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論文3000字滿分模板

紅軍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他們是有歷史意義的。下面小編整理的長征精神論文。歡迎借鑑。

長征精神論文篇1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參加長征的部隊有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在紅一方面軍長征之前,尋淮洲、方誌敏等曾率領抗日先遣隊北上,途中被敵包圍而失敗。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從瑞金、於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長征。 1935年1月紅軍攻占貴州遵義城,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大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35年6月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會師,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紅2、6軍團於1936年7月到達四川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以紅2、6軍團為主組成紅二方面軍。兩軍會合後,對張國燾的反黨和分裂紅軍的錯誤進行了嚴肅鬥爭。隨後,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三大主力的會師,標誌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從此,中國革命開始了一個新局面。

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可以有不同的歸納、概括。

第一,理想科學、信念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核心。長征的勝利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勝利,是無產階級革命理想的勝利。長征初期,由於黨內的“左”傾錯誤,根據地喪失殆盡,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長征開始後,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領導紅軍的李德在戰略退卻中奉行逃跑主義,又造成湘江戰役的慘重失敗,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餘人。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黨和紅軍並沒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他們靠的就是忠誠於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昂揚鬥志。在長征最困難的時候,紅軍官兵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正是憑著這種理想信念,紅軍迅速從初期失利的陰影中擺脫出來,逐步走上勝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革命英雄主義是長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硝煙和自然環境下進行的,經歷和承受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艱難險阻。紅軍將士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險峻、終年積雪的座座高山,跨過浪濤翻滾、暗流涌動的條條江河,穿越沼澤遍布、神秘莫測的茫茫草地,衝破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而且強健了體魄,磨礪了意志,鍛鍊了作風,提高了戰鬥力。

第三,獨立自主、唯實創新。長征是實事求是精神的經典範例。紅軍之所以被迫進行長征,最直接的是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拒絕並壓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亦步亦趨地跟著嚴重脫離中國實際的共產國際的錯誤指示轉,無視中國革命的現實,無視自己的經驗和理論創造,完全喪失了獨立自主精神,從而也就完全喪失了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自主權和能力。紅軍長征初期接連受挫的慘痛教訓警示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但中國革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遵義會議邁出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決定性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反對右、反對“左”、堅持正確路線,基於中國國情和紅軍戰略轉移的實際,創造性地實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和辦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第四,顧全大局、緊密團結。這是長征勝利的重要保證。作為一次涉及全國各支紅軍部隊和各個根據地的大範圍戰略行動,全黨能否始終保持高度的團結統一,幾支紅軍能否完全置於黨中央的絕對領導之下,是直接關係到黨和紅軍命運和革命事業成敗的大問題。儘管各路紅軍出發的時間、地點、路線不同,但都能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自覺服從大局,勇於犧牲奉獻,互相配合支持,使長征形成了一個形散神不散的整體,使敵人無法集中兵力於一個方向,根本實現不了各個擊破的圖謀。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幫互助,把戰友當做親人,把部隊當做自己的家,凝結成一個堅不可摧的革命集體。正是這種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精神,使紅軍一步一步走向勝利。 第五,為了民眾、依靠民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新型的人民軍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長征勝利的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忠實踐行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處處關心和愛護人民,嚴格執行民眾紀律,贏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長征是一次圖生存的遠征,軍事上處於無後方無依託、非常險惡的境地,作戰環境和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紅軍紀律極為嚴明,不侵占民宅,不違犯禁令,公平買賣,救死扶傷,並且宣傳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幫助民眾建立革命政權,用人民軍隊的嶄新形象,贏得了勞苦大眾的愛戴。

紅軍長征雖已成為過去,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輝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有著許多重要啟示。

一、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構想的。”長征勝利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無論過去搞革命還是現在搞建設和改革,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

二,艱苦奮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萬里長征留給後人的一個重要啟示。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長征勝利的寶貴歷史經驗啟示我們,艱苦奮鬥的作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否則,我們黨及其領導的偉大事業就有變色之虞。弘揚長征精神,就必須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自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的侵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長征是一曲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湧現了數不清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故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同樣離不開團結協作精神。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動合力。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作保證。沒有社會各個方面的團結協作,和諧社會就喪失了最基本的條件。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必須自覺地站在黨的事業全局的高度,識大體,顧大局,明大義,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團結和帶領民眾共同奮鬥。 第四,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牢固根基。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和擁護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項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穩固基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我們黨一直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高度信賴,尤其是為民、務實、清廉的施政新風範,使人民民眾感受到了黨確實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長征精神論文篇2

