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散文讀後感

馮驥才散文像一首閒適詩,娓娓而談,很少有情感的大波大瀾,平緩而舒暢。你讀了他的散文,有哪些感悟?不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馮驥才散文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馮驥才散文讀後感篇一

讀馮驥才的《花的勇氣》這篇文章之後,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你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綠色連著綠色的維也納,顯得非常單調。“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下次再來,非躲開四月不可!”作者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呂聽到這番話,把他帶到一片非常開闊的草地上,讓他扒開草好好看看,此時作者又非常吃驚,因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著密密的小花,它們純潔、嬌孝鮮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勁,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看到這裡,我已經被觸動了。因為這些花兒不是為外面的風吹雨打而膽怯,而是被草壓在下面。但是終有一天頑強的花兒會衝出草叢,特別引人注目。

時間過得飛快,作者馬上就要離開維也納去義大利了,但還未看到這些花兒從草叢中冒出來,此時作者又感到非常遺憾。沒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濛濛細雨把車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紗簾。隔著車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顏色明顯變了:一片綠色的維也納此刻變得五彩繽紛,白色、黃色、紫色,在車窗上流動。作者下了車,看到了一片段預告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這景色與前幾天的相比,簡直是改天換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萬千。

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使作者心頭怦然一震,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勇氣。

花都有這樣的勇氣,何況是人呢?

馮驥才散文讀後感篇二

苦夏,帶有一種淡淡的感覺,讓人知道夏雖長而苦,但是卻有它的蘊味和意思.一個人生活著就要學會感受生命的每分每秒帶給你的衝動,保持一個平常而淡然的心境,讓生活中的積極一面顯得更加有力.馮驥才的這一篇文章也是我那么多年來挺喜歡的作品之一.道出了他自己心中的微妙的世界,他眼中的夏被重新定義,成為他心中獨特的記憶.

苦夏,很多人的夏,都顯得那么難熬,讓人很疲累讓人慵懶無力,但是這也正象徵著人生中一個難以熬過的時期,只要保持平和之心,一切苦與難也不算什麼.

真的,很多事情重另一個沒試過的角度去想也許就不會太糟.

這僅僅是我的個人感悟,其中的深蘊,你自己細細體會,相信得到的更多.

馮驥才散文讀後感篇三

昨晚在自習教室里翻看了馮老先生的幾篇文章,心裡的和弦已然被撥起,久久未能平息。

記得馮老先生曾經說過,最濃烈的感情難以表達出來,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裡。那種人生感,那種悽然,那種無可奈何,正像我們無法把地上的落葉拋回樹枝上去。我不知道的,你是否能夠讀懂!也許明了,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愛情是一條單行道。然而縱使人生就像雨果的悲慘世界,可我們也還是要笑著渡過的。

記得馮老先生曾經說過 ,孩童有童稚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你中年成熟的美,我有我老來沖淡自如的美。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各有各的美嗎?雖是如此,可我還是特想知道,真的是到了什麼季節就享受什麼季節嗎?如若無所偏愛,又何必去希冀呢。

是的!對於一些人,故鄉只屬於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裡誕生,一旦長大後羽毛豐滿,它就遠走高飛。有一些人是注定要漂泊的,我記得的很多詩人就是如此,像蘇軾、杜甫。談起詩人,也就莫名其妙地想起,郭沫若和郁達夫。於是他們那個年代有名的爭論就來了,像是一陣龍捲風。兩種思想巨龍似的,互相纏繞著、鬥爭著,闖入了我的思緒。讓人覺得難受。這到底是為藝術而藝術好、還是為人生而藝術好呢?也許都好,只是風格迥異,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可是如若無所偏愛,又何必去希冀呢?就算是馮老先生,他不是也做出了一個愛好上的選擇嗎?人是為了聽見自己的心才寫作,為了看見自己的心才畫畫。唉!馮老。

桂林是一座美妙的城市,才短短一年多,它就幾乎占據了我成長的全部。專業、興趣、人際關係,它都給了我很大的提高空間。仿佛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如果這個城市再多一些淳樸,我想那將是十分完美的。所以我很是喜歡桂林的郊區,譬如雁山,好像舒暢一些也自由一些。喜歡那種純樸,喜歡那種自由,貌似很像藝術里的理想國是嗎?不知道了,只是仍然很倔強的認為,這只是一種關乎偏愛的選擇。於熱鬧的娛樂中,於靜寂的書香之中。

剛開始我們都是一群沒有歸宿的孩子或者說是孤魂,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漂泊。於是那一片新的土地便成了我們記憶中的領域。無所畏懼。桂林也好,南寧也罷。只是還記得習慣了以後,我們原來的緊緊相依便化為了灕江的煙雲。它是那樣的飄渺,那樣的虛無,風一過便什麼都沒了。於是你說,你喜歡南寧的熱鬧,喜歡市區的喧囂。你說,你受不了那種安靜的氣氛。我們的漸行漸遠與情感無關,只與偏愛。

初入桂林的時候,這座小城的季節輪迴剛好到了秋天。你知道嗎?他們都說桂林是沒有秋天的,或者是說桂林的秋意不夠濃,雖然如此我還是覺 得這裡的秋很深。陽光微涼似水、也如泥。比起我們的老家要好多了。只是不知道它現在是什麼樣子了?曾經在它懷裡一起嬉戲一起奮鬥的孩子正朝著不同的方向走著他們各自的人生軌跡。我也知道,當時的很多人已經漸漸地淡化出了我的世界,於是偶爾眼睛在百里之內看到竟是朦朧。有人說,那是因為你近視。也有人說,難道你不知道雁山的西邊正在動土嗎?灰塵染滿了整個天際。還有人說,那是江南的煙雨,獨屬於桂林。我努力地噙住眼淚,看著那時的人一批、一批地離我而去。那一張張天真而又爛漫的笑臉,每一種黑色、黃色都疑是你。曾經的你。

至於馮老先生的一些關於文人書法和繪畫的文章,本著個人雞爪式書寫的原因,不敢妄自猜測。記得豐子愷說過,能夠站在藝術殿堂的門口,略為窺探一番已算不錯的了。只是一種愛好的享受。且作為一種想你時候的消遣。在這個將睡未睡的時刻。

敘給我的第一首歌,假裝,像是鴕鳥一樣相信時間是唯一解藥。視而不見,誰、傻到了這般無可救藥。傻嗎?像唐寅一樣的瘋癲嗎?不是五陵豪 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一切仿佛都與我無關,用不著我自己去推卸。只是我也很想把那一份最脆弱 的感情珍藏在心裡 , 然後笑著渡過,帶著你對我的祝福。一如馮老先生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