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

《老人與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情節小說,它更像是一部寓言小說。作者藉助於老人聖地亞哥的故事,表現的是在生與死的搏鬥中的硬漢子精神。下面跟小編來看看大家寫地的1000字讀老人與海有感作文吧!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篇1

自從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海,使我對老人那樣的精神深感佩服。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老人,這個來自桑提亞哥的老人,瘦削憔悴,後經滿是皺紋,臉上長著疙瘩,他的雙眼像海里的水那樣湛藍,然而,那漁船上破舊的帆布,注定了他失敗被別人嘲笑的命運。他年輕時非常出色,曾與一個黑人比賽掰手腕,贏了對方。可是,到了晚年,他卻一個人孤獨的在海邊簡陋的小茅棚里。書中有兩個情節令我無法忘記。

有一次出海,老人捕到了一條比自己漁船還大的大馬林魚,這激起了老人與大馬林魚挑戰的決心。他拚命的拉著魚鉤,然而魚也並非就那樣輕易屈服,魚帶著魚鉤拚命的游,老人想這樣用不了多長時間魚就會死的,可是,四個小時過去了,魚依然拖著小船像大海游去,老人就這樣和魚鬥了一天一夜。當太陽升起時,那條魚浮出了水面,魚渾身明亮奪目,色彩斑斕,大約有18英尺,就這樣,老人和魚又堅持了一夜,直到鯊魚來時,老人又拿起刀和短棍殺死了幾條鯊魚,直到魚被鯊魚吃光。就這樣,老人帶著大馬林魚的魚脊骨,回到了岸上,使其他的漁人驚嘆不已,回顧正本書,大多數都是用盡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差點丟了性命,換來的大多都是失望和悲痛。

然而有一次,當他努力去拼的時候,他戰勝了別人,也戰勝了自己,他成功了!

老人在捕魚是,回想起了在卡薩蘭卡跟一個黑人比賽掰手腕的經歷。他倆把胳膊放在桌子上畫線的地方,前臂直,兩手緊握,就這樣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個小時後,每隔四小時就換一個裁判,讓他們輪流睡覺。他和黑人的收都流出血來,黑人喝了朗姆酒後使出全身的力氣,竟把他的手壓下去盡3英尺,但他又拚命把手扳回了原來的位置,並且在第二天天亮時奮力把黑人的手扳倒,從此他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整個故事都血的那么生動,每一個細節都仿佛讓我們來到了比賽的現場,整本書仿佛都是在歌頌老人那種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就應該像老人那樣,不能滿足現狀,要積極向上,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那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正如書中的那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它”。

老人與海不是一本讓人不顧危險去冒險的書,它是一本讓人了解什麼才是真正人生的書,更是讓人了解什麼才是堅強的書!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作文篇2

第一次讀《老人與海》,便覺得體內有一股衝動,有一種被長期束縛之後獲得自由的快感,老漁夫聖地亞哥的硬漢子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連續出海84天,都沒有捕到魚,後來,他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在返航的途中,他一路與鯊魚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群吃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副魚骨架——足有18英尺長。

《老人與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情節小說,它更像是一部寓言小說。作者藉助於老人聖地亞哥的故事,表現的是在生與死的搏鬥中的硬漢子精神。作者用富於象徵的筆法,將這個硬漢子送到大自然中,讓他在海上與大馬林魚和兇惡的鯊魚群進行驚心動魄的搏鬥,通過此,表現了主人公“在重壓下的優美風度”。

打不垮是硬漢聖地亞哥的突出特點,也是小說的主題之一。譬如說,他在與大馬林魚相持的一天半的時間裡,他的左手一直抽筋,像蜷曲的鷹爪,右手被繩子勒得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海水裡,說:“不壞,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來說不算什麼。”與大馬林魚搏鬥到最後關頭時,他頭暈目眩,仍自言自語:“你嗎,你是永遠不會垮的。”正如作品所說,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真正的硬漢,是敢於向命運、向自然、向失敗挑戰的人。他可能在拼搏中一次次地失敗,但他的精神是永遠不會垮的,這就是人的尊嚴所在。人只有在這種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讀完小說,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常聽人說,現在的學生很累。不錯,升學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甚至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這些壓力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有人逃避了,有人退縮了,這些人不是硬漢;有人在失敗後痛哭流涕,甚至自尋短見,這些人也不是硬漢:有些人僥倖成功了,便沾沾自喜,目空一切,這些人更不是硬漢。真正的硬漢子是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後,更想跳起來的人。

在小說的結尾,作者故意安排了一個情節:老漁夫的孤獨與失敗被一個孩子所理解,老人留給孩子的是打不敗的精神。這個結尾似乎有點淒涼,不過,小說帶給我的那股衝動是抹不去的。“做一個硬漢!”我對自己說。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作文篇3

一隻孤獨的小舟,一片浩瀚的大海,一位滄桑的老人,一個純真的孩子,一個個形象在我的腦海里交替浮現,我不斷對自己發出疑問:究竟是什麼支撐著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獨自在茫茫的大海上捕魚八十四天?

