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讀後感1000字

常識 (Common Sense),由 Thomas Paine (托馬斯·潘恩) 於1776年發表的支持美國獨立的小冊子。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常識》讀後感1000字,希望你喜歡。

《常識》讀後感1000字篇一

有些作者把社會和政府混為一談,弄得它們彼此沒有多少區別,甚或完全沒有區別;而實際上它們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有不同的起源。社會是由我們的欲望所產生的,政府是由我們的邪惡所產生的;前者使我們一體同心,從而積極地增進我們的幸福,後者制止我們的惡行,從而消極地增進我們的幸福。一個是鼓勵交往,另一個是製造差別。前面的一個是獎勵者,後面的一個是懲罰者。社會在各種情況下都是受人歡迎的,可是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一件免不了的禍害;在其最壞的情況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禍害;因為,當我們受苦的時候,當我們從一個政府方面遭受那些只有在無政府的國家中才可能遭受的不幸時,我們由於想到自己親手提供了受苦的根源而格外感到痛心。

政府好比衣服,是天真純樸受到殘害的表征;帝王的宮殿是建築在樂園的亭榭的廢墟上的。如果良心的激發是天日可鑑的、始終如一的和信守不渝的,一個人就毋需其他的立法者;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覺得有必要放棄一部分的財產,出錢換取其餘的人的保護;謹慎小心的原則在其他任何場合都勸他兩害相權取其輕,現在這個原則也促使他這樣做。因此,既然安全是政府的真正的意圖和目的,那就毫無疑義地可以推斷,任何看起來最有可能保證我們安全的形式,只要是花費最少而得益最大,都是其他一切人所願意接受的。

為了清楚而正確地了解政府的意圖和目的,我們假定有少數人在地球的某一個隱僻的部分住下來,同其餘的人不發生聯繫;他們就將代表任何一塊地方或世界上的第一批移民。在這種自然的自由狀態下,他們將首先想到社會。千百種的動機都將鼓勵他們趨向這一目標。單單一個人的力量應付不了他的各種需要,他的心境又不堪永遠寂寞,因此他不久就被迫尋求另一個人的幫助和安慰,而對方也有同樣的要求。四五個人通力合作,就能夠在曠野當中興建一個還算過得去的住所,但單獨一個人的力量就可能勞碌終生而一無所成。當他砍了木頭之後他搬不動它,就是搬動了也豎不起來;同時飢餓會逼他離開工作,每一種不同的需要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支使他。疾病,哪怕是一件不幸,也意味著死亡;因為它們縱然並不致人於死命,也會使他不能維持生活,落到死不死活不活的境地。

這樣,客觀的需要像一種吸引力似的,馬上會把我們這些剛到的移民組成社會,而彼此從社會生活中所得的幸福就會確立起來,並且只要人們始終互以真誠相待,就不必有法律和政府的約束;然而,由於唯獨上帝才不為邪惡所侵染,結果就必然發生這樣的情況:他們剛剛克服了那些在共同的事業中把他們團結起來的遷居之初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之後,立刻便開始忽視彼此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情誼。這種怠懈表明有必要建立某種形式的統治,來彌補德行方面的缺陷。

某一棵地點適中的大樹將供給他們一座大禮堂,全體移民區的人可以在樹蔭下聚會,討論公共的問題。很可能,他們第一批的法律只是稱為條例,在推行的時候至多以公眾的鄙視作為違犯條例的懲罰。在這第一次的會議中,人人自然都有權利占據一個席位。

《常識》讀後感1000字篇二

本書已經發表,立刻掀起搶購狂潮,三個月內銷售了12萬冊,大大加速了美國的獨立進程。

全文如下:關於英美之間的鬥爭這個題目,人們已經寫過好多卷書籍。各階層的人們出於不同的動機,抱著各種目的,參加了這場爭論;但一切都毫無效果,現在論戰已經結束了……

我聽見有人硬是這樣說:既然北美在以前同大不列顛發生聯繫時曾經繁榮過,那麽為了它將來的幸福,同樣的聯繫是必要的,並且總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沒有任何論證比這更錯誤的了。你還不如說,因為一個孩子是吃奶長大的,所以他永遠不該吃肉,或者說,我們一生的開頭二十年應該成為第二個二十年的先例。可是即便這樣也是言過其實的說法,因為我可以直率地說,假如沒有歐洲列強注意她的話,北美照樣能夠繁榮,或許還更興旺。北美賴以致富的貿易,屬於生活必需的,只要歐洲人還有飲食的食慣,它總不會沒有市場。

