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後感:書里風景書外情

編者按:書里的風景更迭變換,蘊含的道理也深不可測,而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領悟了“書之真性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書里風景書外情》。

偶然捧起一本《四月天》,靜坐在林徽因的詩意里,我的思想隨書中風景徐徐前行,去漫溯到那更深遠的書境,尋覓著這最美人間四月天。

我徜徉於延宕的鄉村小道上,在這薄霧的朦朧里,晨霧中的村莊格外靜穆,蘭花似煙的香味,水草幽幽的清香拂著我貪婪的鼻翼,我辨不清前行的道路。路上也沒有行色匆匆的過客指引我,正如我賞書時的迷惘,眼前有的,並不是如我所想像的,沒有倚紅繞翠應有的春花秋月,只有“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就像是習習寒風從歷史深處漫溯而來,幾分寒意,幾分蒼涼,如煙似霧,淺淺淡淡,“月迷津渡,霧失樓台”,志摩那瘦削的身影在躡履前行,如此朦朧,如此縹渺,我想那肯定不是人間四月天。

我彳亍著前行,繼續尋找著這人間四月天。

旭日與白雲相依相隨,這裡籠罩在一片綠意蔥籠里,我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讓我感覺行走在一幅山水畫裡,賞湖水蒼茫,嗅綠意芬芳,聽簌聲微微,這一切漫潤著我的心靈,沒有了志摩的孤獨,沒有了小曼的囈語,徽因的傾情更讓我涕泗,這是我要尋找的書中風景嗎?可是這裡的一切讓我有一絲落寞,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我想,那應該不是人間四月天。

我跋涉在漫漫書途中,夜闌人靜里,寧謐的天空沒有一載星輝,只有皎潔的月光,傾瀉而下,溫柔似水,宛若一彎清泉中浮動的白蓮。我看到了窗欞之外,“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區域的起伏山巒。”可那是人間四月天么?

攜一縷書墨馨香,我來到一片曠野,小路上散落著一層層細薄的稻草,一旁枯樹枝莖上留了一點蒼翠,我看到不遠處有幾個模模糊糊的身影,那是四個鄉下人的背影,“一個頭上包著黯黑的白布,兩個褪色的藍布,又一個光頭。他們支起膝蓋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牆休息,還有西梆子的聲調。”此時,志摩的瀟灑多情不見了,小曼的醋濃情意不在了,徽因的意纏情綿不再了。而我所看到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一家老少,齊樂融融,村莊和美,他們共賞著落日餘暉,良辰美景,這裡沒有嘈雜紛亂,此時此景,我已經等待很久了,我想,這應是人間四月天,這才是書中風景。

我知道,只有投入心靈,才能聞到生命的醇香,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悟得真情。

讀書的過程,好比是一個不斷尋覓,不斷發現,不斷探知,不斷追求的過程,我想,人間四月天從不是指那些充滿顏色的風景,而是我們從清澄的視角看待事物,去發現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本質,感悟書外的情感世界,我想,那就是人間四月天。

書里的風景更迭變換,蘊含的道理也深不可測,而最重要的,從不是結果如何,而是,你是否享受這個過程?你是否找到了意義所在?你又是否領悟了“書之真性情”?

作者:管笑

指導老師:吳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