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故事有感

讀名人故事,你的閱讀感受是成功都得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那么大家又有什麼閱讀心得呢?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讀名人故事有感,希望你喜歡。

讀名人故事有感篇一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大量的學子走出國門,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報效祖國,而在這些學子之中,有一位勇敢的指出自己老師也就是著名的心理學教授--阿加爾老師的錯誤。

幾年前,她報考了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加爾的博士生。阿加爾教授每隔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所有報考的學生都很珍惜這次機會。可輪到彭倚雲口試時,她卻直率地陳述了與教授不同的學術觀點。教授十分生氣,禁不住大聲斥責道:“你難道認為我會收一個反對我的觀點的研究生嗎?”彭倚雲想:反正我也沒有希望被錄取了。乾脆,就豁出去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幾天后學校宣布,阿加爾教授決定,把這難得錄取名額以及獎學金授給彭倚雲。

阿加爾對這位頂撞自己的學生說:“你看,我的孩子。你和我爭了兩個小時我還是決定錄取你。為什麼呢?因為我要你在我的支持下充分反對我的理論。要是事實證明你是錯的,我當然很高興;要是我們都對,我更高興;要是你對了,而我錯了,哈!想不到吧!我會特別高興。因為只有這樣,世界才會更有希望!”

看到了吧朋友!只有勇於指出老師的錯誤,才能更好的學習,我相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對於老師的錯誤不敢勇於指出,每次話都到了嘴邊,有活生生給咽了回去,我相信通過彭倚雲的故事我們以後遇到錯誤就會勇敢地指出來啦!加油!

讀名人故事有感篇二

在我家中,有一本書總是放在我的床頭。這本書是媽媽在春節時候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的,書的名字叫做《100位名人成材故事》。每天晚上當我翻開書的時候,就仿佛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時空,在那裡我了解到那些名人是如何刻苦學習和努力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

到現在為止,這本書我已經基本讀完。書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十分的生動有趣,他們都克服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最終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們的那種精神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激勵著我們這一代的人們。

當我讀到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的時候,我知道了學習應該要有鐵杵磨針的韌勁,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李白從老婆婆那裡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日後成為我國古代的偉大詩人,並為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當我讀到愛數星星的孩子張衡的時候,我知道了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光要學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要經常主動觀察周圍的其他事物,並要對不明白的要細心的進行研究。張衡就是經常細心觀察天象,才能夠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觀測天文的儀器渾天儀。在那之後,他又發明了世界上最早觀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當我讀到立志氣象科學的沈括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人們經常說能夠提出問題才說明把書本讀的相對透徹,也就是這個道理。沈括就是從小就愛在學習中思考,並且下工夫去鑽研,才寫出了我國氣象方面的巨著《夢溪筆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留下來的名言佳句。意思是說只有書讀的多,那么在寫文章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文如泉涌;只有把書讀的很精,那么才能夠在作文章的時候寫出點睛之筆;只有把書讀的很透,那么在敘述的時候做到信手拈來。

最主要的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堅忍不拔毅力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曾經有人說過成功=1%的天才+99%的勤奮,這說明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必須要牢記他們的這些事跡,並用此來時刻提醒自己,那么才能夠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

讀名人故事有感篇三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寒,國中畢業就輟學了。但他從小就痴迷於數學,輟學在家一直堅持自學,千方百計搜尋數學方面的書刊研讀。後來他在一所中學當事務員。

一次,他在朋友那裡借到一本《學藝》雜誌,上面刊登了蘇家駒教授的一篇論文。華羅庚發現者篇論文中有錯誤,就想寫一篇糾正文章,但又考慮到蘇家駒是大名鼎鼎的教授,自己不過是個無名小卒,會不會被人認為是班門弄斧呢?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請教王維克老師。王老師鼓勵他說:“聖人也會有錯誤。你如果指出教授的錯誤,他非但不生氣,還會很高興的。”於是,華羅庚就寫了一篇論文,指出蘇教授論文中的錯誤,並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

這篇文章驚動了當時清華大學的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當得知文章的作者既不是“海歸”,又不是大學教授,而僅僅是一個中學事務員,熊慶來驚訝不已,於是立刻做出決定:請這個青年人到清華來!

正處在貧困中的華羅庚聽到這一天大的喜訊激動萬分,家人和鄉親們也為他感到高興。從此,華羅庚如虎添翼,在數學的王國里盡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