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1000字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本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閱讀: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歷的儘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借著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著眼淚在唱屬於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這句話暗合李後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說中,蕭紅寫到:"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在香港的時候她已經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沖得老遠的童年歲月,儘管並不美滿,華考|zk168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么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為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里,於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裡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願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淒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著一點病態的藝術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說,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2歲便孤獨在異鄉逝去的蕭紅.據說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淒涼和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