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童年

童年是胡玲能筆下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聰明機智;童年是李白筆下“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天真無知;童年是楊萬里筆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活潑可愛。讀著《窗邊的小豆豆》,仿佛又找回了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小豆豆,也就是作者,在上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成為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作者能幸福地度過童年,還多虧了巴學園和小林校長,若不是他們帶給小豆豆以關心、寬容與正確的引導,我們也就不會看到作者今天的成就。還記得有一個片段,講“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告訴家長,飯盒裡只帶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當小豆豆將它們帶到學校時,小林校長便於孩子們展開了趣味盎然的交流。吃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然而小林校長卻把它變成了一場充滿趣味的交流與分享,孩子們的童心也在那裡有了盡情的釋放。

在書里,處處洋溢著稚氣,有作者乾過的傻事、趣事、壞事、樂事,是每個人童年的真實寫照。我的童年也無處不充滿著天真,還記得有一次,我在跳舞課練習弓步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只聽“嗤”的一聲,褲縫被扯開了——我的褲子被“開了刀”,我當時立刻跑出教室去辦公室找媽媽,那姿態活像《舉起手來》中狼狽的日本鬼子,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俊不禁。小時候的趣事還多得如繁星,每一顆都綻放出獨特的光芒,摘下一顆,便能聽到“咯咯咯”的笑聲,看到稚嫩的臉龐,童年是人生留給我們最耐人尋味卻又最單純的時光。

或許我們再也沒有了銀鈴般的笑聲;或許我們沒有了充滿稚氣的胖嘟嘟的臉蛋;或許我們再也回不到童年,但我們應該懷著一顆童心去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是喜是悲、是福是禍、或有風浪、或有陽光、或有挫折、或有成功,我們都應在荒涼中走出繁華,貧瘠中走出一片繁花似錦,用微笑對生活,用童心對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