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議論文

論文寫作教學是中學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1200字議論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200字議論文篇1

作者:李小寶

春風吹來,劃下了弧線;太陽來過,留下了暖意,英雄走過,刻下了豐功偉績。盪著漣漪的水花證明風兒的存在,火中送炭似的窩心暖詮釋太陽的溫度,更有山腳的松柏來闡述山的高聳,然而像空氣走過不留影,像飛蛾撲火那樣忘我的民族英雄們呢?他們默默地付出、奉獻,那種精神時而似山澗清泉的輕柔又時而似李白廬山瀑布般的匯騰。

崎嶇坎坷的歷史回味著,像吃著青澀的橄欖,雖苦,但苦中透酸,酸中又摻雜著甜,越嚼越有滋味,這正是所謂的苦盡甘來。

看那一張張咧嘴的笑臉,臉上都洋溢著幸福,那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散發著鮮血般的紅色光芒,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用自我完成了大業,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回今天的勝利,他們用血妝點了大地,才有繽紛的萬物,更匯集了江海湖泊,他們行軍的腳印轉眼成了低谷盆地,他們扛槍的臂膀撐開了天地,他們剛硬的身軀坐落,成為高山峻岭,無處不留下他們的身影與足跡,我們為他們嘔歌、讚美。

然而,那些無法忘卻的歷史,那些悲壯的畫面,時常浮現在腦海,無法言喻的激動化作兩行熱淚一涌而出。回想黃繼光挺身而出,用堅實的胸脯抵擋了來勢洶洶的子彈;邱少雲紋絲不動,讓那熊熊烈火也退卻了三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劉胡蘭的寧死不屈,還有那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他們血殺敵人,他們響亮的名字震驚了敵人,他們可貴的精神又移向勝利的一步。

這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是上天悲憫的淚,它在讚揚英雄們的可貴精神。今天雖然沒有了炮火連天的戰爭,但烈士們的精神仍在延續。無論在生活中或是學習上,或者又是為人處事方面,堅持不懈,見義勇為,捨己為人,先人後己的種種都是我們體會生活,奉獻自己的基礎之石,都需我們去繼承,去學習,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更應一代強於一代,而做為青年一代,祖國的主樂章應由我們譜寫,應由我們來繼承。我們要學會堅持,學會勇敢,學會用小我完成大我。

如果現在還在迷途中,在沼澤中掙扎著,找不到方向,想放棄,想結束,那就去重溫歷史,翻開陳舊的史冊,有一種光芒會給你力量——

讓我們歌頌他們吧!讓他們的精神一脈相承,讓他們的精神操守不斷延伸,儘自己的全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講文明的人。

感言: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悠久的歷史,那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地球上。五千年的風雨見證了中國的成長,中國人手牽手,築起長城,建設著祖國的花園,中華子孫是天之驕子,龍的傳人,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建設了新中國,我為此無比驕傲、自豪。

1200字議論文篇2

夢裡誰的花開,綻放在我的世界,遺落下一地的芬芳,讓我觸摸著心靈的紋絡,期待著夢好的期待。——題記

你用濃重的油彩塗抹著你的妝容,你用婉轉的曲調歌唱著你的未來。那個時代拋棄了世俗和迂腐,用溫柔流暢的筆墨書寫著你的色澤——梅蘭芳。

你似那只在百花叢中翩躚起舞的蝴蝶,渾身沾滿了飄香的花粉,不知在哪個安謐的夜,悄然飛進了我的夢裡。你華麗的舞姿將我引誘進這荼蘼的花開,也許從那時,你便再也未曾離去,成為我記憶中美好的期待。陳舊的時光安之若素,一切安好無恙。你在生命的隧道里款款而來,笑容滿面,輕撫紗袖。逆著光,我看不清你的臉,卻調和著光與影的殘缺凝刻了一幅斑斕的畫面。你的音容笑貌,掩蓋了我生命那片空虛歲月的荒蕪。

