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飛的故事讀後感

叢飛一心為公,無私奉獻,他雖普通,但人格高尚。想更多了解讀者們的閱讀心得,欣賞完原文,也歡迎去欣賞學習叢飛的故事讀後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叢飛的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叢飛的故事讀後感篇一

讀了《叢飛的事跡》,我特別感動,這篇文章主要寫叢飛所做的所有好事。他多次在山區舉辦慈善義演,為失學兒童籌集學費,好讓他們上學。就連自己患了嚴重的胃癌,需要許多錢治療的時候,也沒停止過給貧困災區的兒童捐款。

叢飛的行為令我認為他十分有愛心,在他患有胃癌,需要錢,生命有危險的時候還會捐助很多錢給災區兒童。他還收養了那么多的孤兒。在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惡化後又勇敢地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好讓失明的孩子重新恢復光明,看到美好的世界。

“在山區里,我看到那些孩子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裡就特別難受,而當我聽到那些孩子有書讀的時候我就特別高興。”叢飛說的這句話一定感動了許多人,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叢飛的愛心是那么執著,他多么希望人們能夠快樂的生活,他期盼貧苦的孩子們有書讀,讓社會上多幾個有文化、懂知識的人。

叢飛資助的孩子達到178人,他也是一位普通的人,但他就可以這么有愛心,幫助這么多的孩子,讓他們幸福成長。

我希望大家向叢飛學習,學習他關注貧困孩子們的生活,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叢飛的故事讀後感篇二

當我們正在蔚藍的天空中健康快樂地飛翔的時候;在某個黑暗的角落裡,卻有著一群正受傷的天鵝,它們需要好心人來幫助它們,使它們和我們一樣在同一片天空中飛翔。

終於有一位天使降臨了,他便是愛心大使——叢飛。因為有了他,使得這178隻天鵝完成在天空中飛翔的夢;因為有了他,使得這群天鵝重見光明;因為有了他,使得它們體會到人間親情之溫暖。

今天,當我讀了叢飛叔叔的事跡材料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叢飛叔叔躺在病床上,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依然惦記著他的兒女是否吃得飽,睡得香。一生傾其所有,只為了幫助失學兒童,他是多么的偉大呀!當我讀到這裡,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淚水奪眶而出。回想起每次捐款活動的時候,我將自己的十幾塊戀戀不捨地塞進捐款箱,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我這僅僅的十幾塊便可以為失學兒童買幾支筆,幾本書,而我卻在那為十幾塊喊爹娘。叢飛叔叔卻共捐了三百多萬,比起這些,我這是十幾塊錢更應該捐了。

叢飛得知兒女們生活困難,便叫妻子刑丹從自己的醫藥費中取出兩萬給兒女們吃穿。一個家境清貧的叢飛,一個正在與病魔搏鬥的叢飛,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盡力讓失學兒童過上好日子,多么偉大的父愛啊!

8月23日晚上,叢飛叔叔,這位年輕的戰士,安靜地躺在病床上,他看上去多么地安詳。胃癌這個該死的病魔,奪走了叔叔的生命,他告別了世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一個揮手告別世界的人有什麼心愿呢?我們萬萬也沒有想到叢飛叔叔的最後一個心愿竟是把自己的眼角膜捐贈給了盲人,這也是他最後一件能夠為我們做的事了。

叢飛叔叔走了,但是他的精神、事跡地刻在豐碑上,他的靈魂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廖曉華

叢飛的故事讀後感篇三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十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一直做好事。叢飛是一名用愛心感動中國的“業餘歌手”, 他是著名歌唱家郭頌的關門弟子,受過嚴格的聲樂訓練,還嘗試創作過歌詞。他在小品、啞劇、口技、魔術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詣。憑藉這些,叢飛本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卻選擇了放棄安逸。

從叢飛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懷著誠摯的愛心,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先後20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雲南及山東等地的貧困山區,認養資助一批批輟學兒童。十多年中,他先後資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的100多名貧困失學兒童和殘疾人,累計捐款金額超過300萬元。

加入深圳義工聯20xx年中,他義工服務時間超過6000多小時,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占演出總量的一大半。而他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甚至到了生病無錢醫治的困境。他的家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房子只有58平方米,狹小的廚房除了安裝爐灶的地方,只能進去一個人,屋裡沒什麼值錢家當,唯一有些檔次的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他的主要收入來自商業演出,但常常是收到一筆演出費後,馬上就寄給貧困地區的孩子,或給了殘疾人和孤兒。

但是,命運總是那么無情,叢飛不幸患上了胃癌。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去世的10天前,叢飛做出人生的最後決定:向醫院鄭重提出停止靜脈補藥治療,僅保留鎮痛治療。

叢飛說:“我希望能把這些費用用到其他有治療價值的人身上。”同時他簽署了捐獻眼角膜協定,決定奉獻最後一份愛心:“我死後,將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無償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就算我為社會所做的最後一次奉獻。” 這是叢飛的遺囑。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想著如何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別人做點事情。

奉獻,被叢飛視為生命中不可放棄的責任。他說:“個人享受是次要的,奉獻是我生命的需要,獻愛心是我的天職。”“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給我生命,我就要給別人帶來快樂。”

多年來,他沒有為自己或家庭存下一筆款子,還四處借錢去幫助別人,以至於欠下了高達17萬元的巨額外債。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他都執著於自己的信念,為了幫助別人,再苦再累再委屈,他都能忍受,他都認為值得。他的心中只裝著別人,惟獨沒有他自己。

這是一種多么無私的生命境界啊!叢飛長年累月奔波操勞。他這么辛苦為的是誰?是一群與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們。在叢飛的善良幫助下,183名兒童獲得讀書的機會。叢飛的精神是無私的,他犧牲了自己,卻圓了180多名兒童的讀書夢。我為他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動,叢飛的奉獻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我一定以叢飛為榜樣,做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無私奉獻的人,積極為國家、社會、他人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