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是比問題多讀後感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本闡釋理念的書,它從全新的視角將方法與問題的辯證關係予以闡述和分析,並為你提供了超越自我、開拓思維、尋找方法、銳意創新、高效工作、邁向成功的具體操作方法。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方法總比問題多》的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方法總是比問題多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方法總是比問題多讀後感篇一

在面對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找藉口推卸責任,而不是想對策。表面看來這是人之常情,然而,一個只知道找藉口,推卸責任的人,如何能成為優秀的人?一個不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如何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作為一名稅務機構的辦稅員,也深刻的領悟到只有不斷在工作中找方法,才能更好的為廣大納稅人服務,為國家稅收工作恪盡職責。

在《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本書中,作者認為優秀的人是在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他們相信凡事都會有方法解決。該書從“不找藉口找方法,戰勝對問題的恐懼,讓問題迎刃而解,把問題變為機會”四個觀點出發,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一步步教讀者怎樣克服對問題的恐懼,在遇到問題時怎樣運用一些思維技巧,巧妙轉移問題,從心裡上藐視問題,以方法克敵制勝,將問題和挑戰轉變為機遇。

工作中,當自己面對問題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竭盡全力?我們經常聽到“盡力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把全部潛力發揮出來!“盡力”只是藉口,替“不可能”找藉口。我們之所以說事情“不可能”,僅僅是由於我們把自己捆綁住了。當我們把“不可能”改為“怎樣才能”時,原來難以想像的奇蹟或許就會出現。世界上沒有“天大的問題”,只有不夠努力造成的遺憾。學會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可能去努力吧!

想想自己是怎樣面對困難的。退縮?屈服?我們之所以不成功,就是無端地將問題放大,把自己看輕,自己否定自己。要想成功,就必須從自己的字典里刪除“我不行”這句話!然後努力的去找方法,讓自己的大腦運轉起來,從找方法到會找方法,從會找方法到創造大的價值。只要你能夠戰勝對艱難的畏懼,並下決心去努力,你就能讓問題迎刃而解而且還會把問題變為機會!對自己狠一點,逼迫自己勇攀最高峰。要知道,問題是成長的機會,不要害怕遭遇問題,不要害怕遭遇否定,不要害怕遭遇困難。這些遭遇,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發奮努力,對自己的生命更加肯定!總有一天會發現:問題絕對沒有想像的那樣嚴重。問題的嚴重性往往是我們自己放大的,我們所感覺到的“恐懼”往往是預先設定的、被歪曲的。只要努力面對困難,所有我們以往畏懼的東西,都會被我們踩在腳下!

勇敢地去嘗試,別害怕拒絕,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去試一試。許多歷經挫折而最終成功的人,感受“熬不下去”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他們總能樹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並堅持到底。人成長和竹子一樣,往往也是“一節一節成長”,每一節都要經過痛苦的針扎。這種痛苦的經歷對智者而言是一種“福音”,只有真正面對才是真正地成長!

方法總是比問題多讀後感篇二

這本書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1、方法與“問題”的關係;2、如何克服無法面對問題的心理障礙;3、如何擁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4、如何把問題變成機會。假如你擁有這四個方面的認知和智慧,你就會有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帶著自動自發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還會因為掌握方法而創造非凡的業績,並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和發展的機會。我就這四句話,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

書中講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問題本身,更在於我們有沒有解開自己的心結,在於我們有沒有用心去“想”。不怕問題困難,就怕不想。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而這把解決問題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說到這裡腦海中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則小故事:有四個行銷員接受任務,到廟裡找和尚推銷梳子。第一個行銷員空手而歸,廟裡的和尚都沒有頭髮,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沒賣掉。第二個行銷員回來了,銷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紹經驗說,我告訴和尚,頭皮要經常梳梳,不僅止癢,頭不癢也要梳,可以活絡血脈,有益健康。念經念累了,梳梳頭,頭腦清醒。第三個行銷員回來,銷了百十把梳子。他說,我到廟裡去跟老和尚講,您看這些香客多虔誠呀,在那裡燒香磕頭,磕了幾個頭起來頭髮就亂了,香灰也落在頭上,您在每個廟堂前面放幾把梳子,他們磕完頭,燒完香可以梳梳頭,會感到這個廟關心香客,下次還會再來,這樣一來就銷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個行銷員回來,銷掉了幾千把梳子。他說,我到廟裡跟老和尚說,廟裡經常接受人家的捐贈,得有回報給人家,買梳子送給他們是最便宜的禮品。您在梳子上寫上廟的名字,再寫上積善梳,說可以保佑對方,這樣可以作為禮品儲備在那裡,誰來了就送,保證廟裡香火更旺。這一下就推銷掉好幾千把梳子。由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面對困難,超越自我,主動解決,是惟一的出路。有道是:辦法總比問題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礙,阻止你前進的真正對手就是自己。聰明的人,敢於面對問題,超越自我,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主動解決”的韌勁,全力以赴攻克難關。就像老鷹一樣在高空盤鏇注視四面八方,高瞻遠矚,而不會像鴨子一樣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麼都不做。書中也列舉了王明為一個著名洗衣粉製造商設計創意廣告的事例。它同樣告訴我們,面對問題,哪怕我們只做了一點點努力,也會使我們朝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一步,我們還可能在積極努力的過程中找到不同的、更便捷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二、問題在發展,方法要更新