可是有人說歐洲保護了我們。不錯,她是把我們壟斷了,而且她花我們的錢和她自己的錢來保衛北美大陸,這也是事實;不過,出於同樣的動機,也就是說為了貿易和統治權,她也會保衛土耳其的。

唉!我們長期以來受到歷史偏見的迷惑,為迷信作了很大了犧牲。我們曾自誇受大不列顛的保護,不去注意她的動機是利益而不是情誼;她並沒有diyifanwen.com為了我們而保護我們免遭我們的敵人的侵犯,她是為了保護她自己免受她的敵人的侵犯的,甚至為了其他緣故,要保護她自己免受那些與我們本

無爭執的人的侵犯,但是由於同樣的原因,這些與我們本無爭執的人將會永遠成為我們的敵人。如果英國放棄對北美大陸的權利,或者北美大陸擺脫對英國的依賴,那麽,萬一法國與西班牙同英國發生戰爭,我們還可以與他們保持和平……

可是有人說英國是祖國,是我們的父母。那麽她的所作所為就格外丟臉,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蠻人也不同親屬作戰;因此,那種說法如果是正確的話,那正是對它的譴責;可是那種說法恰恰是不正確的,或者只是部分正確,而英王和他的一夥幫閒陰險地採用“父母之邦”或“母國”這種詞,含有卑鄙的天主教意圖,想利用我們輕信的弱點讓我們相信他那不公正的偏見。歐洲,而不是英國,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這個新世界曾經成為歐洲各地受迫害的酷愛公民自由與宗教自由的人士的避難所。他們逃到這裏來,並不是要逃出母親溫柔的懷抱,而是要躲避魔鬼暴虐;把第一批移民逐出鄉里的那種暴政,還在追逐著他們的後代,這話對英國來說至今還是千真萬確的……

我要求那些最熱心鼓吹和解的人指出北美大陸由於同大不列顛保持聯繫而能得到的哪怕一點好處。我們的穀物將在歐洲任何市場上售出好價錢,而我們的進口貨物一定要在我們願意購買的地方成交。

但是,我們由於同英國保持聯繫而遭到的危害和損失是不勝枚舉的;我們對全人類以及對我們自己的責任指導我們拒絕這種聯盟:因為對大不列顛的任何屈從或依附,都會立刻招這個大陸捲入歐洲的各種戰爭和爭執,使我們同一些國家發生衝突,而那些國家本來是願意爭取我們的友誼的,我們對它們也是沒有憤怒或不滿的理由的。既然歐洲是我們的貿易市場,我們就應當同歐洲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關係。北美的真正利益在於避開歐洲的各種紛爭,如果由於它依附英國而變成英國政治天平上的一個小小的砝碼。它就永遠不能置身於紛爭之外。歐洲王國林立,不可能長期保持和平狀態,一旦英國和任何外國之間爆發戰爭,北美由於她同不列顛的聯繫,在貿易上一定會遭到毀滅。下一次的戰爭也許結果不會像上一次一樣,而如果有所不同的話,現在鼓吹和解的人,那時就會希望分離了,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中立將是一支更安全的護航隊而不是一個小卒。凡是正確或自然的東西都會祈求分離,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及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離的時候了。甚至上帝在英國和北美之間設定這麽遠的距離,也有力地而劇順理成章地證明,英國對北美行使權力這點決不是上蒼的意圖……

