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

篇一:

平凡,這個詞十分抽象,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這浩瀚無窮的世界,我們人類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無論是悲與歡、窮與富、強與弱,對於這歷史的長河不過是些平凡的小事罷了。我素來對平凡都是這樣認為的。可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

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悲劇?是喜劇?還是正劇?都有一點點。這裡面省略了華麗的描寫,省略了驚天動地的情節,省略了驚險離奇的故事,講述的無非是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從上學時候吃黑面饅頭到他長大成人後成了一名攬工漢,依然很艱苦。可是哥哥的工廠又倒閉了,全家好幾口人的生活壓力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開始他承受不了,可後來他堅持住了,還總結出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讀到這裡我不禁為他留下了眼淚。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索了起來,孫少平留給後人的態度是什麼?是一種對苦難的崇高感和自豪感,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妹妹寫信給他說:她後悔為什麼自己是農村人,而孫少平卻回信給她說“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我不僅把我受的苦和孫少平所受過的苦相比較。我的苦無非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多,晚睡會兒;或做完作業,家長不讓玩電腦;或是家長多報了幾個補習班,沒時間玩就哭天喊地,捶胸頓足。孫少平呢?他每天都在危險的煤窯中掙著微薄的工資,而就這點杯水車薪的錢,卻是全家一個月的費用。兩者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啊!現在我們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簡直是蜜罐里泡大的,但還不滿足。我經常在超市里看到有的小朋友因得不到滿足,而在商店裡號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很自然地把魚頭夾給媽媽吃,認為這是她的最愛;還有些小朋友更是過分,竟然打罵養育他的家長,還建立什麼反家長聯盟,對抗家長。而孫少平呢?他頓頓喝野菜稀飯吃黑面饃,卻用少得可憐的糧食為奶奶做白饃。當少平用自己唯一的錢給患有多年的眼疾、半身癱瘓在床的奶奶買了一瓶止痛藥和兩瓶眼藥水後,奶奶的眼角滑出了兩顆淚珠,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我們和孫少平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或許,在物質上,我們比孫少平富有,但在精神上,我們卻比他貧窮。茫茫天地,芸芸眾生,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世界。

篇二:

歌舞昇平總是夢,平平淡淡才是在真。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十七八歲,剛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花季,又在懵懂中迎來了雨季。

在這轉變中,不能說我們失去了青春的熱情,但是我們也都進入了人生的多雨期。更多的挫折,學習的、人際的、情感的,很多方面我們都開始前所未有的經歷。而我們的思想從這些經歷中得出的不同感受,不同啟示和不同教訓,將決定我們今後人生的軌跡,是平緩,抑或是跌宕的。

我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描述了少平等人從青年到成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生動而切實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這本書將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田福堂,作為農村基層幹部,有時想為大家做些好事卻因條件限制而無能為力,有時因為自私的心理什麼都不想做卻緊緊抓住權力。孫少安,作為一個貧困家庭的重要勞動力,頂著生活的重壓,努力賺錢,想的只是使生活好起來。田福軍,作為思想深入的高層幹部,一心為人民謀利,盡職盡忠,恪守原則。

還有很多,田潤葉、田潤生、郝紅梅,他們的經歷都是我們感慨萬分。

最令人感慨的,當然是我們的主角:孫少平。

由一個羞澀靦腆的貧困少年長成一個勤懇剛強的男子漢,這中間,經歷了多少波瀾,多少狂風巨浪啊。背井離鄉出門做苦工,遠離親朋去挖煤,曉霞的犧牲,意外的礦難,作者,喔,或者說是老天爺,給他的每一筆都如此深重,深重到我們無法承受。

然而,他承受住了。無論多么艱苦,體力的,精神的,無論是多么殘酷的艱苦,皮開肉綻的,悲痛欲絕的,呵,他都挺住了。留下了一身的痂痕,也練就了堅不可摧的思想堡壘。每一次,幸福似乎都唾手可得;每一次,幸福卻都在唾手間灰飛煙滅。

最後一次,幸福在他自己手中。他放棄了。但是那幸福是我們所謂的幸福,是我們所認為的幸福,而在他心中,那也許不是幸福。所以他選擇了平凡,他所需要的幸福,不是歌舞昇平的,是平平淡淡的。

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把平凡作為夢想,其實這也是合乎常理的,而不必為自己感到難過。生活的平凡與不平凡只是相對而言,我們所需要的,是像書中所說的:坐上生活的馬車,拿起鞭子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