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色經典有感

紅色經典有很多艱苦奮鬥的精神值得我們用在實踐中。那大家怎么寫感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讀紅色經典有感,一起來看看。

讀紅色經典有感篇1:《狼牙山五壯士》讀後感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民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樂章。

我是含著熱淚讀完這篇文章的。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億萬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乾脆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作貢獻呢?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浩氣長存,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忽然,“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雄壯而嘹亮的國歌聲在校園莊嚴地響起,而此時,它竟是這樣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

五壯士,你們放心吧!我們一定肩負起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讓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讀紅色經典有感篇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保爾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爾被老師神甫趕出學校後,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捨得告別了冬妮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癱瘓了。但他並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我非常敬佩保爾不畏病魔侵擾和不怕命運挫折的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他時刻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傷寒,他憑他那堅強的毅力,奇蹟般地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了,重新義無反顧地走向火熱的工作崗位。

最使我感動的是下面的故事。

索絡面卡區的團組織幾乎全部全上陣了。團省委去了三個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爾。這三個人是朱赫來同志親自選定的。鐵路搶修工作開始了,誰也沒想到條件會有那么艱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涼涼的;四周荒涼一片,幾百個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間破房子裡的水泥地板上,穿著淋濕了而又沾滿泥漿的衣服,緊緊地擠在一起,儘量對方的體溫取暖。早上,大家喝點茶就去幹活,午飯天天是素扁湯和一隻煤球一樣的黑麵包。但他們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務。

我想,我國的創業者和建設者與他們的情況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辛勞的勞動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換來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煉好本領,為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鬥。

讀紅色經典有感篇3:紅岩讀後感

今天第一次通讀了《紅岩》這本書,對於這本人們口中的好書我一直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態來面對,而沒想到的是參與了這次徵文比賽以後能夠有機會捧著這本紅色皮子的書頁頁地翻閱,細細地品讀。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話:“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年輕的心就此沸騰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與信仰占領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國統區鬥爭形勢十分嚴峻,當我看到江姐回鄉下為游擊隊送藥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濕了……雨霧蒙蒙的城牆門,木籠子裡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映入江姐的眼帘,她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去看犧牲者的名單,陡然發現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這種突然失去親人的感覺我實在是無法想像,這么大的打擊她一個弱女子究竟該如何承受?書中如此描述: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願再看。她禁不住要慟哭出聲。一陣又一陣頭昏目眩,使她無力站穩腳跟……但堅強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負擔著黨託付的任務,沒有權利在這裡流露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權利逗留。她的腳步,不斷踏進泥濘,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漿,濺滿了鞋襪,她卻一點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著滿懷悲憤,要把永世難忘的痛苦,深深地埋進心底。漸漸地,向前凝視的目光,終於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淚水。她深藏在心頭的仇恨,比淚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在渣滓洞集中營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裡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愛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劇烈的疼痛……是她,一個女共-產-黨員,平靜地在敵人面前宣布: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

紅岩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這句話說出來是多么容易,但現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真正地從心裡感激,對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會慢慢淡忘這曾經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犧牲,不讓孩子接觸血腥,紅岩里的精神是否會失傳?或只是成為國小課本上一篇機械的誦讀課文?我生怕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因為身處大學,只感覺到大學裡的氛圍並不是一個澎湃激-情與夢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無聊,空虛,苦悶,浮躁,整日除了學習和逛街就無事可做,相比於革命年代的青年學生如饑似渴地獲取知識的勁頭,隨時為理想,為革命獻身的熱情,我不禁為我們這一代人汗顏。也許我的觀點是片面的,但追求時尚和刺激卻是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看著眼前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腦海里浮現的確是江姐堅毅瘦弱的藍色旗袍上鮮紅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迎風飄揚,我究竟該何去何從?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我在讀了三年大學還無法參透的。也許紅岩里最值得我們大學生學習的精神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其具體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身懷遠大抱負,為建設更加富強的中國和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奮鬥!也許信仰不再象那個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標卻一直牽引著為之付出努力的人們堅持不懈,奮鬥不息!

鐵道校區趙長平同學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跡已經譽滿中南,我從心底里佩服他。不僅因為他為我們中南人增了光,為我輩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韌勁和信念。從他負傷躺在床上仍堅毅篤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義前瘦弱卻筆直的身影。這就是新時代傳承的紅岩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大學生捫心自問,認真思考:怎樣去樹立真正的信仰並為之奮鬥?!紅岩,這面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將永遠在我心中飄揚,引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