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淑敏散文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一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在我的床頭一直放著一本《畢淑敏散文集》,我喜歡在空閒的午後或是寧靜的夜晚自己一個人坐在床上細細品味,有時我喜歡讀給宿舍的同學聽一聽,和她們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無論親人間的愛,戀人間的愛,還是髮小間的愛,畢淑敏對它獨到的詮釋和理解都深深地打動著我。

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有如《蝦紅色情書》令人髮指的愛情,也有《校門口的紅跑車》發人深省的情節等等。或許因為我還是一個女大學生,所以對於這樣的一些散文的感受會更深刻一些。

《校門口的紅跑車》正是以女大學生作為它的主人公,其中主人公剛開始的機遇確實令人羨慕,坐紅色跑車去高級別墅家教,每月的獎金上千,時不時還能收到家長的貴重禮物,但是,事情並不是想像中那么好。因為強烈的虛榮心和比較差的我防備心理,使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讀完這一篇文章我沉默了很久,甚至有些後怕,這樣的情況隨時有可能在我身邊的朋友發生,甚至我自己。這是未踏進社會的我們所渴望的,但也是我們所害怕的。特別是作為女生,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實現自我價值時,最不可丟的就是自己尊嚴。自愛,自強,自立,是作為辛辛女性的宣言。這是我的堅持,更是我的信念。

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

有人安於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於自已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裡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已到達了某一點之後,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於安享的花花世界。

如花

笑靨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花,每個人都有許多種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在盛開的一剎那,燦爛奪目的它會吸引所有的視線。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艷,依然經不起朝來寒雨晚來風。春紅匆匆謝了,只剩下滿懷愁緒。

花卻又是美麗的戰士,風雨中儘管漸漸綠肥紅瘦,終究不曾低頭。

生命也是一樣,像精緻的玻璃酒杯,常常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撞擊,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曇花,用許多年的淚與汗,摻上心血澆灌,才會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愛花的人少了。當人們為著生計奔波的時候,連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誰會傾聽花的訴說?

然而,煩躁的都市啊,請不要忘記,這世界本是鏡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生命

生命,也許是宇宙之間唯一應該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誕生和顯示本質是一種無比激動人心的過程。生命像音樂和畫面一樣暗自挾帶著一種命定的聲調或血色,當它遇到大潮的襲卷,當它聽到號角的催促時,它會頓時抖擻,露出本質的絢爛和激昂。當然,這本質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並無選擇的可能。

應當承認,生命就是希望。應當說,卑鄙和庸俗不該得意過早,不該誤認為它們已經成功地消滅了高尚和真純。偽裝也同樣不能持久,因為時間像一條長河在滔滔沖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遠戴著教育家、詩人和戰士的桂冠。在他們暢行無阻的生涯盡頭,他們的後人將長久地感到羞辱。

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這生命在降生、成長、戰鬥、傷殘、犧牲時迸濺出的鋼花焰火。我崇拜一個活靈靈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陸上飄蕩的自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飄蕩無定,自由自在,它使人類中總有一支血脈不甘於失敗,九死不悔地追尋著自己的金牧場

思想的小魚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

每一顆石子裡,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詩人才說:一支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詩人對老托爾斯泰的叩問: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須/低垂著頭么?

沒有錯,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將成為往事,無論它們是歡樂的相逢,還是痛苦的別離,但是請你相信,無論是熱切的期待,還是深情的追憶,我們所唱過的每一支歌,都不會轉瞬消失,如同羅莎·盧森堡所言:“無論我走到哪裡,只要我活著,天空、雲彩和生命的美,都將與我同在!”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二

從小到大,雖不能說博覽群書,但我讀過的書也不少,讓我耳目一新,影響深刻的是畢淑敏的作品。

在前一段時間,我學習了畢淑敏的《我很重要》。這篇文章令我的內心大受衝擊,她把我們的生活處境及內心毫無偏差地表露了出來。

是啊!相對這個世界,我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重要。看了《我很重要》之後,我否定了內心的想法,其實我也是很重要的。

學習了那片課文之後,我忍不住又查找了畢淑敏的其他作品來看、她豐富的經歷與驚人的毅力令我折服,她是多么堅強以及聰明的一個人,通過閱讀我逐漸地了解畢淑敏這個人。

他1952年出生於新疆伊寧,祖籍山東,當代女作家。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克拉崑崙山交江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20xx年。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我在想要是我到了那些地方,我能堅持下來嗎?我想我會議天都忍受不了,更別說一年,或20xx年了。

她不僅是作家,還是醫生,心理諮詢師。她涉及人類的身體到精神層面,了解人。她的作品值得我們用青春去看,它將會受用於我們一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三

無論曾經有多少神聖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紅柳懺悔1

曾經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西-藏之上,有一種頑強的植物,屹立在沙丘之上,迎風而立,有人說:“傻!不會找個背風的地方貓著,非強出頭1。當然,如此讓人無語的話最終會被河蟹的,因為他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本末倒置!千百年前,這種植物出現在這星球——地球的一個角落——青藏高原,他們根據自然的選擇,來到這裡安居樂業,那時這裡一片平坦。但颶風似乎並不歡迎這些“柳堅強”,無情地對他們進行驅趕。但他們——一群強勁偉大的“釘子戶”,任由沙石的衝擊與驅趕,他們迎風而立,咬定大地不放鬆,就這樣,一群又一群“拆遷部隊”——沙石沖向了他,但是他們以不屈的意志力,成為了億萬沙石的頂禮膜拜,最終形成了一個個沙丘。

“他們”是誰?這就是偉大的紅柳,曾經偉大,而現在,他們早已在飄香的小廚房,在溫暖火爐邊,化為一縷縷輕煙,飄向遠方。當人們再想起他,他早已含笑從世界屋脊離開了,沒有眼淚,欲哭無淚!為什麼笑?這是傷心過後最無奈的爆發。紅柳笑自己的愚笨,在這個星球屹立了數千年,經歷了風摧殘,沙的踐踏,雪的洗禮·····他們不曾畏懼自然的力量,但最後的結果是 千年的道行被人類的一顆炸藥,2s,3s或更長,他們的生命便宣告結束了。矛盾!古人云:“人類在自然的面前是渺小的1紅柳云:“你們的炸藥夠牛X,自然用幾千年都沒打到我,你們······(斷氣了)”。

言歸正傳,就算通過上文的對比,人類1:0領先於自然。但憑什麼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新新生物”有權去毀滅自己的“長輩”!?他們何罪之有僅僅因為解放前條件艱苦?為了幾條人命滅絕了一個物種!這話講的似乎太沒人情味,太不人道。記得還有一篇文章里,一位女紅軍為了養育自己的孩子天天每餐喝鴿子湯,288天,數千隻鴿子。有人說,這是母親為自己孩子最無奈的選擇,可是,鴿子不是媽生的?他們不會哭泣,但不會心痛嗎!人類,不對,是我們,總把自己抬得太高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層,認為我們主宰一切。我們錯了!

甘肅又發生了土石流,當報紙說這又是一個“自然的懲罰”,但我不這樣認為,這是我們給自己的懲罰,依然是最溫順的,他們總是逆來順受,他們想保護人類,但人類正一點一點破壞著自己最自然的保護。

這一刻,我想自然懺悔!