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責任作文

什麼是責任感?“責任感”是人自覺自愿地把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情盡力做好的一種情感,同時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中學生的責任作文範文吧!

中學生的責任範文1:中學生的責任

古希臘人說,人是背著一個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業,友情,兒女等等。歷經艱辛,卻無法丟棄其中任何一件。因為這上面寫著兩個字:責任。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責任的考驗 。

什麼是責任?翻開《漢語大詞典》我們可以看到,責任就是:(1)使人擔當某種職務和職責;(2)個人份內應做的事;(3)做不好份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簡言之,任職、份內事、因過失而受查處等是責任的三層基本含義。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中學生責任包含著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負責。其中自我責任是基礎和根本。責任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責任就是他人寄予的希望,責任就是社會託付的使命。責任就是孟子的“以天下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責任和權利是對應的統一的。沒有無責任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責任。一個人的權利,往往是他人的責任;一個人的責任,往往是他人的權利。享受一定的權利,必須盡到相應的責任;盡到一定的責任,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一個對自身都不負責的學生,就無從談起對家庭、社會、國家負責。

責任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都以責任相聯結,都通過履行責任來體現,來升華。培養責任心,關係到將來的命運,決定著自己的人生。我們常常拜讀一些偉人的名言佳句,時時感嘆偉人說得是那樣的好,但是我們要知道,任何一個偉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的堅定的信念和永恆的責任心基礎上的。反過來世界上偉人畢竟是少數,平凡的人隨處可見,做有責任心的平凡人,那更是值得大家敬佩的。責任心強,做任何事情都很負責任,非常認真,就磨練了意志,具備了克服困難的毅力,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有句話說的好,責任心是金,花有果的責任,雲有雨的責任,太陽有光明的責任。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除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承擔對父母、對子女、對我們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應該時刻記著要努力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責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責任是美好的,需要讚美。責任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須的。我們在這裡生活和學習,不僅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還要對關愛我們,為我們嘔心瀝血的爸爸媽媽和老師負責,我們還要學會對國家、對社會負責。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人無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責任意識,就可以盡善盡美。培根說過,“責任好比寶石,它在無數光影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就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擔負責任的中學生吧!

中學生的責任範文2:淺談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責任感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是刻苦學習、努力攀登的強大動力,是不懈奮鬥、追求卓越,將才學奉獻給社會的重要保證。祖國的富強、中華民族的振興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才。今社會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 只有具備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努力的工作,報效祖國。切實加強國中生責任感的培養,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呢,下面我就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開展“自主管理”這一專題活動,必須清楚認識到學生既是學校管理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只有老師具備這種管理理念,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班級建立全班團乾、班級值日輪值制度,成立“自主管理委員會”。將自習課、內務衛生評比、食堂就餐紀律、宿舍紀律管理、校風監督等工作交由學生參與管理,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不同層面上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轉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自己體驗到管理者的艱辛,從而產生對管理者的理解,進而而使學生內心道德情感碰撞,感覺自己不是局外人,而是學校的主人翁,學生的主體意識就自然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就會油然而生。

我們班的班委包括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宣傳委員等班幹部,每個班幹部都有自己的份內事。班長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監督班級的整體情況;學習委員起學習帶頭作用,這位學生必須學習優秀,而且要熱心幫助後進生等;勞動委員負責安排勞動,要保證班級的清潔衛生,督促同學們做好值日及大掃除工作,起勞動積極的榜樣作用;宣傳委員負責出好板報等。班級中還有八名小組長,四名值日班長、七名科代表:語、數、英、地理、生物、物理、政治、歷史課代表等。班級紀律的管理,採用值日班長輪換制,每個班幹部肩上都有責任,把管理班級的“大權”放給更多的同學後,不但使整個班級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強了每個同學的責任意識,自發的做“集體”的主人。第一次與學生見面,我就說:我們班從現在起就是個大家庭,班級是同學們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學們都很願意為“家”出力,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

二、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

作後,我才發現以前對“班主任”這個名詞的 就是用榜樣人物的優秀行為或有意義的事例去教育、影響學生形成責任心的方法。如中國女排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老山英雄那種“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高尚的情操,都體現對事業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這些榜樣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是對學生進行責任心教育的好材料,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好榜樣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要幫助學生了解榜樣人物高度責任感形成的內在動力和這些優秀品質的社會意義。可以通過班會或其他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講述名人的事跡,例如:“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毛澤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忍著病痛走訪貧苦百姓的焦裕祿,為救老農而獻出青春年華的大學生張華,“新時代的時傳祥”集體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 “非典”肆虐期間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們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歷史和人民的尊敬,無不源於深沉的自覺的責任感,這些形象鮮明感人,事例生動具體,能給學生以情感的衝擊和震撼,從而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好榜樣、好思想、好品德的信心,並將之內化為高尚情操。

