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與人相處

一代文豪沈從文在寫完《邊城》後,說道:“人與人之間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此語道盡了人與人和諧相處之難。怎樣與人相處才能使自己愉快,他人亦愉快呢?

首先把自己當做自己。這是立本之基。我們既不能委曲求,全奴顏婢膝,也不能妄自菲薄,自甘弱者。面對位高權傾之人,就只知笑臉相迎,隨聲附和,完全喪失尊嚴者,小人也。面對財大氣盛之人,就只知忍耐委屈,屏聲吞氣地接受蔑視嘲諷者,庸怯之夫也。我們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尊嚴,敢於說不,始終以強烈的平等意識去對待那些養尊處優之人。試想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總是自賤的人還能期待別人什麼呢?還有什麼資本去談論待人之道呢?

其次,要把自己當做別人。這就需要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想他人之所想,是與人溝通的橋樑。管仲成就大業一直得益於鮑叔牙的幫助。作為朋友,鮑叔牙總是從管仲的角度替他想問題。做生意時,管仲貪小便宜,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貪得無厭,認為是他貧困;戰場上,管仲三戰三逃,鮑叔牙不認為他膽怯,是因為有老母尚需贍養。公子糾遭受挫敗,召忽從容赴死,而管仲甘願被困,鮑叔牙不認為他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日後一展宏圖。。。。。。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牙。鮑叔牙待人懂得換位思考,成就了歷來為人稱頌的佳話。可見,換位思考是與人友好相處的一種方式。

再次,把別人當做自己。就是要對待他人如對待自己。真誠而又信任。劉邦打天下時,為了拉攏人民,是多么的友善待人,這個立王那個封將,將士們感動於他的友善,幫他奪回了天下。結果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開始猜忌他的良將忠臣,殺了彭越,又斬韓信。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友善是對么的不真誠呀。虛偽有愛懷疑的待人之道招致手下布英造反也是理固宜然。我想劉邦的待人之道應該是不被看好的吧。只源於他的不真誠,不友善,不信任於人。

最後,把別人當做別人。我們要尊重他人。在討論會上,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隨意否決;在思想交流會上,學會欣賞他人的可取之處,不強加自己的觀點於別人。在生活中,不睥睨他人,不頤指氣使,一平等謙和的態度與人交往。周總理從不以自己是總理的身份而不尊重他人,他會自覺排隊,按時歸還圖書,認真聽取意見,這一切無不給人以溫暖,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人格的平台。

總之,與人相處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沈先生所言。但只要做到上述四點,我們雖不一定能擁有“門庭若市”的令人羨慕的人際關係,但也不會淪落到“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冷清場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