不要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要忘記生命的不堪一擊,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抓緊時間吧,抓緊你每一刻可以盡孝的時間吧,時間是不會等待你的。

孝為先

孝,百善之首;孝,萬德之先;孝,聖賢交口把它稱讚;孝,老師家長常常掛在嘴邊。古之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不要違背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女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兩代國君均與孔子論孝,可見孝之尊貴。

又說,古有24孝,哪個不是至善無邊?

古代帝賢舜,父親愚昧,後母性嚚,弟弟傲慢,但是舜依舊與他們生活得和和睦睦,盡孝悌之道。後來,國君堯得知他賢才又遵從對父母孝順,對弟弟和善,於是把自己的兩位公主嫁給舜;又讓舜幾經升官,繼承了自己的帝位。

漢朝時期的皇帝漢文帝,以仁孝著名。生母薄太后有疾在身,臥病三年,漢文帝一直不顧身份照顧母親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而且,薄太后所服的湯藥,一直由漢文帝親身嘗過再餵給母親服用。他統治時期,一直國泰民安,人丁興旺,與漢景帝統治時期並稱“文景之治”。

漢朝的蔡順,少年喪父,所以對待母親極其孝順。他生活的年代天下動盪,又是饑荒之年,普通的柴米都分外昂貴,蔡順家裡貧窮,只有採食桑葚以供母子充飢。有一回出去,遇到了起義的赤眉軍。赤眉軍發現他把桑葚分成紅的和黑的,便問為什麼,蔡順回答,黑的是給母親吃的,紅的是自己吃的。赤眉軍深感他的孝順,便送了他白米牛蹄。

云云,不管怎樣,孝德,都是中國五千年文化長河留下的沉積,都是每箇中國人腦海的那顆閃耀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