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範文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李開復把林林總總的做人處世哲學歸納為“成功同心圓”,提出“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這一主題。那么你們是怎么寫這本書的讀後感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希望幫助到你。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

讀完李開復先生所著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讓我感到振奮,對於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期待.這不是一本讓人無法理解的枯燥的說教來闡述成功秘訣的書,而是一本有著縝密的邏輯和真實可觸摸的案例分析,語言與文字表述流暢,平易近人的書籍,體現了做為一名成功人士的李開復先生的閱歷的廣泛,對事物觀察的細緻,有著豐富的知識的覆蓋面,論述有著可靠的科學依據和事實的支持,給人以誠信,友善,和諧,主動協同,在公平合理的環境裡,鼓勵人人創新,提倡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比過去更好,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的那種奮進的拼搏精神.

李開復先生在書中提出:成功的同心圓的觀點,把過去比較鬆散的道理,進行系統化的歸納,讓人看了覺得更加的具體化,條理化,即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等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做為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六種行為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面一環.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已情不自禁的用自身的工作方式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完成了一次自我內心深處的心靈上的洗禮.特別是正確的價值觀的樹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如果說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那么人的處世原則,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會有有很大的偏差,那么就會影響人生髮展的軌跡.而書中提到的積極主動的七個步驟的表述也讓我明白了在工作中不僅需要有感性的激情,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用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還有就是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冷靜辨析而不輕信於他人,在工作中有時總想著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某件事情做好,而事實卻難以如願,靜下心來想想:其實有時是自己的看問題的角度如果調整一下再去分析一些問題,把一個大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相關的小問題,一個一個的處理完,那么許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說從小事做起是一門必做的功課.積極的在工作中去嘗試,雖然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就等於失敗,努力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讓人意想不到的機遇在裡面,總是讓人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出現,因此在工作中做好準備的努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一環,如果是放棄了努力就等於失去了機會,失去了機會就等於失去了成功的希望,這是與我們的工作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是不可取的.

感謝李開復先生所著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感謝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功的經驗和所走過的心路歷程總結出來,讓我們更多的人來分享他成功的經驗,讀書有益身心的健康,從他的這本書中讓我找到了自信和樂觀積極的工作態度,對自己負責,充分準備,把握機遇,積極嘗試,創造機遇勇於面對,期望未來的工作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

最近,忙裡偷閒拜讀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勵志書。

這不是一本新書,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這本書對於職場中的我卻變得尤為重要。

這書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間用於勉勵的極平常的一句話,聽來就像“加油” 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親切,但細品起來,這書名倒仿佛是蘊涵了深刻的道理:誰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誰都摸不準成功的脈絡;與其裹挾在追逐成功的大軍里茫然前行,還不如冷靜下來,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作者是少數幾位在大洋兩岸都取得過傑出成就的華人科學家之一。與普通科學家或企業管理者不同的是,李開復博士總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餘,將飽滿的熱情傾注在對中國青年學子的關懷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幾年的時間裡,他親自寫給中國學生的四封公開信文筆親切,說理謹嚴,感人至深,李開復博士親自創辦和主持的“開復學生網”更是成為了無數逡巡和徘徊在學業與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尋理想、贏取成功的中國學子的“心靈課堂”。

20xx年9月,李開復博士專門為大學生和青年朋友們撰寫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誠”這條貫穿全書的主線上,李開復博士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影響自己成長或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實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們公開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臨幾次重要抉擇時的心靈歷程。當我讀到他為了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計算機專業而放棄原專業的學習時,我被他追尋理想的經驗與方法所折服和感動;當我看到李開復博士在導師羅傑•瑞迪的鼓勵下向著陌生的科學領域堅定前行的時候,我似乎聽到一個成功的科學家用真切的話語鼓勵我說:“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當我從其他資料中獲悉,李開復博士為了決定是否回國創業,竟然使用“利弊對照表”幫助自己尋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標的時候,我不僅會為李開復博士心中深藏的愛國情結感動不已。

首先, 李開復老師闡述了“成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我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或許你沒有怡人的相貌,沒有動人的歌喉,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驕人的成績,沒有 …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也許理想和現實總存在著差距。那么,面對這些,你是無奈,是悲痛,還是積極進取?我想每一位有上進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淪的。

曾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每天挑著兩隻木桶上山擔水,一隻木桶完好無缺,一隻卻有裂縫。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時,好桶里的水總是滿的,壞桶里水卻只有一半,壞桶因此黯然神傷。但是有一天,主人忽然發現,在山路的左側, 也就是壞桶所在的那一邊開滿了小花。而右側卻沒有。原來壞桶一路灑出的水正好被種子吸收,才開出了花朵。有時候殘缺也能創造種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 一隻殘缺的木桶,因此,我們又何必自尋苦惱呢? 你只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並獲得快樂,人生不也同樣有意義嗎?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昨天終於把《做最好的自己》讀完了,讀後,心中有所頓悟,趁腦中餘溫尚存把所感與大家分享……

李開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卡梅隆大學,有在當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軟、蘋果、谷歌)的工作經驗,曾主持建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出任首任院長,目前擔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是當今IT行業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成功同心圓”的概念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作為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等六種行為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一環的成功組合體。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意味著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只有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所以,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會把自己融入書裡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它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二是態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樂觀面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追求理想並為之奮鬥的激情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後用智慧選擇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進取意識,樂觀面對人生,從小事做起,把握機遇,積極嘗試,踏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