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議論文範文800字

現行的高中生議論文寫作訓練不容樂觀,學生缺乏興趣,教師指導不利等現象一直存在,因此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是目前教師任務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標準議論文範文8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標準議論文範文800字篇1

“古來聖賢皆寂寞。“為何孤寂之人會功成名就垂千史。“寂寞”,一個中性詞,可以說它囊括了很多情感。人人都有寂寞之時,或憂愁,或傷感。其實,在一個人最寂寞之時,是思考的最佳之際。它可以激發你的多種情感,讓你在情感最豐富的時期整理自己的各種是非得失,讓你靜下來思考人生,

凌寒獨放的梅花,孤芳自賞。在皚皚白雪中,那一抹艷卻羨煞世人。古往今來,多少詠梅的詩詞美文,不都是讚美它在寒風中獨樹一幟的品質嗎。雖是孤單,但卻輝煌。猶如梅花一樣,人也如此,

“百事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滿腹詩書,卻只把鋤頭扛在肩,一身布衣,一籬菊花,一個世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這種愜意、悠閒、淡雅,不正是來自他的孤寂么。

如同眾多文人一樣,在腐朽的官場中,面對蠅營狗苟,深感厭惡,毅然棄官,來到田園間。一壺酒,一把鋤,一籬菊,便是他的天下。在這寂靜幽閒的日子裡,又出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佳作,不只是因他清高傲岸的性格,更因他能在奢靡虛偽的官場中獨守住自己的寂寞,用自己的孤寂栽下的那株菊花,在陽光灑下之際,開的格外耀眼,美麗。

寂寞,耐性,二者是相互聯繫的。繪畫大師黃賓虹曾教誨其弟子:“讀書之人,要甘於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則明白一切事理。”對於繪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坐得住。一幅畫作,少則三兩天,多則三五載,這就要考驗你的耐性了。在喧囂與安靜的環境裡作畫,效果又會是不同的。有一篇關於黃賓虹大師的傳記,上面曾記敘:“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隱居的時期。”可見,對於繪畫這門藝術而言,能忍受孤寂,坐住板凳,是多么重要。這就是季羨林先生曾說:“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境界吧!

我一直堅信:寂寞之人必異於常人,甘受寂寞之人必有過人之處。

標準議論文範文800字篇2

若能拘起一捧明月,我選擇最柔和的;若能采來香山紅葉,我選擇最艷麗的;若能摘下滿天星辰,我選擇最明亮的;也許你會說,我的選擇不是最好的,但我的選擇,我相信。

寬容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處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了善意的心扉;寬容又像是立足社會的通行證,讓人懂得什麼是真誠。

寬容無處不在。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周去理髮店理髮,在理髮過程中,周突然咳嗽一聲,理髮師不小心刮傷了他的耳朵。理髮師又急又怕,連聲道歉。周見此情景,就說:“沒關係,我咳嗽之前並沒有告訴你呀。”的話,沒有半點埋怨的意思,讓理髮師聽了如釋重負。試想,如果當時兩個互不相讓,一個擺出的架子,另一個想方設法推卸責任,那結果肯定很糟糕。

還有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馬將另一匹馬的脖子咬傷了,結果被咬的馬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感天動地的品德---寬容。

我們人人都渴望生活的穩定,社會的和諧,那么就請選擇寬容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寬容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的時候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寬容似火,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寬容是一首詩,寬容的含義也不僅僅限於人與人的理解和關愛,更是內心對於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

為生活的平淡而心存積隙的人們啊,請選擇寬容吧。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關愛,同時也就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天地如此寬廣,但還有比天地更寬廣的東西---人心,讓我們學會選擇寬容吧。

標準議論文範文800字篇3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

愛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愛憎,歷史會還給我們一份真實的面目。

霸王騎著烏騅化為了鬼雄,虞姬將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藍,於是心被感動了,那殿上之君只不過是無恥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就熱血沸騰。

可是就是這個被唾罵的人建立了中華大地的一代霸業。沒了他,哪來的張騫扶著駝鈴走向天山的雪蓮?沒了他,哪來的衛青舞著旌旗奔向大漠的飛沙?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告訴我們---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

煬帝踏著龍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著妻小沿河悲慟。於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運河不再雄渾,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淚。

可是就是這條勞民傷財的大運河,書寫了大都的輝煌,托起了沿河的點點明珠之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告訴我們---京杭大運河滅了一個隋朝,卻也開闢了更輝煌的盛世。

人鏡對著太宗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創貞觀之治的盛世。於是雙手揮舞著高呼“明君”、“偉人”。

可即使是這樣一代聖明,我們又怎能忘了玄武門前的血泊?

歷史的高峰迴響著一個聲音:“再偉大的君王,他的身後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愛憎後的我們,會有一雙清澈靈動的心眼。環視世間一定會有新的認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觀。

以清澈的眼審視自己,對於任何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靈動的心審視世界,對任何對錯,保留一份最真實的了解。

給所有的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讓歷史的車轍輾過額頭,留下讚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