井岡山的山,山連山,山套山;井岡山的水,飛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遊覽井岡山後,揮筆寫下了“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游”的讚美詩句;朱德同志也譽其為“天下第一山”。說得一點沒錯。

在中國,井岡山這個名字可以說家喻戶曉,1920xx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先後率領秋收起義等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這裡創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進行了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經歷了向井岡山進軍、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恢復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揭開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岡山享有“中國革命搖籃” 的盛譽。

在單位組織下,20多名同事懷著嚮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學習考察旅遊。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嚮往以久的革命聖地。我們乘車前往黃洋界參觀,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快速向山上進發。滿山都是翠綠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還有點綴在它們中間那不知名的紅花,儼然就是一個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翹首向車窗外觀望。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車已經到了黃洋界哨口。

黃洋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領袖毛澤東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岡山》的千古絕唱的詩篇鐫刻在紀念碑上。我站在黃洋界昔日的戰壕里,撫摸當年令敵人喪膽的山炮,望著腳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於鼓角聲中,與紅軍戰士一道築起黃洋界上的鋼牆鐵壁,與敵人進行戰鬥。側耳細聽,那轟隆的炮聲,嘹亮的鼓聲,不僅是向敵人進攻的命令,更是向我們這年輕一代人發出建設中國小康社會的動員令。

井岡山群山連綿,巍峨多姿,林海無際,翠竹蔥蘢。沿山路盤鏇而上,山高路窄,彎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間,看流雲涌動,聽溪流潺潺,觀瀑布飛流直下,你不得不嘆服井岡山的壯麗多姿。

井岡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環繞、宛若井狀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莊,1920xx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到達這裡。這裡有毛澤東同志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是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同志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屋裡有一堵被敵人槍炮打得傷痕累累的殘牆,是1920xx年2月,這棟房屋被敵人燒毀時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復,將殘牆嵌入新牆之中。新舊對比,敵人對井岡山的瘋狂燒殺和紅軍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現,成為歷史的見證。

紅軍小道,蜿蜒在樹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岡山軍民為運送糧食和槍枝彈藥,披荊斬棘,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走在紅軍走過的小道上,我們無比激動和自豪。這條小道漫長曲折,起伏不平,雖被鋪上了石塊,在陡峭處修建了台階,比當時的紅軍小道拓寬了許多,好走許多,但有的地方在懸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寬,稍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谷,有的地方須彎腰駝背行走,因為頭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們提心弔膽,小心謹慎,雖輕裝而行,走走歇歇,但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回來。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嘆,我們在晴天麗日裡,徒手走,就疲憊不堪,井岡山軍民卻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氣或天黑時,挑著上百斤的糧食或彈藥上山,該是何等艱難。是呀,走過先烈走過的路,才真切體會到“崎嶇”的涵義、“跋涉”的艱辛、“艱苦卓絕”的可貴和信念堅定的強大力量。

接著我們來到了革命博物館。在那莊嚴肅穆的展廳里,首先映入簾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題字,是那么的瀟灑蒼勁。那已褪色的布滿了彈孔的,由鐮刀和鐵錘組成圖案的旗幟,是那么的令我思緒奮勇,心潮澎湃。正是這鐮刀在呼嘯著,要割斷舊世界的一切枷鎖;正是這鐵錘在吶喊著,要砸碎一個舊的歲月。中國,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走出了漫漫長夜。中國人民,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還有那帶血跡的紅軍臂章,小井紅軍醫院的殘跡,為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犧牲的紅軍將士和被土匪槍殺的民眾照片…… 隨著解說員的悲壯解說,我們的思緒進入了血與火的井岡山革命根據鬥爭中。

我們意尤未盡的返回酒店,吃過晚飯,返回房間,腦海中還在浮現今天的所見,一整天的番山越嶺很快讓我進入夢想。經過一夜的恢復,第二天剛剛亮,我們就開始了龍潭之旅。龍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龍潭和金獅面兩個景區組成,是以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五神河是龍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衝擊小井峽谷後,陡然跌落絕壁之下,又連續飛下四級斷崖,形成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這就是碧玉、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五瀑。細察五潭,碧水泱泱,樹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鑿,崖腳怪石,汀芷競秀,綠蔭覆蓋四周。仰觀五瀑,潭潭無俗水,瀑瀑似神女,隨景暢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畫家陸儼少,丁巳年夏日遊歷龍潭繪畫時,看到龍潭便驚嘆不已,既繪畫又作詩記興云:

