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1500字讀後感

《百年孤獨》用馬孔多小鎮上一個家族百年的榮辱興衰史,生動詮釋了拉丁美洲的不變和重複,以小見大地把拉丁美洲經濟發展停滯、政治腐敗的現實勾勒出來。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百年孤獨1500字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百年孤獨》讀後感

最近花了一個多月斷斷續續讀了《百年孤獨》,這本書是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代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水平,也是20世紀拉丁美洲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拉丁美洲這片大陸長久以來給我強烈的疏離、神秘和異樣的感覺,好似它不是地球的一部分,是另一個星球上的,生活在其上的人們好像也和地球上的其他人其他民族很不一樣,他們過著自得其樂的生活,經歷多個世紀,別的洲別的國往往都滄海桑田翻天覆地,唯有拉丁美洲,處處透著亘古不變的神氣、自信和悠閒。他們好像在說,任時光荏苒我自逍遙世外,任風吹浪大我自閒庭信步。赫拉克利特說唯有變化才是永恆,這句話在拉丁美洲貌似失效了。

《百年孤獨》用馬孔多小鎮上一個家族百年的榮辱興衰史,生動詮釋了拉丁美洲的不變和重複,以小見大地把拉丁美洲經濟發展停滯、政治腐敗的現實勾勒出來。布恩迪亞家族在歷史的漩渦里,從興起到穩定到衰落的一個多世紀裡,發生了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有趣故事,有固執、激情和搞笑的家族創始者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醉心於各種各樣的科學新發現,希望通過這些新奇玩意讓生活越來越好,是一個有能力和魄力並且朝氣蓬勃的人;有賢惠、勤快的烏爾蘇拉,家族的興旺很大程度上來自這個女人的勤儉執家,還很有商業頭腦;有反叛精神,帶頭造反的布恩迪亞上校,連續發動多次內戰無一成功,最後居然還能善終;有美若天仙、玉潔冰清的蕾梅黛絲,讓很多男人癲狂甚至自殺,最後飛升了;有一生不敢面對愛情,嚴重嫉妒心然後糾結到死的阿瑪蘭坦;有成天沉醉羊皮卷,知識淵博,最後和姨媽亂倫,生了豬尾巴孩子的阿爾卡迪奧……

布恩迪亞家族的親情從來都是如此疏淡,家庭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他們之間鮮有溝通和交流的時候,每個人緊守自己的那份孤獨。孩子們長大了,遠離馬孔多的家鄉,往往要多年後才回來,中間音信全無,回來一定大變樣。這不知道是馬爾克斯有意為之,還是拉丁美洲的人原本如此,親情淡漠得好像除了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沒有別的共同點了。這個家族有兩種人,一種人基本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忙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的都不管不顧,一如老布恩迪亞對鍊金術的痴迷,布恩迪亞上校對製作小金魚的專注,何塞阿爾卡迪奧和野孩子阿爾卡迪奧對羊皮卷的孜孜不倦;另一種人倒是有煙火氣,但是越來越缺少積極、陽光和抗爭的精神,越來越頹廢,最終整個家族徹底湮滅了。

而對於愛情,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遭際,在性事上大都率性大膽。從健壯如牛的阿爾卡迪奧和妓女廝混,到野孩子阿爾卡迪奧和姨媽亂倫,精蟲上腦就什麼都顧不得了。當然也有布恩迪亞上校這樣的無情冷酷之人,戰爭歲月里在行軍路上的吊床上生了17個阿爾卡迪奧,最後全部宿命般地被一一謀殺。當然也有令人嘆息的陰差陽錯,麗貝卡的愛情被阿瑪蘭坦的嫉妒心吞噬,最後和健壯如牛的阿爾卡迪奧好上了,他們另立門戶,麗貝卡傷得太深,人生的後半段和布恩迪亞家再無交集。而阿瑪蘭坦這個糾結到死嫉妒到死的女人,愛情沒來時,愛得要瘋掉,真正面對愛情,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還附帶害死了兩個痴情的男人,最後在拆了織織了拆的壽衣活計中孤獨死去。

孤獨是這個家族成員的根本特徵,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都懶得和身邊人說幾句話搭幾句嘴,《百年孤獨》通篇對話寥寥可數,這也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呼應。一個家族的特性推廣到整個拉丁世界,可以看明白很多事兒。

拉丁美洲各個國家在19世紀上半葉就陸續獲得了獨立,從多洛雷斯的振臂一呼,到聖馬丁和玻利瓦爾的馳騁南美大陸,拉丁美洲各個國家在建國之初就有了天然的聯繫,但是奇怪的是,220xx年過去,他們沒有走到一起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不能形成合力,各自為政,可能是南美國家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這個誕生切格瓦拉的神奇大陸上,從來不缺英雄,也不缺傳奇。但是各個國家民族性上的因循守舊,地理上的山重水隔,和殖民者的蓄意阻擾,帶來了文化上的日漸疏遠,彼此的認同感也就越發淡漠。220xx年過去,拉美一直不夠強大,在世界上缺乏自己的聲音,和他們作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文化上的傳承也不無關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開始崛起的海上霸權國家,歷史留給他們的機會不可謂不好,但是不夠堅強,慵懶、頹廢和享受生活的民族性造就了他們的曇花一現。當前輩開拓進取精神都慢慢消逝,還能指望拉丁美洲有未來嗎?

