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讀後感1500字3篇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1500字1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安徒生童話了,當時只是覺得有趣,所以每天都要看,並不理解什麼,卻仍讀的津津有味。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媽媽會告訴我,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讀《十一隻天鵝》時,媽媽又會告訴我,小女孩很愛他的哥哥,愛是會創造奇蹟,讀《醜小鴨》時,媽媽告訴我要擁有夢想,永不放棄……就這樣,《安徒生童話》伴我度過了童年。

現在,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才知道裡面蘊含了太多太多。有希望,有憎恨,有鼓勵,有批評……這本書是安徒生十分偉大的作品,記錄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批評了黑暗的盛會……通過一個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可愛美麗的人物,總會告訴我們許多受益終生的哲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在新年的前一夜仍在大街上買著火柴,但沒有一個人原意幫助她,最後她凍死了的悲慘經歷,批判了黑暗的社會,和那些沒有絲毫同情心的人。

“這是這年最後一夜——新年的前夕,在這樣寒冷和黑暗中,有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正在街上走著,她的小腳已經凍得發青了,她有許多火柴包在一個舊圍裙里;她手中還拿著一些。這天誰也沒有向她要過一根;也沒有一個人給她銅板。”讀到這裡,我就會想到,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美好。安徒生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了小女孩的可憐,也讓我懂得幸福生活的珍貴。“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讀了這些話,我幾乎無法想像,怎么還會有這樣窮的人們?是安徒生在寫童話的虛構嗎?但似乎又寫得太過真實。最後,童話必定會有一個童話的結尾,雖然是悲慘的,但,也是幸福的。小女孩在劃亮3根火柴時,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見到了最愛的人。這,大概就是上天對她唯一的眷顧吧。

這個故事讀過很多遍,但沒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受。故事中間有個小小的插曲,在這個小女孩的鞋子掉了時,一個小男孩把它撿走了,卻沒有還給她,說是要拿去做搖籃。這個男孩沒有絲毫同情心,愛心,他只知道去嘲笑別人,現實的生活中,一定也不乏這樣的人。安徒生通過他,批評了所有的“他”。當這些人讀到這個故事時,應該感到羞愧,感到恥辱。我不禁自我反省,有過這樣過分的舉動嗎?像小男孩這樣過分的當然沒有,但是嘲笑別人的事也會有的。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現實的醜陋。

故事的結尾,小女孩終究是被凍死了,但仍不改變的是,沒有人在意她!安徒生筆下的人是如此自私,社會是如此黑暗。或許,天堂對於小女孩來說,是最美好的地方吧。她是被社會拋棄的人,本就不應該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但是在她死前,那三根火柴帶給她了莫大的幸福,也讓我們反思,向父母要這要那卻終不滿足,是不是太貪心了呢?或許只有滿足才會有快樂吧。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經典的童話故事之一,社會、人性的黑暗都暴露在他的筆下。最後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希望世界上再不會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1500字2

從小我就痴迷於安徒生的童話,因為他在”童話”這個小小的框架里,容納了宇宙間幾乎所有的舞台,讓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在其中自由出入.詩情與夢想充滿其中,讓人找到心靈慰藉的空間,看到更美好的未來的夢.他就像一盞光明的燈塔,照亮前方,把人們引入理想世界.

安徒生的文字屬於我們曾經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辨認過而今天我們依然在閱讀的一類書籍,不停地回味,回味那詩情畫意的描寫,回味那奇妙大膽的想像.例如”周圍非常寂靜,空氣是溫和的;在花叢中,在青苔里,閃著無數螢火蟲的亮光,像綠色的火屋一樣”形象地再現了夜幕下森林的美麗;”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麽藍,像是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麽清,像最明亮的玻璃”清晰地刻畫了海水的蔚藍與明澈:”小雛菊非常高興,它把頭轉向太陽,瞧著太陽,靜聽百靈鳥在高空中歌唱”鮮活地展現了小雛菊的美麗與尊貴------通過他的文字,我感受到了純真的童心世界之美,超越現實的詩意情懷之美,更加感受到了想像力之美.

不僅如此,安徒生運用孩子的語言進行創作,傳達了孩子的驚奇與幻想,同時,安徒生也把大量的現實生活和人類普遍的情懷引入童話的天地,因此,他那充滿夢幻色彩的童話故事,不僅使年幼的我們驚奇,迷戀其中,而且,使長大後的我們感動,深思:

“醜小鴨”的遭遇讓我懂得了只要自己是天鵝蛋,就算生在養雞廠里也沒有關係,只要自己發奮努力,就算身份再卑微,也是會受到人們的尊重,這讓我更好地理解了什麽叫”成長”.