無數個寂靜的清晨,無數次對你的期待。你躲在朱紅的屏風后面,揚起長袖含羞掩面,步履輕盈,含情脈脈的雕琢那幕《玉堂春》。誰為你織畫了戲裙邊緣的蘭花,將你襯托的如同仙子一般純潔。我站在那扇描繪了杜鵑啼血的屏風前面,與你僅一紙之隔,卻如同隔著千山萬水。你纏綿細語,與我傾訴著凡塵俗世的歡樂和傷痛。我不言不語,看你在陽光里模糊了容顏。你鏇轉之即裙擺綻放了無數朵白色蘭花,不艷不俗,似一抹柔潤的勾勒,連靈魂都泛起了光亮。

你慢慢走,我慢慢等,等你在我的夢裡變得豐盈。

無數個疲憊的午後,無數次對你的期待。沒有香茗的點綴也罷,沒有琴音的薰陶也罷,只為聽你在我的夢裡哼唱一曲動人的《霸王別姬》。你是一個演繹者,我願做那安靜的傾聽者,聽你還原跨越時空的讚歌。誰執著誰的手,相看淚眼卻無語凝噎。誰許下諾言,誰成了誰永恆的執念。你用變幻的音調和唯美的辭藻將人物刻畫的如此細膩美好,仿佛你是一個多彩的調色板,為我為世人雕琢了一幕聲淚俱下的畫面。

你輕輕唱,我細細聽,聽你在我的夢裡留下的聲響。

無數個的安謐夜晚,無數次對你的期待。夜幕懸掛的零落的星辰讀不懂我沉重的落寞。但有你也唯有你能夠點亮我生命里比夜還黑的暗。我蛻去那冰冷的外殼,聽你在夢裡用那驚煞世人的《貴妃醉酒》溫暖我。我似乎看到她搖曳的身姿如春天茂盛的柳優雅地隨風而擺,纖細白皙的手指輕執酒杯在紗簾里鼻影。你在我的夢裡又編織出無數個夢境,讓我不願醒來,不想打碎這美輪美奐的風景。

漸漸地,你被歷史風化侵蝕的骨骼在我的記憶里拼湊起來,你讓我期待了這美好的期待。

當所有的世俗在時光的角落裡燃燒殆盡,當所有的紅塵在歲月的凌遲下湮沒無跡,你依舊在我的回憶里,你依舊在那紅色的戲台上演繹著你的人生。

因為你是我生命中那不可磨滅的期待,期待著你在我夢中的歸來。

1200字議論文篇3

更深夜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這世界是什麼?”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問靈魂。世界是什麼?數千年前,尼羅河畔,那些長髯飄飄的學者們便在爭論這個難題。有的說,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說,世界是水,海是我們最初的家園;還有的說,世界是空氣、是泥……一個叫畢達哥拉斯的老頭甚至認為,世界是數。其實,他們都對。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豐富,惟有豐富才有我們這些思想迥異的人。

人與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其實他們都對,詩人有詩人的天地,對萬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對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豐富的答案。

或許理解不同是因為角度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人總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見一方風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見的片面些。一張白紙上有一黑點,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張白紙,有的則認為那是一團黑點,他們從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樣。

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多樣。一團亂麻,頭緒紛紛。可以像徐志摩那樣細心地解,解得“眼兒疼,手指酸”,可終於笑解煩惱結;也可以借長劍,手起刀落,亞歷山大王除了連環套。哪個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對於不同的人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別。

多樣的方法形成了多樣的答案。面對這個考題,可以寫議論文,可以寫散文,可以寫記敘文,甚至寫詩歌;面對我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有多彩的選擇。可以揚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擁書城,可以鐵馬金戈。只要我們記住對祖國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盡可以豐富多樣。

多樣的理解,多樣的角度,多樣的方法,多樣的答案。

世界是什麼?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選擇?真的很難挑選,可以快走追趕,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領略,欣賞夾岸平沙、落英繽紛。既然有如許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裡,以包容的心態看萬事萬物?容許在前提正確的情況下作出各異的價值取向,讓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歸於平靜。因為開始明白,自己不過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開滿各異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