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時尚議論文

時尚,是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新生事物被廣泛模仿的潮流。品味時尚,是我們對時尚的“咀嚼”鑑別、選擇吸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品味時尚議論文,僅供參考。

品味時尚議論文篇一

品味時尚,我們要採取“拿來主義”!

時尚,是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新生事物被廣泛模仿的潮流。品味時尚,是我們對時尚的“咀嚼”鑑別、選擇吸收。

從網路上流行的“囧”到學生作文中成片的“火星文”,從已以展為一種頗具影響力的事物的“山寨文化”到90後專用的“腦殘體”。這些都告訴我們,追求時尚,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鏇律。既然追求時尚無錯,那么什麼時尚都可以被追嗎?不是“火星文”之類的時尚是不具備大眾意義的,沒有實用性的,純粹用於少數人標新立異的工具。它們無益於社會的進步,無益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所以,我們應抵制它。

然而,雷鋒精神、鐵人精神是一種時尚,我們也要抵制它嗎?首先,我要對其加以鑑別。雷鋒精神、鐵人精神要求我們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它鼓舞我們的鬥志,教我們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所以,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的被模仿和流傳是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利於社會進步的,這種時尚,我們應該吸收。

火爆一時的《于丹論語心得》,使得論語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對於這種時尚,我們該吸收還是抵制?《論語》作為古代中國的官方行為規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規範人的行為,提升人道德水平的作用。但是,它也有時代局限性。“惟小人和女子難養也”的論調與現代社會“男女平等”的觀念格格不入,“君君臣臣”的腐朽思想是現代社會中極少數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的官員的至上信條。所以,我們應該對論語選擇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仁義”是精,“君為臣綱”是粕。

隨著時間的流逝,除了每年三月的“學雷鋒月”,“雷鋒精神”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山寨文化”卻不斷“推陳出新”,從“山寨手機”到“山寨春晚”。這一切仿佛在告訴那些仍堅持追求正確時尚的人;你落伍了!別擔心!真正的時尚值得一代一代人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而靠煤體炒作和盲目跟風興起的時尚只能是過眼煙雲。

品味時尚,我們用心去咀嚼、去鑑別、去選擇吸收。

品味時尚議論文篇二

當我們將剪了無數個洞的牛仔褲,放進衣櫃底時,這種往日的時尚已經過時了;當我們把80年代的老歌拿出回放時,這種往日的時尚已成經典。

同是時尚,為何就有如此大地差別?關鍵是一種時尚經歷了眾口品味後,還剩什麼。所以——

時尚需要我們去接近。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同理,也只有當我們親身感受體驗時尚,才能摸清此時尚的脾氣。邊騎車邊塞個耳機大聲放著音樂,外表看上去特青春,但身邊的危險也漸漸逼近;阿迪的服裝、耐克的品牌,那個顯眼的標誌就是年青人的資本。而身後的父母卻在含辛茹苦地早出晚歸。如果身邊太多的時尚現象我們不去接近、去認識,或許自己也會擠入追求“時尚”的大軍中。

時尚需要我們去感悟。畢竟時尚是青春的代名詞,追逐潮流成了我們80後、90後的法寶。也不能否認,有些時尚也有著明顯的多利少害性。《百家講壇》是一個近幾年才開辦的央視欄目,而請去開講座的名師也是大學、中學校園的佼佼者。他們生動形象、睿智而又耐人尋味的講課,不僅滿足了全社會感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也將各方面文化知識大眾化普及,而這些教授也成為了眾多觀眾追捧的“明星老師”。人們從他們身上學習其餘娛樂明星少有的文化修養和待人處事,而一些學生也開始重新規劃人生,非某某名牌大學不上,因為那個大學裡有他的偶像。我也是此時尚的追星族,感悟此種時尚,讓我又多了份信心與希望,何樂而不為?

時尚需要我們去沉澱。大千世界對我們這些人生閱歷空缺的中學生來說,身邊充盈著各種誘惑,難免盲從去跟風、去追求個性自我。將所有的時尚一概接受,將自己攪得和污水一樣渾濁不堪。其實時尚本身沒有好壞,需要看哪些適合我們成長,靜下心來耐心思考,學會將有用的吸收,沒用的毅然決然地排斥沉澱下來。當我們通過一系列的過濾、洗滌後,我們便從純淨水變成了礦物質活性水!有益時尚讓我們更有內涵。

接近、感悟、沉澱……時尚這東西也給我們品味完全了。別人的時尚未必是我們適合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品味時尚,讓我們成為礦物質活性水!

品味時尚議論文篇三

品位時尚!何意?品位,即認真的觀察生活,體會其中的意義和樂趣。而時尚,顧名思義:時,一時之意;尚,風尚之意。那么,時尚,便是一時的風尚。其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書文音韻,甚至點點滴滴,都會使我們有所領悟。只要我們認真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義,就會發現大自然中的景物也蘊含著人生道理,一書一文、一音一韻都會使你獲得享受和啟迪。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成為時尚,首先得抓住——尚。據解釋,尚原本指喜歡,那就是說,只有喜歡的人多了才能成為一種潮流,才有可能成為時尚。

也許有人要問,是不是一種東西只要喜歡的人多,就可以成為時尚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除了“尚”,還必須抓住“時”。一種潮流只有在短時間內以風捲殘雲之勢席捲全國乃至全世界,才能稱之為時尚。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時尚年年有,可是每年都不同。為什麼呢?現在看來,原因往往出在這個“時”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啊!

口說無憑,舉個例子吧!

就比如說,前段時間在歌壇上所向披靡的一首歌——《兩隻蝴蝶》吧。牛朝陽把它創作出來後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升騰起一股《兩隻蝴蝶》的時尚,街頭巷尾隨處可聽到那優美流暢的鏇律,不經意間就發現又一人口中飄出了那熟悉的鏇律,甚至出現了英文版,由此可見這勁頭是多么強勢!可現如今呢,只能嘆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股時尚熱潮降溫之快與其升溫之快同樣令人驚愕,而且類似此種的現象還有很多。這不禁讓人匪夷所思,難道就沒有永恆的時尚了?

答案顯而易見。再舉個文化界的吧!相信大家都知道《洛陽紙貴》吧!這個故事是說著名文學家左思(西晉太康年間)寫的一部《三都賦》,經名人作序推薦後,很快風靡京都,懂得文學的人無一不對它稱讚不已,甚至連之前不認同的人仔細品味後都改變看法,嘖嘖稱讚。大家都爭相傳抄這部奇作,一時間《三都賦》廣為流傳,大街小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後,竟然連紙張都昂貴起來。

看來,《三都賦》在那時的確風靡一時,但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它並未因時代久遠而失其魅力,這又是為什麼呢?

也許左思右想總不得其要領,理不出頭緒來。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就是內涵豐富、獨特與表面浮華、大眾的區別。總的說來,文化積澱與其獨特的方式是時尚的命脈。

左思敢於挑戰,做前人之不敢做,而且踏踏實實又不乏大膽探索的能力,所以他建立的時尚歷久彌新;而現在的歌手一成不變、墨守陳規,雖然時時推陳出新,也只是譁眾取寵、故弄玄虛罷了,所以他們的時尚便成曇花一現。

真正的時尚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平平淡淡卻能夠讓你每次都在其中品味到新的東西,而暫時的時尚,就像一杯用五光十色來為自己掩蓋的普通鹽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