那個在火光里”看”到幸福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嘴角微微的笑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讓我學會感激,感激偉大的黨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海的女兒”把”人”看得那麽的高尚和莊嚴,她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爭取一個”人”的靈魂,即便最後化為泡沫,也無怨無悔.她的堅持讓我懂得了為了目標要全心全意地奮鬥,付出,那麽,即使過程痛苦,也會覺得很幸福.

“拇指姑娘”的傳奇使我領會”庸俗”與”美麗”的真諦,她雖然身材弱小,但是她有一顆頑強,堅毅的心靈,她努力追求光明,最終獲得光明,給自己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幸福.

------

安徒生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少年兒童讀,也是寫給成年人讀的,就像他在信中寫的那樣” 我現在要開始寫為孩子們看的童話了.要知道,我要爭取未來的一代”.”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寫童話,但是同時我也沒有忘記成年人.當我在為孩子們寫一篇故事的時候,我永遠記住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會在旁邊聽.因此,我也得給他們寫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裡有著許多在童年時代所理解不了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深刻含義.例如他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寄予的對未來的一代的美好和善良的願望,但這個願望,在他當時所處的社會條件下,從來沒有實現過.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上帝的身上.這點是少年兒童難以想像道的.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一種天真與樸素的特有氣質,像許多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一樣.書中的天堂是那樣的”美”,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話>猶如一朵鮮花,綻放在每個人的心裡.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1500字3

《安徒生童話》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這本書里,每一個故事都會給我帶來啟發,如:我讀完《打火匣》這個故事,覺得它很精彩。我特別喜歡故事裡講到的那個神奇的打火匣和那三隻具有神奇魔力的狗,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種打火匣,但我相信,那三隻勇敢、機智、忠誠的狗卻是有的。通過這個故事,還讓我體會到了,面對任何困難,只要不放棄冷靜面對,就會使自己找到好方法成功渡過難關。

喜歡童話倒並非因為留戀童年,迄今為止,我也唯讀過一套安徒生童話,出版時間很早,現在精裝的繪有完美彩圖的版本,我是看不進去的。應該說,安徒生童話一直沒有給過我優美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那些繁體字的晦澀,或者是鉛筆畫插圖的線條,又或者是仿宋體冷硬的字型,也許,是因為那些故事本身。我從來也沒有覺得安徒生童話是童話,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現實和婉轉表達出的含義常常讓我不寒而慄——也許不過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樣,讀那些故事時的感覺,無論是帶著夢幻的迷茫,還是抱著嫌惡的恐慌,總是難忘。

在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一邊為它歷久不的魅力而折服,一邊又產生了許多思緒。即便小時侯那種痛恨資本主義社會罪惡之感已根深蒂固,但是今天當我再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心裡卻怎么也擋不住產生全新的理解。安徒生的這篇童話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其實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女孩很想念奶奶,究其寫作動機,我想實際上這個故事傳達了他對母愛和家庭的渴望。安徒生14歲離家闖蕩之後終身未婚,連奶奶和母親去世時他也不在身邊。親情長時間地缺失,一輩子漂泊遠離家庭,對家庭的溫暖只能靠幻想和懷念來慰籍。作者本身出身貧寒,對社會上貧富不均,強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一面是饑寒交迫,沒有歡樂,受人欺凌——馬車橫衝直撞,男孩搶走了她的拖鞋;另一方面是“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透過商家的玻璃門可以看到聖誕樹是那么大,那么漂亮。於是整片作品讓人感到充滿著作者對不幸的窮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的哀怨。在那個時代,作者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只能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作者寫道:“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裡。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其實這段話只能說是幻想,因為上帝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存在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所以小女孩會痛苦地死去了。當我再次細讀該文時,我發現其實小女孩的經歷固然有許多不幸,苦難,但是作者卻一再強調小女孩死時“嘴上帶著微笑”,“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想,安徒生的本意是認為死去就可以不再受痛苦,對生活在苦難中的小女孩來說是一種解脫。安徒生用宗教的思想闡述了他悲天憫人的情懷。

在寫到小女孩面對如此不幸的生活,可是她沒有悲觀絕望,仍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這一點令人很感動的。的確,生活雖然窘迫,但是人不能失去對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當今中國雖然還有許多不發達地區,但是又有多少人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和奮鬥改變了生活的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沿著這個角度我進一步思考,人生道路漫長,生老病死總是不可避免的人萬一與上不幸,不要悲觀和絕望,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懷著幻想和追求。我想可以說教給我們面對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度吧!

優秀的童話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