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社會公德的800字議論文作文

社會公德是什麼?社會公德是對我們的考驗,生活中我們也要講究社會公德的。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社會公德的議論文吧!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一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公共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它一般指影響著社會公共生活的行為規範,例如: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講文明懂禮貌等。

每個人都應當遵守社會公德。就拿乘坐公車這個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來說,它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社會公德的重要性。首先上車要排隊。現在好多人為了自己能坐到位置,都不排隊,而是擠在公車的門口。這樣一些人就會被踩到腳,瘦弱的人甚至會被擠倒,同時還有可能被小偷竊取財物。其次,要主動讓座。因為現在主動讓座的、富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公車上專門為老弱病殘的人和孕婦設定了愛心座位,車內的廣播系統中也有“請主動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您的合作”的相關語音提示。可是有些人霸占著愛心座位不讓座,頭還朝向窗外,就裝作沒看到有老人或是孕婦,也沒聽到車裡的廣播提示。第三,要講究車內衛生,不在車內吸菸、不亂扔垃圾。經常會看到有男士在車內吸菸,然後被司機勸阻了,可是有些人還不服氣,硬要跟司機爭論。另外,在車內亂扔垃圾的也是常見的。甚至偶爾還會看到有人在公車上吐口香糖。為什麼現在公車車上都有個垃圾簍?為什麼會有“請講究車內衛生,文明乘車”這樣的廣播提示?其實就是因為有些人不遵守社會公德,公交公司不得不採取以上措施。此外,為了遮擋夏日的太陽,也為了給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境,公交公司也為每輛車的車窗上安裝窗簾,聽說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公車時沒有配備窗簾的。可是一個夏季都沒過,那些窗簾不是髒了、破了,就是掉下來了,要是不人為破壞,窗簾的使用壽命是不會那么短的。

遵守社會公德,人人有責。而且對社會具有積極的作用。

首先,遵守社會公德,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社會公德需要社會的每個公民共同遵守。遵守社會公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其次,符合新時代的主題------建設和諧社會。只要大家遵守社會公德,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就可以避免生活上的許多不合諧因素,大家也就能夠更好的相處在一起。

第三,有利益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在我們當今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形勢下,發揚助人為樂,扶貧助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遵守社會公德,更是個人道德素質的重要體現。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二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社會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少不了我們對社會公德的重視。

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減少違法犯罪活動,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它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

愛崗敬業、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夫妻和睦、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拾金不昧……中華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三

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因為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稚園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

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做得怎么樣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裡破壞公物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同學為求近路而不惜踐踏草坪;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門窗;戶外運動中弄壞了校園裡的公共桌椅、欄桿和垃圾桶;課桌椅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每看到這些不文明行為,你也許會皺著眉頭嘟囔一句:缺德!是的,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講社會公德,不遵規守紀。他們從來也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個人都有愛護公物的義務。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一個人的言行,往往表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進而影響整個集體的總體素質狀況。一個公民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公共設施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首先我們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整個城市的素質、整箇中國的素質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四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社會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少不了我們對社會公德的重視。

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減少違法犯罪活動,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它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

愛崗敬業、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夫妻和睦、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拾金不昧……中華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五

眾所周知,評價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看他內在修養怎樣。一個人的內在修養高低又重在看是否做到了一個“德”字。在當今社會,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發揚扶貧助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我們中國十幾億人口當中,有成千上萬的富翁,青年又占據著多數的百分比。試想一下,如果每一個富翁都能慷慨解囊,幫助貧困人民,每一個青年都能用自己的熱情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那就不僅僅使生活在貧困中的人過上溫暖幸福的生活,還能使這種發揚社會公德的行為得到認可,繼而得到更大範圍的推廣。

如果每一個工人都能夠以關心集體為己任,那么我們的企業效率就會有效的提高,從而提高國家經濟水平,為人民創造更多的財富。如果每一個企業都能做到低碳排放,保護自然環境,那么我們的子孫後輩都可以從中獲益,實現更長久的可持續發展藍圖。如果每一個公民都能夠以身作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隨手撿起身邊的紙屑投進垃圾箱,不隨地吐痰,保持公共衛生。

每一個看似小小的舉動,如果每一個人都能主動的去做,並將它堅持下去,那我們的世界將會因為這美好的社會公德而變得更加和諧。請記住,生活在這個地球大家園裡,不要求你做多大的貢獻,只要做好了你自己,發揚社會公德,就不怕這個社會不會變的更加美好。更何況在很多時候,助人也是助己,只有大環境和諧才能有小環境的安定,社會公德是每一個人必備的品行。

社會公德議論文篇六

社會公德是人民素質高低的體現,也是一個社會精神面貌,文明面貌的體現,因此我們要遵守社會公德。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比如: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菸……可是,在這個充滿了公德的社會裡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在其中“濫竽充數”。

在一天早上,我坐在去學校的車上,只見那位中年司機動作嫻熟地打開車窗。向外面吐了一口痰。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個車想超了我做的那輛車。呵呵,然後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速。和那輛車來了個“親密接觸”。而那個司機卻還說:“該,讓你超老子的車。”我頓時迷惑不解。用小品里的話來說:“為啥,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咋就那么大呢!”與那些“十佳司機”來比。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渺小嗎?

其實,在社會這個大棋盤中。我們就像棋子。每一個棋子都很渺小。那么,如果13億人,人人都遵守社會公德。還不能殺的敵人“片甲不留”嗎?一個人好比一滴水,13億滴水。就可形成一個湖泊。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們大家都充當好自己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