《常識》讀後感1000字篇三

托瑪斯.潘恩這個名字,我最早是在高中的歷史書上見到的,以前對他寫的《常識》這本書也只是從歷史書上了解個大概意思,當時的我,對《常識》這本書的理解就只有:美國人在這本書的激勵下,向英國發起獨立的宣言。至於書本上的內容就一點都不了解。現在我要去看這本書,所以先上網搜一下托馬斯·潘恩這個學者的背景資料。雖然有不少人並不知道托馬斯·潘恩《常識》這本書,不過他的這本著作在18世紀在北美可是熱極一時。而我記得之前高中的歷史書寫,當時在北美幾乎人手一本《常識》的。哈哈,我想這有可能是過於誇張了。不過,對於當時北美的現狀來說,人們怎么樣去建立一個沒有國王的國家、如何建立一個把人的基本權利儘量維護好的國家,這本小冊子的普及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次因為要寫論文,我需要去看托馬斯·潘恩的《常識》,借這次看書的機會,正好把我在心裏面一直思考的問題給解決了。他在《常識》中把人民為什麼要建立政府,以及如果不對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備,就會對人民的基本權利進行踐踏,還有人的自然權利與政府的惡的本質進行了說明。在裡面,我最記得的是“客觀的需要像一種吸引力似的,馬上會把我們這些剛到的移民組織社會,而彼此從社會生活中所得的幸福就會確立起來,並且只要人們始終互以真誠相待,就不必有法律和政府的約束。”這一句就很深刻的說出人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並不一定需要政府。我要說的是,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種種公民權利,在200多年前的中國,還只是皇帝讓你有才能有的。所以說在18世紀的那個年代,潘恩產生這樣思想火苗,就真的可以說是偉大的。

雖然我對潘恩的文學描寫習慣不是很適應,加上看的又是翻譯本,所以難免對中間的意思理解出現偏差,但還是可以看的出潘恩是有冷靜地把人類從出現開始起認真思考過的。書中較為詳細的描述了人怎樣適宜群居,群居後產生的利益衝突,法律的產生,以及公共事務的維持,當族群擴大時,公共事務不可避免的需要有專門人員來做,這樣就產生的政府,還有以後政府逐漸會因為惡的本性而對公民權利產生威脅、以及會把手中的職權濫用而為自己謀利。“······議會成員們由於對國家事務已積有經驗,將成為幹練而發揮作用的議員,而整個會議既經人民授權,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權力。”潘恩多次強調說,要把政府的權力真正用到人民身上,不能濫用職權,來為自己謀私。不可否認,這本書的普及使得北美的大陸廣大居民意識到,他們有權獨立,且獨立後要小心的設計一種制度,使之不至於在長年累月的運轉之後,慢慢從為公民公共事務進行服務的機構轉變成一個隨處可見的冷臉的辦事效率低下的利用職權貪污受賄的大事小情均以機密不可外泄的理由進行搪塞人民的一隻由納稅人來供養的怪物。從這,我相信而且潘恩在《常識》中也說明了,《獨立宣言》的作者們,以及美國憲法的制定者們,絕大多數都是《常識》的讀者,而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起20xx年的高考作文,“常識”這個詞表達出來的意思仿佛應該是大家不用看什麼書或者別的資料就能知道的事情或道理,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個詞,卻能讓20xx年的考生想到頭暈了,也有多少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曾想過或者有機會去接觸過,他們總以為自己由一個看起來很偉大的領導人領導著,卻不知道一個信息流動性很差或只有單向信息流動的社會下可以把任何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塑造成有史以來最聰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所以潘恩在《常識》中強調:“只有公開地和斷然地宣布獨立,才能很快地解決我們的問題;決定北美的命運要依靠人民在議會中的合法呼聲,依靠軍事力量,或者依靠平民的起義。”獨立是維繫和團結北美的唯一紐帶,就是說明人權的重要性。說起人權,這是人生來就有的,不過首先還是得自己尊重自己,要不然就說不上別的啦。就像現在社會上出現這么多的有毒食品,這是不理別人的健康,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還說的上什麼人權呢?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有機會去看看這本書,也能從中有所獲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