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議論文800字與賞析

寫議論文首先要構築自己的材料庫,寫議論文沒有材料就會出現人們常說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形,寫的議論文也只能是泛泛而談,空話連篇,理論找不到依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滿分議論文800字與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滿分議論文800字與賞析篇1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日獵於蒼野之間。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競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徙鴻蒙,求索於重巒之巔;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於腐屍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後者鄙而稱鷲也。

余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轉折之秋也。逢此時,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夫天地萬物,轉折之奧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君曾見清泉流塞於大石者乎?此泉之轉也。擇退者,蔽於石陰,遁於林窪,而不名於世,久之腐臭;擇進者,遇阻無畏,鏇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見清風之阻於絕壁者乎?此風之轉也。擇趨避者,散於群巒外,須臾而無形,頃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然則物之形貌,每決於何擇於轉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於轉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於逆境之苦。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於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後世文客撫卷喟嘆。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夭大計於街亭,義不擇退,再四出師,終塑盡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由此觀之,轉折者,多為困阻也。唯懷大志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傑。其逢小挫輒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之間不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驊騮騁於浩野,必有跌扑塵泥者,擇偃志者死,擇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絕壁,必有失手摺臂者,擇灰心者亡,擇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躓踣於疾風驟雨者,擇苟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擇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後登坦途,沐清風。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於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嘆曰:適轉折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願,未可強加;然播義於四海,流芳於後世,則非不畏困險、篤志憤發者莫屬也!

賞析:這篇議論文觀點明確,富有哲理。從具體內容和寫作技巧來說,本文可謂引用傳說,開篇不凡;以“志”立論,意義深遠;縱橫捭闔,開掘非淺;巧妙收束,題旨畢見。文言是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人懷著敬仰的回顧,是對他們精神的繼承。

高考滿分議論文800字與賞析篇2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因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

——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選擇什麼作為量度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道德、理智、責任、信仰等都很重要,關鍵在於,你選擇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於自己又不損害別人的利益。

一個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會使他顯得親切而又冷靜;一個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會使他顯得高尚而又真誠;一個人如果能用責任感控制感情,會使他顯得堅毅而又可信。我欣賞李白的狂放灑脫:愛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愛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更能理解並接受杜甫的現實感、滄桑感。人,不能總活在夢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隨意釋放的感情中。

不盲從自己的感情,在現代社會顯得更為重要。以商界為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曾湧現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業,卻總因拋不開″任人唯親″的用人機制,任意進行而最終分崩離析,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捲走。反觀海外的大企業,能成功立於商場不敗的原因,正在於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業,用市場作為自己的風向標。香港首富李嘉誠,送兩個兒子出國留學,卻在兒子們學成歸來後讓他們從公司底層乾起,有人說他冷酷,而事實上,正是這種排除掉親情干擾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兒子得到了鍛鍊,成為香港新一代年輕有為的富豪。

心中的天平應架設在穩固的基石之上,感情雖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好自己的量度,只有這樣,才能撥雲見日,選擇到自己應走的那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賞析:文章緊扣主題,抓住了情感和認識。開頭寫得精彩,雖是以提問的形式,實際上,問題中就隱含了自己的觀點:不會以感情否定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美。這將情感和認識都顧及到了。

下文從哲人談到李白、杜甫,又舉出現代事例,統統是為了道出觀點: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個量度。這使得文章論證的道理單一、集中,明確得易讓人接受。並且,作者的語言基本功相當不錯,開頭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

高考滿分議論文800字與賞析篇3

我喜歡中文的字正腔圓,抑揚頓挫,也喜歡英文的行雲流水,瀟灑自如;我喜歡閱讀浩如煙海的中國名著,也喜歡品味別具特色的異域佳作;我喜歡與親人促膝談心,也喜歡與異國友人言語交流。 翻開世界地圖,百餘國名映入眼帘,讓人剎那間眼花繚亂。

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一個個國名讓人想起那一種種不同的語言,也令人不由想到了溝通的問題。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語言的交流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若是語言不通,溝通上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困難。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語言絢麗多彩而富有深意。我們可以理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美,也可以品評“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滿紙梅香,可若是異國朋友,與我們隔著語言的溝渠,你如何帶他漫步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同樣道理,如果我們不懂異族的語言,面對異域文化,我們如何領略其間的神秘和神韻?

溝通是語言的任務,語言為溝通而存在,為溝通服務。早在元代,馬可•波羅遊歷中國,被神奇的東方文化所吸引,便決心留在中國,用筆記下古老的東方文化,最終留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可以想像,這位偉大的旅人是如何從不懂漢語到將漢語運用自如並不斷挖掘漢語言文化內涵的。正是掌握了漢族語言,馬可•波羅見到了一個真實的東方世界,了解了一個文明國度的真正內涵。

語言上的溝通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在飽覽本國文化之餘,近距離地接觸到了外國的文化。通過學習異國語言,我讀懂了泰戈爾的“願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看懂了濟慈的“躺在這裡的人,他的名字寫在水裡”,我能與愛麗絲共同漫遊仙境,也能目睹巴黎聖母院那一幕幕人間慘劇。打開網際網路,我可以閱讀國外新聞,了解另一個國家正發生著的大事,也可以進入聊天室,與異國朋友進行交流。

語言的理解帶來了溝通的便利,同時,成功的溝通又讓我們更深地了解了異族語言文化。語言與溝通帶來了世界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並將讓人類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攜手走向更好的明天。

賞析:文章開篇通過寫世界各國的語言,著作等點明主題,我們應學會溝通,為世界的明天點燈。古今中外的名家詩篇作者可以運用的得心應手,同時引用馬可波羅的事跡進行論證,論據充分,論證雄辯有力,層次清晰,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