《百年孤獨》里的馬孔多恰恰就是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先輩以小搏大稱霸世界,到獨立建國後各個拉美國家日漸沉淪的縮影,當一個民族的性格已經定型,性格也就決定了命運,拉美是今天的拉美也就不用奇怪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

百年孤獨,一個很孤獨的名字。

全書講的是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生長在拉丁美洲的一部興衰史。與書名相合,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拉美是孤獨的。在這片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的純潔土地上,卻被殖民熱潮帶來的歐洲人複製“成功”的經歷,被硬生生地拖入了永不前進、徘徊停滯的怪圈。

而這就一如馬孔多小鎮的故事。

從何塞·布恩迪亞夫婦因為鬥雞的出走開始,馬孔多小鎮的上升期開始了。吉普賽人在這段時間頻頻來訪,為馬孔多帶來了知識和宗教。何塞和奧雷里亞諾在接觸新鮮的金屬冶煉、天文觀測知識時,都把這些銘刻進了一生的歲月里。在上校最後的日子裡,不斷溶化又熔鑄的小金魚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妙,像是蛋糕上的櫻桃。對更多知識的渴望促使何塞向外面的世界投入更多的幻想,“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就在他開闢大路的路程上,家人都認為他瘋了,把他吊在大樹上。而那吉普賽先知留下的羊皮卷則隱隱提示著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當馬孔多小鎮上的人們逐漸增多,房屋逐漸高築,長子阿爾卡蒂奧從海上歸來時,吉普賽人因為超過人類知識的極限而被上帝抹去,不再造訪。馬孔多進入了下降期。這時開始,由於原來維繫家族和睦理解的祖母烏爾蘇拉的神志不清,家族陷入了一片混亂。麗貝卡的搬出、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放蕩與夫妻不睦、歐洲人以香蕉園為藉口的全面入侵、上校的參戰及十七個被殺絕的兒子……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全然沒有之前的進取之意,變得孤獨、自閉。家族裡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痛苦而沉鬱、不善表達。他們並不是惡劣,而是喪失了心。那截暴風洪水時災難性的列車後,四年十一月零二天的大雨,還有馬爾克斯上校一句孤獨滄桑的話語——

奧雷里亞諾,馬孔多在下雨。

自這四年開始,一切都亂了。直到長著豬尾巴的第七代被螞蟻吞噬,布恩迪亞家族才衰敗地終結。“馬孔多這個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上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最引人深思的,顯然是洗盡萬遍都不肯消褪的孤獨。

對於這樣的孤獨,我曾經有一種出於個人的理解。何塞是家族的第一代,他的出走創造了馬孔多。而他卻有不可抑制的封閉與自大。上校和阿爾卡蒂奧第二同樣是這樣的人。烏爾蘇拉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對變化不顧時好時壞,不是一概消滅就是迫於形勢被動接受。別的人的內心深處總藏著莫大的恐懼,恐懼去與他人相愛。緣何孤獨?我想是缺乏愛與被愛的力量。

然而對人物再次觀察,兩個蕾梅黛絲總是給予我震撼。第一個梅梅(上校妻子)並不缺乏這力量,相反,上帝賜予了她過分多的愛。而她卻芳年早逝。第二個梅梅(美人兒蕾梅黛絲)根本不了解什麼是愛人,在白衣包裹中羽化成仙了。她們與這籠罩在所有人心上的孤獨毫無瓜葛,卻都離去的如此早。從某種意義上,這兩個人注定不屬於這家族。

在經過對作者的演講、拉美歷史的了解之後,我產生了第二種理解。作者說:“拉丁美洲既不渴望,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做一個隨波逐流的小卒。”拉丁美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飽受折磨。書中的描寫是真實的,五次戰爭和十七次軍事政變是確實存在的。作者寫此書的目的是鼓勵拉美人民轉變自己保守、封閉、盲目的思維方式,告別“孤獨”,學會愛,團結起來。他渴望一個烏托邦,“一個嶄新的無邊界的烏托邦將會誕生。在那裡,沒有人可以決定別人怎么去死;愛情將成為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

但這鼓勵不單單指向拉美人民,我們都應該擁有克服孤獨、爭取愛、給予愛的勇氣。

上校在戰役結束的疲憊中嘆:“我們打了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別把我們的房子塗成藍色。”而我們工作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留住彼時沒有孤獨、只有滿滿的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