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議論文:凡事皆有一個度

摘要:度,在兩個極端之中選出一個位置,取兩方之精華,合成最後的‘度’。度,不偏激,用溫和的方式,撫平傷口;度,不溫和,用偏激的方式,解決爭端;度,被崇尚,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完成任務;度,被唾棄,被指責無激情,無亮點,無主見。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孔子《中庸》——題記

千年前,孔子提出‘中庸’一說,為今後千餘年的人們留下無盡的知識財富。中庸,也就是如今常提的做事的‘度’,不宜過剛,不宜過軟。過剛易折,過軟易欺。如何控制這其中的平衡,便是一生都要研究的。

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國家統領,他們都要控制一個度。

單論百姓,生活中處處有需要用度的地方。買,過於壓價,使人心中滋生對此人的不屑;不屑壓價,叫人誤認成可以隨意變價。賣,過於高價,無人願買;過於低價,叫人不經疑惑這是真貨嗎?學習,過於認真,反而適得其反,成為‘書呆子’;不願認真,從何而來令人羨慕的好成績?玩樂,過於放縱,處處是害,指不定走上犯罪之路;過於拘束,無人願陪你玩,又何來玩樂一說?只還僅僅只是做事上的,就連性格之中,也有度,甚至這度也能決定你一生的走向。過於活潑,可能招惹處處是非;過於文靜,可能錯過將自己閃光點站崗的可能;過於無防備,可能無意之中,落入他人陷阱,說出團隊機密;過於疑神疑鬼,不信任他人,可能使人不敢與之接觸,認為此人心機太重,不宜為友。如此泛泛一談,大致也就明了了,先前所提的‘不宜過剛,不宜過軟’也就印證了這段話,但又如何套用自己的理解解決這些既矛盾又不矛盾的問題呢?我認為做好的代表就是那些手握重權的國家權力掌握者了。

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向來不會隨意聲稱那一方對,哪一方錯,也不會公開聲稱自己支持哪一方,反對哪一方。如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一旦哪一國發生戰亂,無不是老生常談般的語言:“我方希望各國尊重該國人民的意願,通過和平協商解決爭端……”說白了挺簡單的:你們自個兒慢慢斗,我承認最後的勝者便可。這種方法在各國外交發言上屢見不鮮,雖說不討任何一方的喜歡,但也不得罪任何一方,以求達到‘八面玲瓏’的狀態。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度。

度,在兩個極端之中選出一個位置,取兩方之精華,合成最後的‘度’。度,不偏激,用溫和的方式,撫平傷口;度,不溫和,用偏激的方式,解決爭端;度,被崇尚,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完成任務;度,被唾棄,被指責無激情,無亮點,無主見。

千年後的我們,在對度的套用和理解上,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運用,但它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