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00字3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00字1

早有聽聞三毛的書撼動人心,卻一直不知道選哪本作為開啟她的世界的鑰匙。偶然聽說三毛後期文章如陰霾般灰色,於是選擇了代表著她幸福生活的《撒哈拉的故事》。

書的扉頁是這樣介紹三毛的:“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著去了。”我羨慕和佩服這個從骨子裡就散發著一種嚮往自由、不畏流浪的女子,在那個年代,也就只有像她一般有豐富遊學經歷、卻又經歷未婚夫逝世的人才會選擇去撒哈拉沙漠居住,凡塵俗世,困不住她。

幸好她遇到了荷西。“在這個人(荷西)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在《白手成家》中寫道。即使三毛比荷西大八歲,荷西仍然深愛著這個不能受拘束的女子。因為與荷西結為連理,三毛的生活開始安定卻又不平凡的撒哈拉生活。

她描寫了在沙漠中與荷西有趣的婚後生活,就算是普通的做飯和簡單的登記結婚,她都用平實而又活潑的語言告訴我們,她很幸福。即使剛到撒哈拉,他們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精打細算,要親自動手布置新房時,我感受到的仍然是他們樂在其中,而不是苦不堪言。在和荷西的沙漠歷險和她誤戴“死果”的記敘里,那種驚魂時刻、生死關頭,她都能用看似簡單的文字娓娓道來,似乎這些事情都與她無關。或許她生來就是文字的駕馭者,能這樣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這樣展示在大家面前,也是她的奇妙所在。

在書中,我更喜歡看三毛描述撒哈拉沙漠裡千奇百怪的人。娃娃新娘姑卡,從一個快樂無憂的小女孩變成問三毛要避孕藥的憂鬱新娘,撒哈拉的結婚風俗實在是粗暴而不通人性。沒有姓名的沙巴軍曹,即使對撒哈拉威人懷恨在心,卻仍奮不顧身撲在地雷上,保護了撒哈拉威的孩子,和十六年前死在這片土地上的弟兄一起長眠。勤懇而老實的啞奴,即使認識了三毛這個朋友,依然逃不過被財主賣掉的命運。還有三毛那群驕傲卻又總是理所當然去借東西的“芳鄰”,讓她在大漠中能有更多“煩惱”,沒有那么寂寞。一個讓人深愛的地方,無非是有難忘的人或不平凡的經歷,而三毛和她的撒哈拉沙漠,無疑滿足了這兩點。

如果不是荷西的意外離世,或許我們能讀到三毛更多有魔力的、快樂的文字,精彩的撒哈拉生活也是因為有荷西才變成幸福而不枯燥。這樣一個奇女子,一生情路坎坷,即使閱歷豐富也不能彌補她失去摯愛的錐心之痛。此後,她的作品便很少能看到彩色的世界。

她的人流浪了一生,她的心也流浪了一生,若真要讓我給她起一個筆名,我想,“流浪”要比“三毛”更貼切。這位流浪的奇女子,最後帶著她自由不羈的靈魂,繼續在無人之處浪跡天涯。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00字2

我願在這步入夕陽殘生的階段里,將自己化為一座橋,跨越在淺淺的溪流上,但願親愛的你,接住我的真誠和擁抱.

----- 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書,一個異常漂泊的靈魂,一個可以將文字寫成寂寞花朵的靈魂,拉著你穿越撒哈拉茫遠的黃沙,走遍塵世的蒼茫.

三毛是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作家,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這似乎是一種叛逆,但這種叛逆沒有韓寒式的張狂與遠離現實.她知道自己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她不喜歡,但不叛逆,而是用一種漂泊的方式來保持她與這個世界的距離.她對世界是冷漠,也許正是這種格格不入的冷漠造就了她短暫的一生.