方法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對於同樣的問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我們採用的解決方法也越來越科學。今天是最佳的方法,並不代表永遠是最佳的方法,我們必須樹立一種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永遠追求更好的方法。書中講到了弗萊明醫生髮現青黴素的事件。現實中,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問題,也會發現許多新方法。在青黴素髮明之前,人們遇到細菌感染問題採用的是另一類方法,而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後,細菌感染的問題有了新的也是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對待一個問題,在進行正確分析的情況下,以創新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得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有利於社會或者單位的發展,那么解決問題的效果也許就會更好。

三、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大數情況下,“問題”是大多數人躲避責任、迴避努力的第一藉口。但是,一個一流的工作人員,應該是奉行這樣的理念:不找藉口找方法,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是一個充滿自信的理念,也是一個更具建設性創造性的理念。該書不僅強化了工作人員不找藉口的重要性,更幫助大家面對問題時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並把問題變為機會。它一步步教人們怎樣克服對於問題的恐懼,在遇到問題時怎樣運用一些思維技巧,比如找準“標靶”、類型思考、巧妙轉移問題等,不僅從心理上藐視問題,以方法克敵制勝,而且還能最終將問題和挑戰轉變為機遇。對於工作人員來說,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否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藉口迴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這一點,對他工作中能否成功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這一點也是一流人才的核心的素質。任何單位任何崗位的人員,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崗位工作中創造連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奇蹟。我們應該信奉"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找理由為自己的失敗辯解只會加倍失敗,只有去找方法才會有成功。

引用書中那句話“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讓我們努力發揮自身潛能,認真工作,爭取做到最好,讓領導滿意,讓同志們認可,使工作更上一層樓。以此與大家共勉,不當之處,請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方法總是比問題多讀後感篇三

讀《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書之後,很受啟發。我們每個人每天會面臨許多問題、許多要辦的事,但是,再多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多!這本《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書就是教我們如何用各種辦法去解決各類問題。書中介紹了許多辦事成功經驗,對我們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辦事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書中從不為失敗找藉口,讓問題迎刃而解,把問題變為機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教會我們怎樣克服對問題的恐懼,在遇到問題時怎樣運用一些思維技巧,解決問題,將問題和挑戰轉變為機遇。“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道辯題,仔細閱讀思考,就會讓人洞察其要義。“方法總比問題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種心態,是面對困難,積極應對的心態;是面對困難,永不言敗的心態。日常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只有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才是一種完美體現。

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就要做好每一個事情,不找任何藉口。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許多要辦的事,看我們怎么去解決問題,有的人會想方設法的去辦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而一件事是否能辦成,光有企盼和熱情是不夠的,而是看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技巧,採取不一樣的方法和技巧辦事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要動腦筋,想辦法,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我辦事能力。平凡的小事也要辦好,只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就會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辦事的水平,不斷創新思維,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立於不敗之地。要勤學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為增強辦事能力打下基礎。乾一行,愛一行,要有執著的追求。不管做什麼事要有自信,有超越自我的信心,持之以恆。要正確評價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看到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表率作用的發揮,不斷迎接挑戰,既要解決當前實際問題,還要善於總結經驗,有所創新發展,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創造出新的成績。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想辦法解決民眾利益問題,會換位思考,辦法總比問題多,結合自己的實際崗位工作,總結解決問題的途徑,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贏得民眾滿意。

總而言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要樹立“沒有困難,只有辦法”的工作理念,辦法總比問題多的理念,想辦法解決,就能夠收到實效。再大的問題,再難的事情,都能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