我只記得那天老人一遇到大馬林魚時,他便知道自己人單力薄,但他絲毫沒有退縮的念頭。

“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說,“因為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當釣索勒在老人背上,疼痛超越了忍受的極限時,老人便念起祈禱文來緩解痛楚。等到鯊魚一再來襲時,老人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船槳上亂扎;刀子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丟了,他用舵把來打。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老人依然對大馬林魚不離不棄。

也許有人會認為老人最後只留下了魚頭魚尾和脊骨,真是可悲。不,不是這樣的,在這次出海作業中,老人最大的收穫是在過程中,而不是在於結果。在征服大馬林魚的過程中,我們無法想像老人如何改寫那傷痕累累的苦難史,如何在力量懸殊、筋疲力盡的情況下使“龐然大物”成了他的手下敗將,成為精神上永遠的贏者。

你聽說過戴摩西尼嗎?他是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他一生下來就口吃,這使得他吐字發音不準,雖然有滿腹的見解,卻無法一氣呵成地表達出來。為了克服這個缺陷,戴摩西尼常把石子放在嘴裡,跑到海邊,面對大海練習演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居然把口吃的毛病改掉了。為了能專心練習口才,他甚至把頭髮剃掉一半,以打消自己想出去遊玩的念頭。經過不懈的努力,戴摩西尼終於成為聞名遐邇的大演說家。

從口吃到演說家,從八十四天捕不到魚到隻身捕獲大馬林魚,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在戴摩尼爾和老人聖地哥亞的超人努力下終成為現實。海燕飛越大西洋,是因為它征服了自己對於大海恐懼;鳳凰浴火重生,是因為它征服了死亡對於自己的威懾;蝴蝶破繭而出,是因為它征服了蟲繭對於自己的束縛;老人隻身捕獲大馬林魚,是因為他征服了自己相對於大馬林魚的微不足道。

就像老人所說的:“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只有不斷征服自己,挑戰自己,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成為奇蹟的創造者。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作文篇4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篇5

新晴。細履。平沙。他終是一個人,帶著漁具,劃著名小船,背著滿兜的嘲笑與同情,捧著男孩曼諾林的關切與期待,一個人出海了。晴朗的天氣,孤獨的背影,沙灘上一排長長的腳印。。。。。。捧著這本《老人與海》,讀到這裡,不禁暗嘆:這世間的人,果是失了信心么?八十四天的空手而回,同行對他失了信心,曼諾林的父母嫌他晦氣,僅曼諾林,保持著一顆童心,每日對他信心滿滿,盼他滿載而歸。眼前不禁浮現出那個落寞而又蒼老的面容,那便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嘴角帶著不經意的弧度,許是喜愛男孩的執著,許是對世人冷眼淡漠的絲絲嘲弄。。。。。。滄海。洪波。烈日。它的到來令他有些措手不及。那條馬林魚竟比他的船還大上幾分。

好吧!既然來了,就讓我們展開一場生死搏鬥吧!引誘,放線,下叉,一系列的動作他做的嫻熟,雖是花了兩天才叉中,他卻不失一個身手不凡的老漁夫的風範,烈日下,他和大魚彼此默默地鬥爭著,一個拚命地掙脫,一個努力地堅守,手上磨出了鮮血,吃著帶著腥味的生魚小蝦,忍受著無比的艱辛,聖地亞哥終是得到了那條馬林魚,然而,老天卻不打算放過這位勇士,血腥的味道引來了鯊魚,成對的,成群的,無不考驗著老人的勇氣與武藝!勝利了!打敗了鯊魚!失去了!那條耗盡他心力的馬林魚,大抵都被那些鯊魚瓜分了,他帶回了骨架,帶回了勇者的證據!三天后的黎明,這個勇敢堅定的老人,帶回了未得到的果實,帶回了圍觀者讚嘆的目光,疲倦地躺在床上。。。。。。我仿佛又看見了他的嘴角帶著不經意的微笑,許是對自己此次出海是勇敢的驕傲,許是對曼諾林關心自己,給自己信心的欣慰。。。。。。書山。

