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作文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相信大家讀完後都能從中學到不少的東西。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篇1

在漫漫書海中,有數不勝數的好書,但是我最愛的還是那本《蘇菲的世界》。

14歲的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踵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作者喬斯坦·賈德,通過蘇菲來展示生活的奧秘,用哲學的角度來向我們介紹一個不同的世界。他是夢的世界,是哲學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覺得我們生活在世界是必然的,每天做的事是必須的。但是這不是必須的,也不是必然的。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勇於創新……

記得小時候,我有段時間對哥白尼、伽利略等哲學家很感興趣,但也只是感興趣而已,我從不會去思考世界從哪裡來,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誰?我也只是新鮮幾天就對哲學沒有興趣了,因為我覺得哲學又空又大,不切實際。但是《蘇菲的世界》帶我去了哲學的世界,夢的世界 ,從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愛上了哲學,也發現了哲學是最貼近生活的。哲學不是科學,科學給我們的是一些我們認定是真切的知識,哲學則是不尋常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還有太多太多,因為知識我們都有,但是智慧的哲學我們不一定有,讓我們用哲學了解自己,感知自己,發現自己吧!

《蘇菲的世界》是喚醒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嘆和對人生的關懷與好奇。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厭,這些事好像我親身體會。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看完後你一定和我有一樣的感受。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篇2

我在家讀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哲學方面的書,所以讀上去不免有些枯燥。但是,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堅持讀下來,我讀懂了許多人生道理。

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他簡直是一個天才。以一本故事的形式,“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書中14歲的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吸引了她。從此,在一位神秘老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這門課程,開始思索大哲學家們思索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不斷送來的信,讓世界謎團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企圖用自己的常識與悟性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比這更怪異……

讀了這本書,我有了許多新理解,對現在的世界和原有的知識有了新認識和新看法。書中每一章提煉出來的觀點都很經典,它們揭示了歷代哲學大家們的言語或理論。其中有兩句話我記憶很深。一句是:“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另一句是:“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我喜歡這兩句話的原因是它們不僅樸實而且耐人尋味。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保持童年那種對萬物都有陌生感的純真性格,才能學好哲學,做哲學家。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哲學家被人們認為成“世界上最可怕的人”的原因吧!書中為了證明這個觀點,還做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將一隻白兔比作整個世界,我們則是一些在兔子頂端的微生物。一開始,我們對這世界都深感好奇,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就逐漸熟悉了這個世界,也就滑入兔子的毛皮深處,並在那裡舒適地呆了下來。可是,哲學家為了探索全人類的問題,他們踏上了爬向兔毛頂端的危險旅程。我想:大人們也許就是因為平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這些芝麻瑣事而煩惱,而對大千世界慢慢失去了好奇,最終在兔毛深處度過終生。怎樣才是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呢?根據我對書的了解,也許是這樣的:舉個例子:假如在見到狗時,嬰兒也許會激動地學狗叫:汪汪!汪汪!而我們則會漠然無比。但如果我此時去思考例如: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種動物?我們為什麼把這種動物稱作狗?狗為什麼會這樣吠?的問題,就應該稱作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了。

在我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希望大家予以指教。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蘇格拉底的生平簡直難以猜測,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一文一字。我們只能從其弟子柏拉圖的著作中去了解他,所以,就導致了意見的不統一。從《蘇菲的世界》中,我了解到:蘇格拉底從前大部分時間愛在廣場上與別人談話,話題一般都是哲學上的問題,在這方面,許多人最後都會與他爭論,但結果總是蘇格拉底勝利,這使得許多人討厭他,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有臉面的人。最後,他被判處死刑服毒而死。可是,我在平常的閱讀積累中,有一篇文章是說蘇格拉底臨死前叫他的弟子找一個傳人。最後那個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弟子自己,告訴人們要自信的道理。這兩個故事對蘇格拉底的死法有著不同的描述,究竟誰對誰錯?

我現在對於《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還要繼續研讀,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把薄書讀厚,把厚書讀薄。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篇3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有系統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著溫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現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麼。

它是一本捍衛哲學的書,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並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蕃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在這本書里,其實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麼關係,卻一再出現,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辭彙全部被囊括:生態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並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