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的讀後感精選300字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很多人都有閱讀過了吧,那么你們寫過關於這部小說的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狂人日記》的讀後感300字,希望幫助到你。

《狂人日記》讀後感300字

犀利的思想與凝練老辣的語言融為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裡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狂人的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懼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徵。但作品的主旨並不是要挾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因而作品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是一個站在時代前面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啟蒙者,是一個勇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和反封建民主主義象徵形象。他的超前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在那個變態的社會裡,狂恰恰是現實的不狂。

《狂人日記》讀後感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專集》,其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國小集《故事新編》等組成。

我對《吶喊》中一篇《狂人日記》影響非常深刻,它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地位。魯迅先生用諷刺手法對封建社會猛烈批判,他同情弱者,痛恨以強欺弱。書中描繪"狂人"是一位"瘋人"他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他時時需要提防被他人吃掉,又擔心他吃了別人的肉,過著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生活。從瘋人的跳躍的思維中我能看到可怕的封建社會,老百姓永遠受上層社會的人欺壓,過著痛苦的生活。想到我們現在過著多么幸福,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是多么幸運,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為了推翻封建社會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並且要學習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為崇高理想努力奮鬥精神。

狂人日記讀後感300字

前兩天,老師要我們看魯迅的書,媽媽便給我找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是《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狂人”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著“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並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這個故事我看了三、四遍還只是一知半解。主人公的害怕,使我大致了解封建社會的可怕與可惡,他那一系列的想像令我毛骨悚然!我還小,不能完全讀懂,可至少我知道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吃人這種可怕的現象真的存在。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救救孩子……。”,最後四個字在我腦中浮現。這四個字的意思一定不是那么簡單吧?應該不只是肉體上的拯救吧?還有什麼呢?心靈上的拯救?或許還有更多我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