卷海。墨跡。曾也失了信心。身邊有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我對古文的喜愛也似老人對大海的那般情,眷戀,依賴。八十四天的空手而歸,我又何嘗不是呢?整日浸泡在那些名文里,讀得有滋有味,一卷讀完,竟覺空無收穫,失落,挫敗,這是我唯一的感覺。不禁感嘆聖地亞哥,一個對大海有如此深情的老人,每天面對著空空的漁網,他竟也活得悠然,他自信自己是個“古怪老頭兒”,自己有著強勇氣與毅力,一定會捕到一條大魚,這樣的自信,是我未曾有過的。

出海,是的,繼續出海,這就是老人的信念。讀書,繼續讀,這是我的信念,我相信我有著與老人同樣的執著與勇氣,一無所獲又怎樣,只要堅持,只要繼續,我相信我也會在那些古文中尋覓到屬於我的那條馬林魚,它大得超過我的小船,但我仍然會像老人一樣握緊釣繩,即使我的雙手鮮血淋漓,即使我的內心早已不甘寂寞,老人,讓我借用你的信心與果敢,捧起那些書,像你一樣,在摯愛的大海里拼搏,享受。。。。。。我的三天,我拼搏的三天,或許會像老人那樣,付出了無比的艱辛,卻只帶回一具骨架,若我也帶回了那屬於我的骨架,我心中自無怨無悔,那是我拼搏,我相信的證據,也是我最珍貴的一本書。。。。。。只有大海里的老人,才會有這樣深沉的情操,他在大海中淡定自如,他在困境中瀟灑果敢,他勝利了,他得到了那條大魚!輕輕合上這本書,忽地覺得沉重了幾分,此一番閱讀,我竟像老人一般,在波濤洶湧的大海里拼搏了一番,撫摸著這本沉沉的書,我感到,我得到了屬於我的大魚。。。。。。

讀老人與海有感1000字篇6

藍色封面上枯瘦的背影,我花了六年時間來探尋。

五年級時第一次讀《老人與海》,並不理會其中滋味。那時還太小,只覺得這本書難以琢磨,並為許多人熱愛它感到不解。國中期間也曾翻閱過多次,但依然不知其精華所在,只是隱隱約約地覺得劇情有些悲壯。如今,高二結束了,我再一次取出這本書。六年了,書頁已有些泛黃,藍色封面上老人的背影依舊瘦直,卻仿佛多了些時光的味道。

《老人與海》——這一次,我終於讀懂了。

海明威筆下的聖地亞哥老人每日出海捕魚,但是八十四天毫無收穫,老人卻並不因此而放棄。第八十五天,他充滿自信地駛入深海。一個人,孤獨寂寞,只有喃喃自語。喜愛的棒球比賽沒有訊息,想念的孩子不在自己身邊,蒼老的手還得緊握住釣繩。累了只能躺在船板上,餓了只能喝水充飢,醒了又得和魚僵持下去。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兩個不屈的靈魂卻一直堅持著------最後,老人戰勝了。他戰勝了大魚,戰勝了花皮鯊,戰勝了別人,更戰勝了自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也許在別人眼中,他是年邁力衰,可他從不承認。“人不是為失敗而來的”,只要一息尚存,就得戰鬥到底,沒有人能阻斷前方的道路。

而我們,個個意氣風發,青春年少,怎能不把握這大好年華!讓每日清晨第一縷陽光,成為我們前進的伴侶;讓每日夜晚閃爍美麗的星辰,作為我們努力的見證。為釣到更大的魚而努力,即使未來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我希望自己能擁有老人一般超越肉體的精神,為靈魂而戰鬥;更希望能有“一條大魚”陪我一起披荊斬棘。畢竟,人生需要一個勁敵。

一個人戰鬥,容易迷失自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倘若有一個對手,相互競爭,相互指引著前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輕心,堅持不懈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定會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塵世不乏有志者,也不乏對手,卻少有純淨的靈魂。

老人經常夢見海灘,夢見大山,夢見獅子,夢見異域他鄉——這是多么美好,多么安適的夢境啊!人一生必須得經歷風風雨雨,跌跌撞撞地生活一輩子,套在俗世中的人永遠也停不下奔波的腳步。只有老了,閒了,有空去回憶往昔了,才明白自己其實什麼也沒有,只有沉甸甸的回憶,許是悔恨,許是傷感,許是面對時間的手足無措。以往的點點滴滴,混在錯亂的時光中,一遍一遍在夢中回放。也許只有這時,遠離了塵世,才會恍然大悟,才能找回自己純淨的靈魂。但願人們能早日醒悟,遠離戰鬥,遠離競爭,能夠安靜地做自己的夢。

合上書,百感交集。

我花了六年時間來探尋,終於看清了執著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