蹺下已驚壑轉雷,更於九夏覺風寒。

龍蟠谷底天矯下,尾禎蒼岩欲鎖難。

百丈飛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風雷。

問渠那得許多水,為有源頭萬萬山。

游龍潭是隨著瀑布的聲音一路下行,當來到觀龍潭瀑布的觀景台,站在觀景台看過去,只見瀑布水流從山澗上滾涌而來,飛流直下,猶如一條白練凌空垂掛於碧玉潭上。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一邊欣賞著這些落在人間的“銀河”,一邊聽著導遊的講解,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寬6米,終寬17米,三面危崖如削,噴珠吐玉,飛落綠苔,水聲震耳,濃霧如煙,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岡山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知道了這些,我更加覺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響,接下去的是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瀑布,她們各具神態,或秀美、或壯觀,她們隱身於山巒,與天地連為一體,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壯觀。

旅遊的最後,我們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井岡山革命鬥爭中犧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牆壁上,周圍擺滿了敬獻的花圈。烈士陵園後面山頂上是井岡山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寓意20xx年創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屬做成的形態各異的圓柱,閃閃發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現了井崗山革命鬥爭史,那浴血羅宵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副前赴後繼、激戰的畫面,各個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紅軍指揮員,左手攬扶著多傷的戰友、右手拿著武器指向前方,側過頭,瞪著眼睛,張著嘴在召喚戰友,同時也是在召喚後來人,號召我們加入他們的隊伍,完成他們未盡的偉業。

我駐足山頂,環視四野,回想這兩天的所見所聞,感慨萬千。當年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紅軍戰士,大多已作古,少數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們的戰鬥經歷,無論是領袖的文韜武略,英雄的赤膽忠誠,還是志士的堅貞不諭,仁人的滿腔碧血、不僅譜寫了中國革命勝利的讚歌,而且給後人留下了無價的精神瑰寶。我們充滿了對這塊土地的敬仰並誓言要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繼承到底。

在紀念碑前,我們緊密團結,如鋼似鐵;在黨的旗幟下,我們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長征精神論文篇3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翻越了高聳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地,其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顯示了共產主義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表現了共產黨軍隊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量。紅軍長征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而茲伯里熱烈讚揚長征"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mzd曾說:"長征事前並無計畫,沒有讓我參加準備工作,我到最後一刻才接到撤離的通知。"但是長征卻使mzd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事實證明,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標誌著偉大的長征勝利了,這是中國革命轉折性的一個偉大勝利,為以後抗日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的勝利和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長征中廣大指戰員所表現出的不畏千難萬險的革命英雄氣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在人類活動史上樹立了一座無與倫比的豐碑。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據楊成武回憶講:"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後,mzd召集了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了長征精神,毛主席說,長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漢,長征是播種機,播下的種子將來是有收穫的。" jzm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同人民民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概括起來,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

長征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眾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人發展,對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認識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弘揚這個時代精神,科學地認識它的時代價值,已經成為當前一個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科學深入地認識研究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必須把長征精神的價值研究與長征精神內在邏輯結構的研究結合起來,因為長征精神的價值就存在於它自身的內在邏輯結構中。我們只有認清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才能按照長征精神的本質內涵去研究認識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科學地把握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及其精神的集中體現之一,它作為一個歷史的生成物,作為一個客觀的有生命的認識對象,人們對它的理性認識,特別是價值功能的認識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應該說,對長征精神逐步深入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人們認識成果逐步積累的過程。另外,長征精神作為一個發展著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個自我逐步成熟展開的過程,也是人們對它的深層次認識,特別是價值認識需要一定時間。以往我們對長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徵、外在整體風貌的研究,因此對長征精神的價值研究有待深入。

因為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徵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只有揭示事物的內在邏輯結構,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深化對事物價值的認識。長征精神作為一種實踐精神、行動哲學,必然有它科學的體系,有它獨特的內在邏輯結構。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具體內容都應該在長征精神的發展過程中及其內在邏輯結構中去研究。我們認為,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1.理想信念的靈魂支柱層。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核心。長征的勝利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勝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勝利。長征的兩年時間裡,環境雖然險惡,但紅軍指戰員仍然是視死如歸,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大家繼承發揚了×××講理想、講信念的精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也證明:偉大的理想必定產生偉大的動力,堅定的信念必然激發不懈的追求和堅強的努力,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就有了堅定的奮鬥目標,強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然而,正是因為在長征精神中包孕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長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勵的力量,這兩種力量就是長征精神現代價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的生死觀念層。長征中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我們知道,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環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經歷和承受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艱難險阻。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麼?除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必勝信念而外,靠的就是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最後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蹟般地克服了無法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之所以大家有這樣一種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關鍵是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長征精神深深地涵養在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之中,這就是長征精神的觀念支撐,是長征精神相對穩定的部分。同時這個層次還要不斷地接受社會生活的挑戰,根據不同的時代問題不斷地解釋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講,長征精神總是在不斷地表達著一種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規範價值。

