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語言風趣幽默。看明朝那些事兒,讀者如何寫讀後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篇一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從這部書中我感悟到很多,首先從開國皇帝朱元璋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如果要想成大事,必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並且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能夠忍辱負重,不拘小節,大的胸懷。但是,任何生活在社會上的人,一定要有德,要行君子之義,書中也有很多我喜歡的忠臣義士,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于謙。他在祖國飽受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當時面對著皇帝被俘京城被破之難,滿朝文武大臣都是人心惶惶。有的主張遷都南京,有的認為求和,這時于謙站了出來,毅然決定守住城池抵抗到底,最終在於謙的領導下,成功的阻擊了敵人的入侵。這就是著名的京城保衛戰。然而于謙的人生結局是十分悲慘的,令人嘆息,被小人誣陷後,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時刻影響著後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他的精神寫照。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好像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仿佛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篇二

最近,班裡《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特別火,聽同學說好看的不得了,我經不住誘惑,也買了一套看。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時不時蹦出來點《三國殺》之類的小插曲也讓人覺得十分親切,這才促使我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軍入關,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在這條長河中有于謙、楊漣這些忠臣,有死太監王振、魏忠賢這些奸臣,有浙黨和宦黨、東林黨和庵黨的明爭暗鬥,有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在忠臣里,我最喜歡于謙,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會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可當他站在城樓上決定與也先決一死戰的時候他還是沒帶兵打仗過得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敵眾我寡,于謙絕對不會贏的。可是當他報出自己的作戰計畫時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最終大獲全勝,也先不知道,這叫決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歡朱元璋,從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貧農到建立了20xx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領地一點點的收入囊中,最後建立了明朝,表現出了他過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討厭魏忠賢,沒有他,明朝可能就不會滅亡。這都是因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遲滅九族了。

當然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歷史就是是用來借古喻今,告誡後人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篇三

司瑞瑞暑假裡,我閒得無聊,就讀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洪武大帝”,讀著讀著就著了迷,讀完一本還夠,便把一整套書都讀完了。這一套書分為7本,分別講述了明朝時期20xx年間發生的歷史故事,並對這些故事都作出了分析,記錄了這個朝代從復興到滅亡的一個過程。

明朝一共有位皇帝,分別是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其中,我最敬佩的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歷經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魔爪,從死人堆里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戰鬥,繼續前進,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他的那個時代里的無數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最後建立起了新的龐大帝國――明朝。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一點是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打下了天下的。

讀完了第一部後,我沉思了一會兒:是的,誰會想到幾十年前的那個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乞丐,幾十年後會成為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命運之神其實並不存在,他不會將什麼寶劍和鑰匙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裡,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我覺得從朱元璋身上可以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我要擁有這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