也許沒人能理解三毛,沒人能夠容忍這樣的踽踽獨行.可我卻感動於這個女人的故事,短暫卻神秘莫測.迷失在三毛的作品邊緣,品味她所有的憂鬱、迷惘、彷徨、寂寞以及靈魂飄忽的刺激.在她的世界裡,長的叫做苦難,短的叫做人生,她的人生使我變的安靜,讓我學會懷念,懷念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子,漂泊、放逐、對於生,對於死.

撒哈拉,在三毛的旅途中是驛站亦是歸宿,她鍾情於那裡的一切,她愛那金黃的沙漠,她愛沙漠盡頭落霞的絢爛,她愛絢爛中獨行的駱駝,她愛駱駝留下的長長的嗚咽,以及一切的一切為人遐想所無法企及的神秘和詩意的境界.她縱情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認真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正如她所說:“我個人,在生命的可能里,決不因為苦難而忘卻了自己的責任.”最終她將生活和文字中最美麗的色彩留在了撒哈拉午夜的黃沙當中.

三毛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一個不需要淚水和嘆息來矯飾的悲劇,一個至今讓我心存痛楚和絕望的悲劇.在悲劇里,人往往過於渺小,可是三毛則不然,她在自己的悲劇中,找到了靈魂的落腳處.

塵埃落定,三毛去了另一個家園,一路走來,她早已滿襟風雨,可她一定還會走下去,因為腳下的世界沒有盡頭.我想她的靈魂一定一直存在於喜歡她的人內心深處,就這樣無奈的傷感和不可理喻的堅韌以及敏感著.

走近三毛,走近她的踽踽獨行中,領略那熾熱的黃沙深處不朽的傳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00字3

對於我來說,三毛就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靈魂。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三毛,但自從我讀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後,我發現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她,對於我來說,她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裡生存的,直到我看了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並沒有用到什麼華麗麗的語言來描繪沙漠裡的生活,但是卻從了她那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大沙漠裡的簡單。而又浪漫的生活。給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筆神奇的而溫暖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並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 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的畫面。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裡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但同時我也了解到了在沙漠裡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裡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家具沒有床,但是她與荷西卻還是生活著很快樂。因為她以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著的信念,簡單並快樂的活著。在這個大沙漠裡,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在《懸壺濟世》主要是說三毛做醫生,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幫鄰居們治病,這就看出了她是個聰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別人相處,就好像她所說的:“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得捷徑。”或許就是她那積極的心態和友好的態度使她贏得了一次次珍貴的友誼。

在《素人漁夫》中,我也體會到了她與荷西在沙漠裡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由於沙漠裡的物質昂貴,所以,他們的錢也不高花,雖然他們可以用家裡給的錢,也可以將包袱回家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這么做,也沒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去掙錢,雖然到了最後並沒有掙到什麼錢,而且還賠了一千五百。但他們還是很開心的去大吃了一頓。或許這就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愛情是一種奧妙,在愛情中出現籍口時,籍口就是籍口,顯然已經沒有熱情的籍口而已,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愛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強求再得,這,正如強收覆水一樣的不明事理。”這就是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的愛情,不是要什麼多好的物質生活。只要兩個人能夠在一起開心的生活久足夠了。可現在的人還會有誰能做得到?

在《啞奴》當中就是寫了一個在沙漠裡的奴隸的生活,那奴隸的善良和財主們的殘忍,三毛看不慣那些財主對啞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給那啞奴。還給他送錢和送一些物質。雖然說,啞奴的一家都已經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還是覺得內疚,因為她不能夠幫助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和改變他們的命運。或許就如她所說的:“朋友之義,難在義字千變萬化。”命運就是這般,不隨你我而易。當啞奴被財主賣走的時候,三毛淚流滿面,想說什麼,但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有著前所未有的無奈和傷心。原來,這就是三毛,充滿了愛心和樂於助人的關懷,一朵沙漠了常開的花。

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之後,我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尋找幸福的國度。從她的身上我開始感知並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