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讀後感

白楊頑強,堅韌不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白楊》讀後感,僅供參考!

《白楊》讀後感篇一

《白楊》這篇課文,詳細的記敘了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愿。讀了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白楊樹有高大直,生命力頑強,能抵禦自然災害這幾個特點。還讓我知道了白楊有著堅強執著,無私奉獻,盡職盡責,這些品質。然而我們的解放軍叔叔和清潔工人他們也像白楊一樣。

解放軍叔叔總是那么英勇,哪兒有困難,他們就在那兒出現,不管遇到嚴寒還是酷暑,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還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內出現,那么英勇,那么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上次5.12大地震,當人民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誰最先走在最前沿?是解放軍叔叔!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沖在前面,於一個個困難作鬥爭,不怕犧牲,頑強戰鬥,贏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挽救了一個有一個生命!

清潔工人,不怕髒不怕臭。他們每天在辛勤的在街道上掃地,換來了一座美麗的城市。可有些人卻一點也不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清潔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的埋在了人們的心中。

通過學習《白楊》,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為祖國建設而奔赴西部的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相信,我也會學習他們,儘自已一分把祖國的西部變得繁榮昌盛。

重慶市忠縣白石鎮中心國小校五年級:陳麗娟

《白楊》讀後感篇二

今天,我們學習了當代作家袁鷹寫的《白楊》這篇課文。袁鷹原名田鍾洛,江蘇淮安縣人,是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散文家。參加工作以後改名袁鷹。主要作品有:《年輕的時候》、《保衛紅領巾》《第十個春天》、《花環》、《袁鷹兒童詩選》等。

這是一篇借物喻的抒情散文,主要講了: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大戈壁的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們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通過這篇課文,我知道了白楊樹高達挺秀,樹幹筆直,生命力頑強,能防風固沙。還讓我知道了白楊數有著堅強執著、無私奉獻、盡職盡責的好品質。在生活中,也有著許多的“白楊樹”,像:解放軍叔叔、清潔工阿姨……這些都是具有白楊樹的品質的人。

大家還記得5·12大地震嗎?當別壓在廢墟下的人們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誰最先走在最前沿?當然是解放軍叔叔!他們不怕犧牲,頑強戰鬥,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然而,大家又知道是誰把我們的世界打扮得那么美麗?當然是清潔工阿姨。她們每天天沒亮就起床美化世界,不怕髒不怕臭,每天辛勤的掃著地。

我們要學習這些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解放軍叔叔、清潔工阿姨們,學習白楊樹的品質。通過《白楊》的學習,讓我感受到為祖國建設而奔赴西部的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儘自已一份把祖國的西部變得繁榮昌盛。

益田國小五年級:楊蔚然

《白楊》讀後感篇三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為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創建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