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讀後感範文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冰心作品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冰心作品讀後感篇一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總的來說,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也是最輝煌的地方.

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母愛是"愛的哲理"的根本出發點.她認為: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的歌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可以說,正是對母愛的深情讚頌,奠定了這兩部作品深沉細膩的感情基調.童真在詩人眼力,是充滿純真的人間最美的世界,可誰說不是呢?

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讚頌.人類來自自然,歸與自然,人與自然是和諧一致的.

她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極樂的應件/我至誠地求著/我在母親的懷裡/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大海里/

這首詩把對母親的歌頌,對童真的呼喚,對自然的詠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誠摯深沉,語言清新典雅,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與啟迪.

三是對人生的思念和感悟,我們稱這部分為"哲理詩".

在藝術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於捕捉剎那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特別是在語言上,清新淡雅而晶瑩透麗,明白而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冰心作品讀後感篇二

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一份對詩歌的神往,於是,帶著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與痴狂,隨風讀起了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此文來源於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她的詩主要以母此文來源於,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么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此文來源於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繃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此文來源於的此文來源於是最偉大,母親的此文來源於是最純潔。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勝,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此文來源於,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此文來源於是那么聖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此文來源於,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此文來源於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此文來源於。

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冰心作品讀後感篇三

那晚,我下狠心關了電視,拾起被久久擱置在一旁的《冰心作品精選》一書,尋找到上次讀的通訊,然後接著讀下去。

夜已深,孩子入了酣睡,甜甜的,似很愜意、滿足。她爸爸尚未回家。接著這幽思與靜謐,讀冰心的文字甚是一種享受!

冰心的文字里充滿著愛,對父母的愛,對三個弟弟的愛,對乳娘的愛,對同窗朋友老師小讀者們的愛,還有對草木山川故土的愛。這愛深到了極致,是沒法子準確來形容的。我猜想冰心的性情一定很溫和、寬厚。因為她的文字情感就是這么表現出來的。我喜歡她的文字,清新雋永,不做藻飾,自然地淌過你的心田,給予滋潤。我想,我應該時常讀,反覆讀,以便再與學生研學課本上冰心的作品時,能夠深入些,細膩些,不作浪費。

有一段話,讓我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原文如此:“小朋友!我教給你,你看完了這一封信,放下報紙,就快快跑去找你的母親——若是她出去了,就去坐在門檻上,靜靜地等她回來——不論在屋裡或是院中,把她尋見了,你便上去攀住他,左右親她的臉……等她坐下了,你便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你聽得見她心脈和緩的跳動,你仰著臉,會有無數關於你的,你所不知道的美妙的故事,從她口裡天樂一般的唱將出來!”這裡面的母子深情,可愛的親昵,“找”、“等”、“尋”、“攀”、“左右親”、“坐”、“倚”、“聽”,每一個詞語都深情款款。如果兒時冰心未曾和媽媽有過如此幸福難忘的回憶,又怎會在此這般教小朋友呢?“動之以情”,我是鮮明的感受到了。每每讀這樣的文字,總會勾起我滿是束縛的回憶:不記得擁入媽媽的懷抱撒嬌,不記得坐到媽媽的膝上聽故事,不記得攀住媽媽親她的臉;只記得媽媽總是訓導我別老是照鏡子,只記得媽媽和我同行時總是疾步在前,只記得媽媽教我“坐要有坐像,站要有站像”。喔,不對,不對!恍惚中還記得媽媽教我壓水,我很努力,壓滿一缸水時,那水面離我近到了極致,水面晃亮晃亮的,與缸沿齊平,但不至於溢出,我多么驕傲啊,雖然不曾得到媽媽的讚揚;恍惚中還記得媽媽叫我燒火,那差事極單調,但當我聽到熊熊燃燒的柴火噼噼啪啪地響爆,放出比星星還閃爍的火花,在小小的空間裡鏇舞時,感受到火的溫度,總結出保持怎樣的恰當距離不至於傷到皮膚時,看著撲出灶門的熱浪怎樣繞過炊壺,變幻出一方晃動的奇景時,我覺得有趣極了!為什麼冰心有那么美好堅定的回憶,正是這堅定美好催促我找尋自己與母親的難忘時光。不是冰心比我們幸運,擁有一位更愛孩子,更懂得表達愛的母親,而是我們太忽略回憶。倘若每個學生都能受這樣的感召,我們的學習豈不更精彩,更有意義?

我們學過一篇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經過晏老師的動人心扉的授課後,我尤愛此文。直覺告訴我,兩位大師在寫母子之愛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母親是勤勞的又疼孩子的,孩子是天真調皮的又深愛母親的。我實在覺得詞乏,說不準那種感覺。我只能重複,我愛她們寫的文字,也感謝它們的精神召喚。

“我心靈是和你相連的。不論在做什麼事情,心中總是想起你來……”當冰心和母親相隔千山萬水,母親在信中寫這樣的句子,漂洋過海,遙寄相思。我也總是這樣掛念自己的妮子。所以,讀冰心的文字,就如找一位知心朋友,品讀我們的生活,感受我們牽掛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