作後,我才發現以前對“班主任”這個名詞的 比我想像要繁忙、難得多,除了班級常規工作 三、給學生信任與尊重

比我想像要繁忙、難得多,除了班級常規工作 責任心不能強迫養成,而是一種自覺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讓孩子表達意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尊重信任學生,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自尊是一種個人的價值判斷,他表達了個體對自己所持的態度,這種態度表明個體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價值的。自尊心的滿足是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和責任感的前提條件,相反自尊心的喪失是社會責任意識形成最大的情感障礙。因此教師在教育中首先要愛護和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需要、權利和選擇,同時要引導孩子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理解、感悟生活中的責任,並且主動地用行動去承擔責任,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自己獨立行為的結果,就應當敢做敢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由別人尤其是家長替他們承擔後果。

四、強化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

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才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為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為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鑑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

總之,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將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在中學生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從而使學生確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

中學生的責任範文3:責任

總認為自己還是一名不喑世事的中學生;總認為“責任”這個冷峻的名詞離我們還很遙遠。有一件事,卻讓我從夢中驚醒;直刺我的心房,讓我的心靈震撼;也讓我對自己的過去,進行深刻的反思。

上個暑假的一個傍晚,我去公園散步。一邊領略著夕陽餘暉的美好與習習微風的涼爽,一邊慢慢地走著。卻忽然覺得腳下粘糊糊的,低頭一看,不知是誰,把雪糕的包裝紙隨意丟在了小徑上,被我踩個正著。“真沒素質,真沒有責任心”我心裡暗罵著那個丟包裝紙的人,並抬起腳用力一甩,包裝紙飛出老遠,又落在不遠處的小徑上。懷著對自己文明行為的滿足,我坐在花園的涼亭里,欣賞起風景。“媽媽,這兒有一塊包裝紙,我去把它扔了!”時隔不久,一個細細嫩嫩的童音,打斷了我欣賞風景的專心致志。原來是一個四歲左右的小男孩,掙脫媽媽的手,去撿剛才我甩掉的那塊包裝紙。然後,又把它送進不遠處的垃圾箱裡。年青的媽媽,望著孩子像一隻繽紛的蝴蝶飛來飛去,臉上露出讚許的微笑。

然而,我的心靈卻像被什麼狠狠一擊,臉上陣陣發燒:剛才還罵那個扔包裝紙的人沒素質,不文明,自己不也是如出一轍嗎?小男孩走遠了,他的背影似乎越來越高大,而自己卻越來越渺小。是的,從他的身上我多少體悟到些什麼:作為一名正接受教育的中學生,肩上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學習,更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有高尚品質、有責任心的人。

責任雖然是一種無形的社會要求,但是,它時時處處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體現出來。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也正如我們擺脫不開它一樣。

的確,這件小事,時時浮現在我眼前,催我自醒,催我進步,也逐步讓我成熟起來。

中學生的責任範文4:我們應有責任感

今天,我們在思想品德書上學到了:成長不忘父母恩這一課,書上講到了愛迪生的母親對愛迪生的關懷,和愛迪生非常感激父母。

晚上,我看完了道德觀察青春中國之責任篇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節目一開始就提到了一封貼在某大學海報上的、一封爸爸寫給兒子的公開信。信上寫著:“我現在不知道你是我兒子還是我是你兒子,你的學歷比我高,你比我有知識,但是,你沒有責任感……”在信的最後一段上寫著:“你後來幾乎天天給我來信,是因為你沒有錢花,有時,你竟然把收費單的價格寫得非常高,讓我們記取更多的錢,你用這種方法矇騙著我們。你天天朝我要錢的那段時間,你媽媽下崗了,本來下崗就是很苦惱的一件事,你竟然還在天天地要,難道你不知道她有多么傷心?難道你沒有一點家庭責任感?”的確,沒有責任感是不對,主持人又在這封信的每一段中間插進了兩個片段,這兩個片段講的是有責任感的兒子。第一個兒子的媽媽雙腿殘疾,兒子為了又能上大學,又能陪在媽媽身邊,就天天背著他的媽媽,和他一起去上學。有一次,為了回老家省幾塊錢,他騎著三輪,帶著媽媽回家,騎了24天,行了936公里路,篇子裡的主人公多么有責任感呀!他為了上學不讓媽媽孤單,就背著媽媽到校園,他為了省幾塊錢,就騎三輪車回老家,毫無怨言。另一個片段里的也是一個男孩子,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但是,剛進入大學不就,他的媽媽就得上了很少見的肝癌晚期,這件事被他知道了,她毅然決然地把學退了,拿著退學款,給他的母親看病吃藥。不知是上天的幫助還是怎么的,他的媽媽奇蹟般康復、出院了。他為了治好媽媽的病,把難以考中的大學退了,給媽媽看病,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這兩個大學生比信里提起的大學生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想:只要我們從小樹立起有責任感的意識,人人都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家庭,為社會,為人民……我相信,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