一是長征精神體現為一種對民族生存、國家前途及人的自身價值的深切關注的精神;二是長征精神總是一種包含著自覺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氣,以及符合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觀念的精神;三是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華民族奮鬥目標精神的升華。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象徵。也正是因為長征精神具有如此深刻而豐富的內涵,所以長征精神不僅具有凝聚向心價值、感召激勵價值,還具有教育塑造價值、規範導向價值。

3.守紀團結的保證層。對一個事業的發達來說,嚴守紀律和團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長征的歷史表明,緊密團結、顧全大局是革命勝利的保證。紅軍長征充分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互助、不謀私利的精神境界。例如,黨中央為了以嚴明的軍紀保證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要求紅軍必須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因此,守紀團結問題仍然內含著理想信念的能動性價值,是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也是事業永存生機的永恆的主題。

4.正確的領導策略層。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文中指出:"回顧長征的全部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長征是徹底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確立了mzd同志正確路線的領導,才取得勝利的;長征是在與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和他的分裂陰謀作了堅決鬥爭,並堅持了mzd同志的正確主張才取得勝利的。"擁有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是工農紅軍創造奇蹟的主要內在優勢。長征的歷史也證明:"長征的勝利,關鍵在領導。在''左''傾錯誤領導下,我們就遭受挫折,就失敗;在毛主席正確領導下,我們就主動,就勝利。"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指出:"渡過湘江,中央紅軍只剩下三萬多人,這使我深為焦慮不安,我躺在擔架上冥思苦想,為什麼不能讓mzd來領導?"長征的勝利說明了一個真理:農民起義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近代的革命運動沒有共產黨的領導,都是不能成功的。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所以取得最後勝利,就集中地說明了紅軍長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穩定的領導核心和領導骨幹隊伍。

遵義會議後的領導策略,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民眾路線的領導方法、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這三者的結合統一。這三者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是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的創造性運用,因此,最富有科學創新的精神,開拓進取精神,是黨的民眾路線的根本工作方法典範而成功的堅持與運用。

長征精神最為深刻地體現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其要害是在艱苦卓絕的歷程中創造著自身,並把自身的創造與自身更新和自身的不斷豐富統一起來。研究長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中,才能發現長征精神的無限生命力,才能發現它無比巨大的時代價值。正是因為長征精神具有富有生命活力的內在邏輯結構,所以它才具有如此豐富的價值。

長征精神論文篇4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長征是家喻戶曉的。

從1934年開始,紅軍戰士們邁開了長征的步伐。他們爬過了18條山脈,渡過了24條河流,經過了12個省份,占領了62座城市。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是無人不曉。一直到1936年,他們才到達根據地,行程有兩萬五千里!

長征路上,有多少個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個人堅持到最後呢?

長征是人類的壯舉,是光輝的史詩!

細細想想,我們的學習生活不也是一種長征嗎?當然,這比長征的時間要長得多。學習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歡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過這座“大雪山”!學習也象過草地,要仔細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會陷入“沼澤”,永遠也爬不起來。

但我們要學習紅軍,再難走的路也得走,再難爬的

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對一切,就能挺過去!

這就是我眼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是一首不朽的歷史壯歌。

在一聲聲槍炮聲之中,紅軍接二連三地倒下......在一聲聲衝鋒號之中,紅軍奮勇前進......“和敵人血拚到底!”“沖啊!”在湘江戰役之中,紅軍損失慘重人員大大減少。他們投降了吧?不絕不。紅軍像發怒的獅子和敵人血戰到底!

長征是戰鬥機,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器。365個日日夜夜,紅軍就是這樣挺過來的。如果要問我紅軍的力量源於那裡?我回毫不猶豫地回答----團結。如果沒了團結,那會是什麼樣?是反目成仇,是放棄長征?湘江戰役,`強渡烏沙江,巧渡金沙江......看啊,這就是紅軍立下的赫赫戰功!同樣做為中國人,我們難道不為他們感到驕傲嗎?不該以他們為榮嗎?

長征是一筆偉大財富;長征是是我們永遠進取的力量源泉;長征是頑強的化身;長征是團結的象徵!作為後輩,我們應該做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讓祖國永遠屹立世界高峰!

長征精神論文篇5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流偉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照現代社會這種急速更新換代的觀念,早已是好幾個時代過去了。按我們熟悉的某種號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下去,就成了梟鳴似的煩擾,不免令人生厭。然而長征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征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

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征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征的勝利!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征的每一個角落.作為英雄的後代,我們也試著學會堅強。

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