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裡的所見所聞。讀完此書,大家有什麼感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篇一

一直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脫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直尋求自然與單純,從台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於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鍾愛的,如果一定要選擇,那還是會選擇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艷紅在沙漠裡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么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髮和遮擋於後的眼神,有著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併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曾經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像她在沙漠裡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像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裡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著一時的衝動就拎著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於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製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著蝴蝶結的。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後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持著這么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為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閱讀她的書,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著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往往過於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擇決絕的方式去達到超脫和升華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說,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裡一直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篇二

其實故事很短,但我看了很久,20xx年一直看到20xx年的現在。其實這樣已經說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讀了,也不是想寫什麼讀後感,也寫不出讀後感,只是想借這個理由更博罷了。

既然是以這個理由,又要忍不住嘰嘰喳喳幾聲。看完這本書,我就產生了很強烈的要去旅遊的欲望。當然,也想去沙漠,撒哈拉是不太可能了,我想去西藏,因為它神秘;我想去內蒙,因為有大草原,因為有高超在;我想去北京,因為去內蒙要路過的嘛,因為表弟在那裡讀書,有導遊了額;我想去廈門,因為都說鼓浪島很美;我想去雲南,因為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看來我真的很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是現在能去得成的。 --

三毛和丈夫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條件艱苦,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著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她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要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嚮往的不僅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我嚮往的還是三毛對生活的那種態度,還有她生活的狀態,我覺得她很幸福。

這樣更加讓我覺得有必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大學這剩下來的兩年,我不能到兩年後的今天發現自己一事無成,不想自己錯過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最好的機會。我是真的想去旅遊了,和朋友一起,可以是偉春,可以是曉群,可以是妞,可以是寧姐,可以是還有很多人,我希望我們能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記得我們曾經走過一樣的路,分享過最美麗的風景。我想像著我們背著旅行包站在廣袤的大地,鏡頭拉得很高很遠,這樣的我們就顯得很渺小,我想像著這樣的畫面;我想像著我們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間,感受著真實的“風吹草低見牛羊”,我想像著我們登長城那種痛苦卻也暢快淋漓的樣子,我繼續想像,想像異域風情,想像海闊天高。

記起來要把自己拉回現實。為了這些夢啊想的,我還是奮鬥去吧!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篇三

對於我來說,三毛就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靈魂。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三毛,但自從我讀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後,我發現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她,對於我來說,她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裡生存的,直到我看了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並沒有用到什麼華麗麗的語言來描繪沙漠裡的生活,但是卻從了她那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大沙漠裡的簡單。而又浪漫的生活。給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筆神奇的而溫暖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並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 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的畫面。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裡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但同時我也了解到了在沙漠裡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裡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家具沒有床,但是她與荷西卻還是生活著很快樂。因為她以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著的信念,簡單並快樂的活著。在這個大沙漠裡,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在《懸壺濟世》主要是說三毛做醫生,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幫鄰居們治病,這就看出了她是個聰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別人相處,就好像她所說的:“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得捷徑。”或許就是她那積極的心態和友好的態度使她贏得了一次次珍貴的友誼。

在《素人漁夫》中,我也體會到了她與荷西在沙漠裡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由於沙漠裡的物質昂貴,所以,他們的錢也不高花,雖然他們可以用家裡給的錢,也可以將包袱回家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這么做,也沒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去掙錢,雖然到了最後並沒有掙到什麼錢,而且還賠了一千五百。但他們還是很開心的去大吃了一頓。或許這就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愛情是一種奧妙,在愛情中出現籍口時,籍口就是籍口,顯然已經沒有熱情的籍口而已,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愛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強求再得,這,正如強收覆水一樣的不明事理。”這就是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的愛情,不是要什麼多好的物質生活。只要兩個人能夠在一起開心的生活久足夠了。可現在的人還會有誰能做得到?

在《啞奴》當中就是寫了一個在沙漠裡的奴隸的生活,那奴隸的善良和財主們的殘忍,三毛看不慣那些財主對啞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給那啞奴。還給他送錢和送一些物質。雖然說,啞奴的一家都已經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還是覺得內疚,因為她不能夠幫助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和改變他們的命運。或許就如她所說的:“朋友之義,難在義字千變萬化。”命運就是這般,不隨你我而易。當啞奴被財主賣走的時候,三毛淚流滿面,想說什麼,但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有著前所未有的無奈和傷心。原來,這就是三毛,充滿了愛心和樂於助人的關懷,一朵沙漠了常開的花。

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之後,我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尋找幸福的國度。從她的身上我開始感知並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