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

在寒假裡,我閱讀了一本世界名著——《悲慘世界》,這是一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傳世佳作。它展現了法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我讀完後感觸頗深。

《悲慘世界》主要描寫了:冉阿讓只是為了姐姐家的幾個孩子去偷了一塊麵包,他就被關押了十九年。直到一八一五才刑滿釋放,但是他持有黃色身份證,沒人肯收留他。就這樣,冉阿讓成了卞福汝主教當晚的客人。但失眠的他終究還是拿走了銀餐具逃之夭夭了。但是第二天,冉阿讓被抓,警察懷疑他偷了別人的東西,主教卻說這兒還有一對銀燭台,他怎么不一起拿走?是呀,主教贖回了冉阿讓的靈魂,從此以後,他是善良的人了。後來,冉阿讓來到一個地方,辦起了工廠成為了富人,也成了市長。但探長沙威卻堅信他是十多年前的討飯,直到後來,沙威才改變了態度。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分,冉阿讓因挨餓偷麵包而成為了苦役犯,並服刑十九年,孑然一身的他人生還有幾個十九年?芳汀為了撫養女兒珂賽特而淪為娼妓,獻出了自己的肉體。珂賽特從小寄人籬下,受盡苦楚。沙威因為背棄自己的信念而投河自盡……這些人物歷經苦難,命途多舛。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九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法律制裁的嚴厲、社會上人們的不公。冉阿讓只不過偷了一塊麵包就被關了十九年,十九年讓這個少年的心上留下了仇恨,所以他才要報復這個社會,要回自己的東西。

我想,十九世紀的法國真實是個悲慘的國家。它讓無辜的少年成了孑然一身的苦役犯,它讓秀麗的女孩歷經坎坷,它讓苦命的女人飽受風雨的洗刷,抑鬱而死。那腥風血雨的年代,跌宕起伏的歷程、華麗蛻變的人生是法國社會的寫照。

我明白了: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該善良的活著,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幫助別人,這就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的宗旨。

教師點評:書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小作者閱讀了《悲慘世界》,從內心感受到一個人不管是苦難、不幸,還是富貴、榮華,都應該善良的活著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